教育教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教育教学

本类阅读TOP10

·浅谈素质教育师生关系融洽的重要性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心理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初探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
·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学女生早恋行为研究及心理辅导策略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由孔儒文化思想光华浅探初中生的人本教育
·也谈后进生转化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由孔儒文化思想光华浅探初中生的人本教育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1988年巴黎会议的议题。孔子,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来自对宇宙最深邃的洞悉,来自对人之本性最本质的认识。因而他的教育思想,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最符合客观规律的、最卓有成效的伟大思想。
    孔儒文化的教育思想深深扎根在更加古老的《易经》之中。《易》可以追溯到“伏羲画八卦”那个还没有系统文字的年代,而后是夏朝的《连山》、商朝的《归藏》,直到“文王拘,演周易”,经历了三代的演变,经过了无数人实践和应验,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能像孔子那样深深地抓住了《易》的精髓,把中华民族对宇宙和人的认识准确阐释出来,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东方哲学的光华。
    以人为本,正是这种孔儒文化的思想光华,照耀我们中华民族繁荣迭代数千年。新一届中央政府确立以人为本的政治方针,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英明壮举。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举国要致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对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既高兴又是严峻的挑战。对学生而言,初中是可塑性最大的教育时期。其个性、特长、心理、体能、见解等,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即人本教育,其实是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继承。
    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多年,我深深体会到人本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孔儒文化的“以人为本”给我们初中教育实践怎样的启迪呢?
     一、立足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穷理为先,修身为本”,是孔儒教育方针之一。有史以来,以育人灵魂为教育的根本。人与万物的最大差异是人有思想灵魂,思想和灵魂又是人的主宰。孔儒文化相信:改造好思想改造好灵魂,人的潜能便会无限,其他一切世间问题可迎刃而解。这个改造思想、改造灵魂的过程就是修身。所以,必须修身为本。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学家提出,现代人的最大悲惨是"人不见了"。现代人关注物质生活、物质享受,一味地追求金钱和个人私利,人被物化了。导致思想道德水准下降,在于教育的失误。这涉及到教育问题和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21世纪人类必须反省和猛醒,特别是初中生要端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把失落的思想道德找回来。
     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回归人伦文化回归人本教育的必然举措。在信息时代,与时俱进,确立学生的人本意识,读书首先学习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学校首要的紧迫任务。
     二、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以为用,谨此而已”是孔儒教育的目标:儒家教育强调学了知识就要会用,不然就等于没有学习。儒家反对只记忆知识而不会应用的书呆子。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读了诗经三百首,却不能按照《诗》的道理去处理政事,去应对社会上种种问题,那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可见,儒家非常重视学以为用、学以致用。二千多年前,孔子这种教育理念与当今注重实践是一脉相承的。进入新世纪,提升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必须有创新精神,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当前,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党管人才、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据悉,广东省教育部门计划把学生做家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户外实践能力等纳入教育培养的参考内容。在我国发展与创新阶段急需大批有实践才干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成为学生培养才干和创造能力的舞台。在初中教学中,老师应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个性,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独立思考,并以科学求实的精神与其共同探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变化。创新精神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想法,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答案,不墨守成规,而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问题。创新能力,就是具有创新的基本本领,这是创新精神的结果和具体体现。创新能力包括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需要什么合理的、整体的知识结构,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因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才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列入教育内容中去。要处理好基础知识、拓展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三者均不可缺少,在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例如课堂上讲到“高尚的人应该淡薄名利”,有学生就提出这不利于进取与激励,不符按劳分配原则等;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说法也提了不同看法,认为太绝对化了,实际上耕耘和收获不是绝对成正比,事半功倍或功亏一篑的情况经常存在。这些见解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在教学中创新传统辩论和演讲,进行兴趣教学、开放式教学,容许学生质疑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提倡换位设想,倡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三、充分挖掘和激励学生的潜能。以“培养通才,突出能力”是孔儒教育的要旨:儒家虽然非常重视“穷理”和“修身”,但是不提倡以消极遁世的方式来独善其身,而以积极入世服务社会的方式来完善人生,所以学习“治人之道”是儒家教育的必修科目。 “治人之道”是一项综合科目,这是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综合科目。要想能“治”人,那么“治人者”的素质就必须高居在上,所以不仅需要人品高尚,还要有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统筹安排的较强能力,这需要大量的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等等各科知识作为后盾,更要具备科学辨证的思维方法。因而“培养通才,突出能力”势必成为儒家教育之要旨。子曰:“君子不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不器”强调了通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了能力。
    新时期的初中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与古代的“通才”观点是相通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强化人的潜能发挥才是最重要的。人的能力发展总是参差不齐,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应该充分挖掘、培养、激励学生的潜能。由于学生受各方面影响的不同,同班或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并不处于同一水平。在教学中要突出个性,允许和鼓励他们发挥个性,表现特长,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彻底改变过去教学中好学生倍受宠爱,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生”的现象,要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发挥的空间,要充分利用活动课、制作课,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创作,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给他们一个轻松愉悦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再次要注重学法指导,对学生潜能的发挥给予扶持。
   “穷理为先,修身为本;培养通才,突出能力;学以为用,谨此而已。”作为孔儒文化的教育思想,在我们华夏大地已承传了2500年,在物质化、功利化的当代社会其思想生命的张力正愈来愈强。时代呼唤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回归人本教育。相信立足初中阶段,重视以人为本教育,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空定会绽放美好的光华。

                                       二00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