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①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③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④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