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教育教学

本类阅读TOP10

·浅谈素质教育师生关系融洽的重要性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心理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初探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
·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学女生早恋行为研究及心理辅导策略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由孔儒文化思想光华浅探初中生的人本教育
·也谈后进生转化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体育器材设施对中学体育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九十年代以来,学校体育得到新的发展,引发体育理论界竞相展开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广大体育教师边实践边总结,尤其在方法上实地进行了多种革新实验,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国外一些新体育观点和方法被引进来并不断流传开来影响着学校体育向前发展。但值得一提的是,却极少有人涉足体育器材设施领域,原因是它受经济实力制约,并非体育工作者个人力所能及。而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社会实践活动。脱离必要的器材设施“练习”无法进行;在理当创造优越条件供学生有效地学习和锻炼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更是为此。欲求学校体育获得长足进步,而不讨论器材设施问题,显然是研究中的一种偏破现象。1989年11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通知》,要求各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规定分期分批逐步配齐的时间,采取有力措施贯彻执行。说明充实改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早已提到议事日程。本文试图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现状及其效应、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

当前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现状及其效应

  据1992年8月至1993”年11月,对湖南省179所乡办中学和164所县以上中学,就20种常用体育器材设施及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情况所作问卷调查结果(见表一、表二)表明:在20项中,“校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例,乡中10%、县以上中学20%,其余各项不是一些学校暂缺,就是数量严重不足。其中吊绳(竿)、实心球、哑铃、“山羊”、跳绳、栏架、体育“教室”(能上体育实践课的室内场所)和环形田径场等半数以上学校没有,尤以“体育教室”暂缺比例最高、乡中97.85%、县以上中学78.41%。从布局上看,单杠、双杠、吊绳、篮球场、排球场、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这些学校认为:“不够用”79.86%;“不便组织上体育课”87.29%;“体育教师课前准备布置费时费力多教学不便”74.07%:“自评体育课‘放羊’或‘半放羊”’71.95%;“不能同时开展班级体育锻炼和代表队训练”70.83%:“锻炼和训练均无法进行”19.79%;“每周能安排两次班级体育锻炼”56.48%,其中51.37%学校只有少数学生参加活动;25.32%学校坚持“经常”和“比较经常”。 
  实地考察56所中学发现:有27所学校拥有环形田径场,占48.21%,其中六校田径场上只有一个沙坑。95%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不便组织上体育课:90%以上学校领导认为体育条件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而无力充实改善。观察101节体育实践课,69.3%“放羊”;课上学生专项练习密度:32节课跳远为5.55。7.4%;36节课投篮为4.16— 6。66%;31节课(含高三①、高二⑨、高一(14)、初三⑤)跨栏为5.11—6.89%,有3节课中使用标准栏架最低高度,占9.69%,其余课中均采用比标准栏架最低高度还低的替代形式教学,表明这种栏架在中学缺少实用价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17.80%学校无法开展,71%学校经常只有少数学生活动;业余训练清一色田径,占这些学校的80.35%。
  由此可见,当前中学体育器材设施数量严重不足,规格标准和布局不甚合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南方雨天较多,而“体育教室”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法定体育教学活动“听天由命”无法控制,学校体育实效可见一般。1993年省教育行政部门一份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揭示:中小学生相当多数体不健壮,体型不均呈“豆芽”型,半数以上学生营养不良,参加高考学生体检完全合格率仅在30—40%之间,表明学校体育现状还很不适应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
  表一: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现状调查统计与国家规定标准对照表

学校类别

基本情况

器材设
施名称
 乡办中学规模:9.15±1.41(班)
班人数:52.1±7.15(人)
 县以上中学
规模:21.61±5.17(班)
班人数:64.51±11.44(人)
 
校均
 国家规定标准
 缺项学校比例(%)
 集中布局(%)
 校均
 国家规定标准
 缺项学校比例(%)
 集中布局(%)
 
沙 坑(个)
 1.71
 2
 0
 12;19
 2.13
 3
 0
 20.01
 
双 杠(付)
 1.18
 5
 21.05
 29.26
 2.12
 7
 0
 45.00
 
单 杠(付)
 0.98
 5
 31.57
 24.39
 2.62
 7
 0
 48.33
 
跳 箱(付)
 0.71
 2
 39.47
  
 2.12
 3
 O
  
 
山 羊(个)
 O.55
 2
 50.08
  
 1.75
 3
 25.00
  
 
吊绳(竿)(根)
 0.15
 8
 92.10
  
 1.37
 8
 87.50
 41.66
 
篮球架(付)
 1.55
 2
 0
 43.90
 3.17
 2
 0
 41.66
 
排球架(付)
 2.15
 1
 7.89
 43.90
 2.75
 1
 0
 20.00
 
乒乓球台(付)
 6.61
 2
 2.63
  
 6.10
 4
 12.50
  
 
跳高架(付)
 1.44
 2
 0
  
 1.87
 2
 0
  
 
铅 球(个)
 4.07
 26
 0
   14.61
 36
 0
   
体操垫(床)
 3.05
 8
 10.52
  
 6.50
 12-14
 0
  
 
实心球(个)
 2.28
 20
 78.94
  
 6.75
 30
 25.00
  
 
哑 铃(个)
 O.76
 16
 57.89
  
 7.62
 30
 50.00
  
 
跳 绳(根)
 7.97
 50
 50.00
  
 17.75
 55
 0
   
拔河绳(根)
 1.15
 2
 21.05
  
 1.50
 2
 0
  
 
篮 球(个)
 6.14
 16
 0
   26.75
 25—30
 0
   
跨栏架(付)
 O.15
 10—20
 97.36
   11.87
 20
 47.86
   
体育教室
  
  
 97.85
  
     78.41
   
环形田径场
  
  
 61.70
  
     34.10
   

  表二:现有体育器材设施条件下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统计表

基 本 内 容
 现实状态(%)
 
数 量
 基本够用
 21.14
 
   
不够用
 79.86
 
布 局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
 12.68
 
   
不便组织上课
 87.29
 
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费时费力少
 25.92
 
   
费时费力多
 74.07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不轮换
 19.23
 
   
分组轮换
 80.76
 
课上管理教育
 便于统一指挥管理教育
 14.61
 
   
不便
 85.38
 
自评教学工作效果
 效果较好
 28.04
 
   
半放羊或放羊
 71.95
 
每周两次班级体育锻炼
 开展较好
 5.65
 
   
能免强开展活动
 50.83
 
   
无法开展活动
 43.51
 
班级体育锻炼中
参加活动的人数
 全部
 0
 
   
全部
 11.96
 
   
半数
 36.66
 
   
少数
 51.37
 
活动开展过程
 经常
 9.16
 
   
比较经常
 16.16
 
   
流于形式
 73.96
 
学校安排班级锻
炼与业余训练
 能同时安排
 29.16
 
   
只能错开安排
 51.04
 
   
均无法安排
 19.79
 

影响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充实改善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根据上述学校调查,影响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充实改善的主要因素比例是:“经济条件”92.3%、“办学思想”78.17%、“专业人才”65.07%、“领导重视”63.17%、“上级要求”57.25%、“人力投资”29.;6%和“地理环境”181.8%。概括说来,与“态度”、“能力”和“方法”有关。比较而言,关键仍在态度。而态度是否端正而坚决,又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对体育认识水平。在学校则集中反映在办学思想观念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上。笔者实地考察中发现,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受传统学校教育影响,习惯于“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教师、一群学生”的办学形式,对于涉及面广、工作复杂的体育,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者有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重智育、轻德育,对于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言行不一者大有人在,甚至片面追求升学率,视学生升学为唯一成才之路者不乏其人;在人口众多、学生遍天下。的国度里,升学、就业、招工有其广阔的“选材”余地,因而忽视学生身体,对于与身体相关的体育,持“可要可不要”或“明要暗不要”之看法、想法和做法者不是没有;在学校要“出体育人才、拿金牌、夺锦标”压力下,丢掉大多数,训练极少数,追求急功近利、夺标装饰门面者与日俱增。这些无疑都是办学思想观念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对待体育器材设施的态度无心和不力。正如表一所示,半数以上学校没有一付哑铃、一根吊绳,显然不是能力方法所致。
  诚然,经济条件是学校有无能力解决器材设施问题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条件下,没有钱什么事也难办,这是事实。但经济条件决非能力表现的全部,在对待经济条件问题上,同样反映出态度、能力和方法的问题。这不仅因为,经济条件要靠人去创造开发、掌握和运用;就是具备了经济条件,也不等于体育器材设施的构成就一定符合学校教育规律:且同等经济条件下办事还有优劣之别。事实上,从小学到大学,统一按“一场两筐、筐高3.05M”标准设置篮球运动场;田径场上只有1—2个6M×3M沙坑,且东西或南北各一;购置跨栏架不论贵溅和使用效率一律选用成人式标准栏架;单、双杠数量少而分散布局等,这些是否适用于班级授课形式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显然值得研究。解决此类问题,决非单凭经济条件能够凑效,它至少与办学思想,尤其是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有关,更与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密不可分。说明在体育器材设施充实改善问题上,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只有从态度、能力和方法上加以综合治理,方可获得长足进步。目前,理当采取的基本对策是:

进—步明确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端正态度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使只具有本能和生理活动的生物的人,逐渐变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而在这一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体育的。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发育发展、提高机能、增强体质,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早为实践所验证:国家在学校设置体育课程,采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内容极其丰富。它既是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过程,既是学生身体活动的过程,也是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过程,本身包含着“德”、“智”、“体”、“美”、“劳”多种教育内容,并与生活、实用和娱乐紧密联系在一起。较之“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具全面性、实践性、体力性和情感性,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实现人才目标上有其较为全面的独特作用。因而,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体育教师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所有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尤其是领导者,应当有此基本认识,并表现为引起重视,保证必要投入的积极态度。而是否着力于体育器材设施充实改善,则是检验这种认识和态度的主要客观标准。否则,学校体育教育即成“无米之炊”,所谓“认识”和“态度”,也就毫无实际意义。

牢固树立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必须为全体在校学生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

  如前所述,体育是(也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必须服从并满足于学校教育总体目标要求;只有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办事,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充实改善,才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落到了实处。为此,务必尊重以下事实:①学校教育是以全体在校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表明学校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都应集中落实到为全体在校学生服务,从而规定了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也必须为全体在校学生所拥有、所享用的服务宗旨。舍此,即是“方向”问题。②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事实,揭示了有学校教育就一定有教学活动,失去“教学”也就不存在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受国家统一的制订颁发的教学计划的制约与保护,具有法定特征和强制性。而“教学”又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形式(即班级授课制)。这就要求在体育器材设施充实改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做到数量足够,设施布局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教育,增强练习密度,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实效性。②学校教育是“分段”进行的教育。即言之,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既有连续渐进的长期性,又具有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等严格区分的典型阶段性特征。这就说明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具有为一定教育阶段学生服务的特殊规定性。换言之,不适用于特定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实际需要的器材设施,显然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科学的。

学校体育坚持“一个面向三个为主”基本器材设施必须首先充实

  学校体育是以在校学生为对象的体育,在目的、内容、手段方法及表现形式上,均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既属于广义体育的范畴,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其根本任务是,从“育人”出发,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目标实现。因此,它如同学校教育,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即使对于伤残学生,也应提供特殊条件,让其享受体育教育权利。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坚持“三个为主”:
  (1)“以上好体育课为主”。 
  体育课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固定教师课表、有一定器材设施保证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唯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强制性措施。学校只有首先保证教师上好、学生学好体育课,才有可能为学生自愿参加体育锻炼、业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提供前提,打下基础。因而,对于基本教材教学所需器材设施,应首先予以保证。这就要求从分析现行体育教材中的“队列队形;跑(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耐久跑):跳跃(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投掷(铅球、手榴弹):基本体操(徒手操、攀登、负重、角力、跳绳、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篮球;武术; 舞蹈和韵律体操”等基本教材入手,分门别类,充实数量。这里很值得注意的是,“上课”对器材设施的需求所显示出来的特点:①所需器材设施中的绝大多数,并非现代体育运动竞技标准化的。可见,适用于高水平运动竞技的“标准化”器材设施,在体育课上并不实用,显然它不是学校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表明用于体育教育的器材设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通过专门办法(如充分发动群众,自己动手的办法来解决。②“上课”意味着50—60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这就要求从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练习机会出发,拥有数量相当的器材设施,且规格标准应相宜。因而,面对田径场上只有1—2个沙坑、1—2个铅球区:“一场两筐、筐高3.05M”的篮球场等“标准”化设施,就理当加以“改造”,使之适应班级授课需要。其最佳选择莫过于将“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建立相应“教学区”。这样无疑会有助于组织课堂教学,减轻教师负担,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教书育人”的问题。②“基本教材”中的绝大多数,均可在室内进行教学。考虑到气候变化对体育实践课的客观影响,根据普通中学的一般规模,建造一座能容纳2—3个班上课的简易“体育教室”,则显得更急需、更实用,更能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2)“以健身强体为主。”即言之,学生在校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又要全面锻炼身体、培养健美体格,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工作能力。二者紧密联系,有其一致性。但对于学生,则应以“后者”为主。简单说来,前者只是“手段方法”,而后者才是要求预期达到的“目标”。它由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所决定,由基本教材教学来体现。在少数体现与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相结合的基本教材中(如跑、跳、投、篮球及器械体操等),一方面选用少数有代表性的简单易行而健身价值较大的技术动作作为基本教材;一方面又把发展身体素质和有关运动能力的各种简单身体练习,单独列为一类基本教材,要求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练好。这就更加明确了“后者”的主要地位。可见,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既无需追求高超的体育技艺,也不表现出对器材设施的过高要求。 
  (3)“以校内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为主。”
  体育竞赛是一种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按一定规则要求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术和心理的相互较量的过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它既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方法。运用的目的在于激励或检查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质量水平,培养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推动学校体育活动持久开展。它受学校教育环境制约,在内容、形式和办法上均有其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即是说,在学校允许情况下,只要内容相同、规则要求统一,随时均可开展。较之现代体育运动竞技,选拔和依靠少数天才运动员,经过长期训练准备,以创造人体技艺出成绩、夺奖牌为目的,有着本质区别。学校体育竞赛,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扩大参赛面,具有课余性、群众性、健身性、娱乐性、激活性与教育性等特点。而且,只能以校内经常开展的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形式为主,而不能由相对选拔少数代表,参加校际以上的体育竞赛所取代。如此,也无需表现出对器材设施的新的或特殊的过高要求。即言之,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条件,同样可以开展多种体育竞赛,亦可训练提高。
  至此不难作结。体育器材设施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关系到学校体育成效和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实现。当前中学体育器材设施,数量严重不足,规格标准及布局又不甚合理,充实改善刻不容缓。但只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教育、体育的认识水平,本着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科学方法,抓住“重点”、保证重点,“以点带面”,下决心多办实事,深信一定能使这一矛盾得到缓解,并使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沿着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奔驰向前。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