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应用文论文写作
->
教育学
->
教育教学
-> 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教育教学
本类阅读TOP10
·
浅谈素质教育师生关系融洽的重要性
·
在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
心理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渗透初探
·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
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
·
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
中学女生早恋行为研究及心理辅导策略
·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
由孔儒文化思想光华浅探初中生的人本教育
·
也谈后进生转化
→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
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
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
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
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
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CPA行业
管理学
战略竞争
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
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
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
企业文化
文化类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
美学
音乐
影视
艺术理论
社会学
伦理道德
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
农村研究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理工科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学
外国语
人物研究
哲学
哲学相关
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逻辑学
政治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法律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其他
文秘
公务员考试
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
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
教育教学
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作者
:未知
来源
: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
: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考验。中等专业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诸方面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着重阐述中等专业学校中体育教学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转变
1 问题提出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呢?
2 分析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个既旧又新的概念,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深入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持续发展而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形成的,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要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让学生主动发展”。总之,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可见,体育教学 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贯彻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2.1 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 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躁。
2.2 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如对机车乘务员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上下机车的灵活性方面内容和抗大强度、抗疲劳、超强耐力的练习内容;又如对铁路车辆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腰腹肌、手臂力量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2.3 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分具体对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相同内容,相同强度,同等运动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困难。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2.3.1 积极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发育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认真探索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多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怀,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只要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3.2 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
2.3.3 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毕竞时间有限,而这个时间既要学习知识、技术,又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效果不会很明显,只有通过对课外活动两操时间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4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观看奥运等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2.5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切不可将德、智、体相互割裂、相互对立起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和综合考核,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4 建议
4.1 从事教育工作的各级单位,要认真学习和研讨国家有关法规和文献,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推进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积极向素质教育转化。
4.2 作为一名学校从事身体素质教育的主导者——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容。同时,采用宣传栏、黑板报等,经常性地向学生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全面推广“一二一”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2、《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人民教育》,1997.2
相关文章
: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