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应用文论文写作
->
医学
->
药学
-> 五苓散儿科新用
药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本类阅读TOP10
·
浅谈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
·
简论中西药学结合
·
试论西药中药化
·
浅谈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工作
·
浅谈药物姜制
·
药学监护
·
试论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研究
·
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
浅谈本草研究中的创新
·
五苓散儿科新用
→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
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
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
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
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
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CPA行业
管理学
战略竞争
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
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
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
企业文化
文化类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
美学
音乐
影视
艺术理论
社会学
伦理道德
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
农村研究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理工科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学
外国语
人物研究
哲学
哲学相关
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逻辑学
政治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法律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其他
文秘
公务员考试
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
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
教育教学
五苓散儿科新用
作者
:未知
来源
: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
: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本方由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等证。笔者应用本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婴儿湿疹、小儿睾丸鞘膜积液等儿科疾患,屡获良效。
新生儿黄疸
例1 李某,男,28天,1993年12月2日就诊。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7天后逐渐加重,粪便稀溏,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不欲吮乳。查体:身体瘦弱,腹胀,肝肋下3.5cm,
质Ⅱo硬,脾未触及。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黄色晦暗。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色淡。查血清总胆红素205.2umol/L,肝功正常。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证属脾虚湿盛之胎黄。治以健脾利湿之法,选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l0g,猪苓5g,泽泻5g,白术3g,桂枝2g,茵陈10g,竹叶3g。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3剂,黄疸减轻,尿量增多;继服5剂,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正常,腹胀消失,食欲增进。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按 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导致胎黄的原因很多,但多与湿邪有关。五苓散有健脾利湿之功,可使邪从小便而解。湿邪即去则胆汁疏泄正常,黄疸自退。且本方药味平和,无苦寒攻伐之品,用之无损伤脾胃之弊。
婴幼儿腹泻
例2 陈某某,女,1岁,1994年8月18日就诊。患儿于3天前腹泻,每日大便l0余次,
为稀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征。腹软,肠鸣音活跃。舌质淡,苔白厚,指纹淡紫。证因湿邪困脾所致。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1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服3剂,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按 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泄泻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其病变皆在脾胃,均与
湿邪有关,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五苓散功擅利湿,湿邪去除则脾运自健,泄泻自止。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意。
婴儿湿疹
例3 孙某,女,6个月,1994年4月21日就诊。患儿于2个月前头面部皮肤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多,遍及全身,皮疹糜烂面有浆性渗出,剧烈搔痒,哭闹不安,伴有反复腹泻。查体:全身皮肤红色粟粒状皮疹,头面部为甚,皮疹表面糜烂有渗出。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淡紫。根据患儿皮疹特点,属素体湿盛所致。故用健脾渗湿之法,方用五苓散加减。处方:茯苓10g,猪苓6g,泽泻6g,白术5g,地肤子6g,白鲜皮6g,蝉蜕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皮疹明显减少。渗出消失,继服5剂,湿疹痊愈。
按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本病多发于素体湿盛之儿。五苓散擅利水湿。加地肤子、白鲜皮、蝉蜕能祛风止痒。内湿既除,外湿自主,湿去则疹自消退。
睾丸鞘膜积液
例4 秦某,男,8个月,1990年5月20日就诊。患儿于4个月时发现阴囊肿大,且逐渐加重,伴尿频而清、大便溏薄。曾用中药熏洗月余,未见好转。查体:阴囊内有光滑的囊性肿物,扪之不痛,透光试验阳性。舌质淡,苔白,指纹淡红。证属肾气不化,水湿下注所致。故治以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法,遂以五苓散加味治之。处方:茯苓10g,猪苓l0g,泽泻6g,白术5g,桂枝5g,小茴香3g。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7剂,阴囊内水液明显减少;继服7剂积液消失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 辜丸鞘膜积液中医称"水疝"。其发生主要由于先天不足,肾的气化不利导致水液下注。五苓散中桂枝能温阳化气;茯苓、猪苓、泽泻利湿消肿;白术能健脾燥湿;加用小茴香可加强温化之力,肾气得以温化则水湿自可消利。
小结
上述几种疾病在儿科均较常见。其病虽不同,但究其源,则均系水湿内盛所致,皆以湿邪为患。五苓散功擅利湿,临床凡以湿为病者,不论其症状异同,以本方治之多能取效。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水湿内停所致疾患较多。五苓散不仅能健运利湿,化气行水,且有健脾之功,故尤适于儿科临床。
作者:不详
相关文章
: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