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ntel i8X0芯片组(二)
i810变革先锋
即使以现在眼光看问题,Intel 810芯片组无疑也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其架构思想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它不再完全采用以往传统的南、北桥双芯片设计方案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度集成的三芯片结构。
在新的体系结构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Intel在开始贯彻把2D、3D图形和图像功能整合进芯片组,进一步强化和延展系统功能的战略思想。它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加速中心体系机构(Accelerated
Hub Architecture)的全新系统框架。
有了它,芯片一级的外围设备访问不再需要依赖PCI总线来进行通讯,改而使用主要I/O子系统的专用总线来完成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上述带宽占用大户从PCI总线上移走,用分流的办法来改善整个系统的表现状况,特别是强调减少对多媒体和互联网方面数据访问的延迟。
810将是Intel一系列主板产品中第一个开始支持把主要设备互连这一重任从PCI手中接管到加速中心体系机构的芯片组。这种全新的结构给耗费大量系统带宽的各种多媒体子系统提供了直接通往芯片组的一个捷径。
我们来举个例子,现在IDE硬盘在系统中是通过PCI总线同主机相连,由于PCI的最大带宽为133Mbps,而且它同时联系着许多不同的外围设备,硬盘不可能也不允许单独占用全部带宽,所以它实际可利用的数据通路会远低于133Mbps,当硬盘厂商们如约推出Ultra
66 IDE硬盘时,我们突然发现它的性能并不会比过去的硬盘高出一大块(当然硬盘本身的转速和内部数据通路有相当影响),但PCI总线也不容忽视的扮演了一个数据瓶颈的角色。而在Intel
810芯片组中我们却不再需要为此担心了,因为它向硬盘提供了一条直接通往主机系统的专用链接,只有IDE设备才能使用它。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针对IDE设备,音频系统,调制解调器,和通用串行总线(USB)的专门链接设计,不但保证了上述的子系统与内存之间访问通道的畅通,而且还使系统提供更HiFi的视频,音频效果成为可能。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些不理解,为什么不直接通过提高PCI总线的带宽,而要使用更耗费硬件资源的专用链接设计来满足系统接入能力提升的要求呢?
我想这里有两个因素,第一,由于专用总线只连接一对物理部件,所以在每次传送数据时,并不需要象多功能总线那样不断判别数据的传送和接受对象,这在主机处理密集数据流时性能改善的效果会十分明显;第二,专用总线的控制逻辑电路会比象PCI这样的多功能总线简单得多,同样的提高带宽,它的设计难度却相应较低。由此看来允许一些外围设备绕过PCI总线,直接与逻辑芯片组进行对话,并把芯片组的功能提高到专用I/O处理机的水平可能成为今后PC系统架构的一个发展方向。
I810芯片组包括了Intel 82810图形、内存控制器,它采用了421针的BGA封装,主要负责内存管理并整合了加速运动视频的硬件设备,甚至内含有一个i740的核心逻辑;而Intel
82801 I/O控制器比82810要小一些只有241针也采用BGA封装,它透过加速中心体系机构向系统提供266MBps的数据带宽;Intel
82802固件中心(Firmware Hub)用于存储系统BIOS和视频BIOS,并提供了一个硬件随机代码发生器来支持新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
不过市场终究无情,虽然i810具有多项创新设计,但其自身的整合性却同时也给DIYer的选择带来难度。由于i740在性能上同当时主流3D加速卡有相当差距,这种整合本身不得不变成了廉价的同意词,再加上其自身设计方面的BUG,导致i810同Pentium
II兼容性方面有些问题,时常产生内存错误,就更让它信誉扫地了。不过话说回来了,最初Intel开发i810的初衷不外乎是为了配合Socket370的赛扬微处理器,这种程度的失败对Intel根本不可能伤筋动骨。他们的主力i820才是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