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白皮书(三)
早期的显示器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即先扫描奇数行1、3、5……直至终了(奇场),再扫偶数行2、4、6……(偶场),奇场与偶场合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一帧图像,帧频(刷新率)是场频的一半。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机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它的优点是节省频带,缺点是刷新率低,图像有闪烁感,近距观看尤其明显,易使眼睛疲劳,因此计算机显示器现在已经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代之以逐行顺序扫描。一场结束,也就是一帧图像再现,场频与帧频已经统一。早期显示器的场频通常与电网频率一致,即50Hz或60Hz(即每秒显示50幅或60幅图像),这是因为当时的电源及滤波技术限制,可能因滤波不良造成非同步干扰,这种干扰表现为屏幕上滚动的黑色横条,其滚动频率为电网频率与场频之间的差拍。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场频不必与电网频率同步,一般取60~70Hz之间,高的达100多Hz,85Hz是VESA标准的刷新速率,用85Hz以上的刷新率显示图像才无闪烁感。
行频、场频与显示分辨率的关系:行频及场频与显示分辨率有关,在给定场频的条件下,显示分辨率越高,要求的行频也越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FH=FV×NL÷0.93
NL:电子束水平扫描线数。
NL÷0.93的原因是因为电子束扫到屏幕的最后一行后并不能立即回到原点,需要将电路中存储的能量泄放掉,这段时间称回扫期或者叫恢复期,大约占整个场扫周期的(4~8)%,计算中取7%是合适的。
这一公式表明行频分别与场频、分辨率成正比,场频越高或者水平线数越多,要求的行频也越高。反过来说,行频越高,则允许显示器分辨率可变范围越大,场频也越高,显示器越好,当然价格也越贵。近几年制造技术的进步,扫描频率自动跟踪技术已普及使用,使显示器摆脱单一固定的行频及场频,扫描频率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能根据显示卡的信号频率进行自适应调整。
分辨率:分辨率就是构成图象的像素和。分辨率越高画面越细,字体也越小。
辐射和环保:显示器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在环保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各类标准相继出台。EMI、MPRII、能源之星以及TCO,一个比一个严格。瑞典专家联盟(TCO)提出的TCO系列标准,逐渐演变成了现在通用的世界性标准,它不仅包括辐射和环保的多项指标,还对舒适、美观等多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了TCO'95标准的显示器已经不少了,飞利浦、明基、优派等多家公司的最新机型甚至满足了TCO'99极其严格的要求。
调节方式:调节方式从早期的模拟式到现在的数码式调节可以说是越来越方便,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数码式调节与模拟式调节相比,对图像的控制更加精确,操作更加简便,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可以让你存储多个应用程序的屏幕参数也是十分体贴用户的设计。因此它已经取代了模拟式调节而成为调节方式的主流。数码式调节按调节界面分主要有三种:普通数码式、屏幕菜单式和飞梭单键式。各有特色,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RAMDAC 的频宽:使用者经常可以在厂商的规格中看到多少 MHz
的 RAMDAC,这个数字指的是该 RAMDAC 的转换速率,如 230MHz 表示一秒钟可以转换 230 百万个点到萤幕上。假设使用者进入
1600*1200 100Hz Refresh Rate 模式下,那么这个模式每秒钟需要大约 211MHz 的转换速率 (算式为
1600*1200*100*1.15/1024/1024)。
对于非专业级的用户来讲,色彩的真实和准确很难区别也并不是最重要,但是否清晰则非常关键。其实测试方法很简单,常用的就是根据字体来判断。在Windows桌面上,将屏幕的分辨率设在合适的状态(15寸显示器800×600,17寸1024×768),注意不要用大字体,背景图案最好没有,绿色的底色配合白色的字体效果最好。观察屏幕四个角如左上角"我的电脑"图标下相应的文字,看看它们的笔划是否清晰以及像素是否稳定,然后将同一个图标拖放到屏幕中心,观察其清晰度是否变化。显示屏的中心肯定比边缘要清楚些,但不应超过一定限度。质量好的显示器在角落里依然可以清楚辨别文字,如SONY
的显示器在中心点距0.25,在四周0.27;相反有些显示器几乎完全看不清(绝对不夸张,尤其在17寸时更明显),对比非常强烈。如果出现后面的情况,一是看看显示器和主板的接口是否插好,二是换几台同样的显示器试试,如果毛病依然存在就马上去换一种吧。
最后我们来简单看看显示器的线性如何。说白了就是看看线条直不直,尤其是竖线。仔细观察屏幕左右两侧的边缘线,如果发觉不直就需要进行手工调节。若经过调节后两侧边缘线依然无法同时达到竖直,就说明此台显示器的线性不佳,显示器本身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后我们测试显示器的色彩均匀程度。最方便的就是全屏打开word,在白底黑字的状态下观测屏幕的白色是否"纯",特别注意屏幕中部左右两侧。一般来讲,纯粹的白是很难实现的,或多或少会有泛黄变色的小块,分布的位置也不固定,甚至还有可能在几个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倾向。这类现象多发生在17、19寸上,如果变色过于明显,那肯定不是一款好显示器。
了解了以上几项基本的指标后,我想各位对如何选择显示器大致有个底了。再看看厂商的产品说明书就可以简单比较比较了。但挑选显示器光靠枯燥的数据对比肯定不行,主观的感受更加重要。以上所介绍的东西有两个共同的特色:一个是那些数字会因为不同的解析度和不同的RefreshRate而有不同的结果,另一个则是那些数字只是单纯计算解析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而已,还没有把颜色的部份考虑进去。
其实说来说去,每一款显示器都有各自的特色。飞力浦、SONY、美格、三菱、三星等大厂的产品都不错,除了用途、投资、性能的综合考虑外,个人的偏爱往往更起作用。不过相信看了以上的介绍和心得,各位在挑选显示器时会更加理性和实际,不为商家自吹自擂的广告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