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本类阅读TOP10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难点与出路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论经济法的本质
·论诚信制度在企业中的地位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论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法律制度
·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银行对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
·浅议物业管理在实践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从《直销管理条例》看直销员与直销企业是否存在劳动法律关系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从《直销管理条例》看直销员与直销企业是否存在劳动法律关系

山东经济桥律师事务所 娄本清


《直销管理条例》于2005年8月23日经国务院通过,从此结束了中国直销这一新的营销方式无法可依的局面。探讨直销员与直销企业的法律关系,对于规范直销员与直销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直销员的劳动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比如:直销员在从事直销工作中发生事故及其他人身损害能否要求直销企业予以工伤赔偿?它关系到直销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直销员与直销企业的利益分配。

直销员与直销企业是否具有劳动法律关系呢?

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他们认为,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直销企业与直销员、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与消费者因换货或者退货发生纠纷的,由前者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七条“直销企业对其直销员的直销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能够证明直销员的直销行为与本企业无关的除外。”可见,直销员是独立于直销企业的市场营销主体,他的推销行为不是直销企业的职务行为。也就是说,直销员不是直销企业的职工,当然与企业不会产生劳动关系。即直销员不能享受《劳动法》规定的社会保险等各种权益。

第二种观点认为,直销员是相对于直销企业的直销员。根据《直销管理条例》 “第十四条 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得发布宣传直销员销售报酬的广告,不得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作为成为直销员的条件。

第十六条 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招募直销员应当与其签订推销合同,并保证直销员只在其一个分支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已设立服务网点的地区开展直销活动。未与直销企业或者其分支机构签订推销合同的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从事直销活动。
  第十七条 直销员自签订推销合同之日起60日内可以随时解除推销合同;60日后,直销员解除推销合同应当提前15日通知直销企业。
  第十八条 直销企业应当对拟招募的直销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后由直销企业颁发直销员证。未取得直销员证,任何人不得从事直销活动。
  直销企业进行直销员业务培训和考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直销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直销员业务培训。

第二十四条 直销企业至少应当按月支付直销员报酬。直销企业支付给直销员的报酬只能按照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的收入计算,报酬总额(包括佣金、奖金、各种形式的奖励以及其他经济利益等)不得超过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30%。”

第二十二条 “直销员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出示直销员证和推销合同;
  (二)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进入消费者住所强行推销产品,消费者要求其停止推销活动的,应当立即停止,并离开消费者住所;
 (三)成交前,向消费者详细介绍本企业的退货制度;
 (四)成交后,向消费者提供发票和由直销企业出具的含有退货制度、直销企业当地服务网点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的售货凭证。”

可见,直销员相当于企业的业务员,应当是企业的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权益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如果直销员的劳动权益法律不得到法律保护,那么其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就没有法律保障,这与宪法是相违背的。《宪法》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劳动法》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二条“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直销员为特定的企业工作,其劳动权益理应得到所服务的企业的保障。反之,如果直销员在从事直销活动中,发生事故,法律让他自己承担责任,体现不出国家对劳动者的保护原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不相符合,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直销员与企业的关系应当为劳动关系,其合法的劳动权益应当受到社会法律的尊重、支持与保护。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弄明白什么是劳动关系。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法室“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者在社会劳动时形成的所有的劳动关系,而仅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所在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直销法律关系符合以上概念与特征,无疑应当是劳动法律关系。否则,会出现权利义务的不对称。在实践中出现直销员发生工伤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不符合法理学所说的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虽然通过的条例删除立法草案中“直销企业必须与直销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但是从《直销管理条例》的立法本意看,法律是保护直销员的劳动权益的。

因此,直销员与直销企业是劳动法律关系,其劳动权益由直销企业保障,其劳动权益受到损害时由其劳动权益承担责任。



作者通联:0543-4355148、13954301325
[email protected]
转载于:山东劳动工伤网
网址loubenqing88888.wangzhan8.com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