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应用文论文写作
->
政治
->
民族主义
->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本类阅读TOP10
·
上古中国文明发达的原因
·
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
论中东民族主义
·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
民族主义
·
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
·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
文化民族主义论纲
·
中国的民族主义必须向西方学习
→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
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
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
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
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
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CPA行业
管理学
战略竞争
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
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
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
企业文化
文化类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
美学
音乐
影视
艺术理论
社会学
伦理道德
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
农村研究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理工科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学
外国语
人物研究
哲学
哲学相关
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逻辑学
政治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法律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其他
文秘
公务员考试
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
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
教育教学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
:未知
来源
: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
: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 2003-4-14 作者:
[摘 要] 作为二十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孙中山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评述,并大力主张和倡导社会主义,这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孙中山 社会主义 思想
早在十九世纪末,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始终不渝继承孙中山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多少仁人志士为之牺牲、不懈奋斗的祈盼和梦想。孙中山的伟大思想无疑是照耀中华民族冲破漫长专制和黑暗的第一缕阳光。毛泽东就明确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作为二十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孙中山的伟大思想显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汲取。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就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迪。
在十月革命前,孙中山就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把握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一再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表示要实行社会主义。1912年,他发表题为《社会革命说》的演说,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故欲巩固国利民福,不可不注重社会问题。”[1]同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在上海中国社会党总部发表《社会主义之发生与派别》的演讲,更是盛赞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在孙中山这样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领袖的极力倡导下,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为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充分的思想认识条件。
孙中山认识到“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2]为之,他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一度认为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已经完成,今后应大力开展以民生主义为重点的社会革命。这也是孙中山多次论及和大力称颂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1919年孙中山在《论三民主义》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民生主义的内涵。孙中山痛感“为资本家者,只知机器之为利,而不恤社会之被害也”,中国之行民生主义,即所以“消弭社会革命于未然也。”[4]故“民生主义者,即社会主义也。”[5]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针对党内外一些人把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倾向,他指出:“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产主义’,均包括其中”[6],本党同志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7]1924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8]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9]孙中山认为,推翻满清政府,民族主义已达,改良专制政治,民权主义已伸,“至于民生主义,非以社会主义行之,不能完全。”我们“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则仆之素志也。”[10]
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实为人类之福音。孙中山十分关注人类的疾苦,提出为“人生谋幸福”,应着手解决“生计”问题。孙中山说:“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11]他指出,这种主张,在我国早已有之,“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而累世问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12]孙中山还指出:“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故社会主义者,一人类经济主义也……。社会主义系从社会经济方面着想,欲从经济学之根本解决,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13]孙中山认为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但这正是“社会主义之真髓”,[14]我国古代的博施济众、尚仁、兼爱,都是狭义的博爱,不能普及于人人,只有“社会主义之博爱,广义之博爱也。社会主义为人类谋幸福,普遍普及,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被其泽惠。此社会主义之博爱。”[15]所以,“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实行社会主义,“实为人类之福者”。[16]
孙中山认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是社会主义之上乘。针对国民党内一些人对共产党的反对,孙中山特别指出,这些人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不知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17]如果说要区分一下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孙中山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区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18]孙中山指出,共产这种制度,在原人时代已经是实行了,由于金钱的发生,才“打破了共产”,所以人类社会的斗争,就是要“再回复到一种新的共产时代”,而“共产主义就是最高理想来解决社会问题的”。[19]孙中山还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分析归类,认为“自予观之,则所谓社会主义者仅可区为二派:一即集产社会主义,一即共产社会主义。……所谓集产云者,凡生利各事业,若土地、铁路、邮政、电气、矿产、森林皆为国有。共产云者,即人在社会之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两相比较,共产主义本为社会主义之上乘。”[20]
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可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应大力赞成社会主义。对于世界范围内日益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潮,孙中山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把握。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可分为乌托邦和科学社会主义两派,“在马克思的学说没有发表以前,世界上讲社会主义的,都是一种陈义甚高的理论,离事实太远。而马克思专从事实与历史方面用功,原原本本把社会问题的经济变迁,阐发无遗。”[21] 所以社会主义可分作两派,一是“乌托邦派”,一是“科学派”。针对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误解,孙中山指出:“我国提倡社会主义,人皆斥为无病之呻吟,此未知社会主义之作用也。处今日之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此非无病之呻吟,正未病之防卫也。孙中山认为,我国要吸取欧美之教训,避免走他们的弯路,虽然当时“我国资本家,有资财数千万者,国内实鲜人,即稍有资本,又大半窖金守之而已”,[22]但随之社会的进化,“则将来大地主必为大资本家,三十年后,又将酿成欧洲革命流血之惨剧。故今日之主张社会主义,实为子孙造福计也。”[23 ]孙中山大力提倡和赞成社会主义,这方面的论述相当丰富。1905年5月孙中山访问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时就解释了“中国社会主义者的目标”,? 赋觯骸凹改昴谖颐墙迪治颐敲蚊乱郧蟮睦硐耄蛭焓蔽颐撬械男谢岫际巧缁嶂饕宓牧恕!盵24]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孙中山表示“必竭力赞成之”,[25]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总部的演说中明确指出:“实行其社会主义之政策者,实鄙人所深望也。 ”[26]孙中山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本社会之真理,集种种生产之物产,归为公有,而收其利。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社会主义之国家,一真自由、平等、博爱之境域也。”[27]
孙中山真诚称颂和主张社会主义,渴望社会主义能在中国实行。在孙中山逝世三十年后,中国真的迈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将完全实现孙中山的遗愿。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理论主要集中表现在“三民主义”上,但面对世界的社会主义新思潮,孙中山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并极力主张和倡导,这充分说明了孙中山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兼容胸怀、惊人的远见卓识和罕见的与时俱进精神。
[参考文献]
[1]孙中山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95页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7]孙中山研究会编(孟庆鹏).孙中山文集上下[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第23、27、43、42、57、59、231、263、623、325、326、329、328、329、328、262、257、256、327、236、339、341、323、324、326、342页
相关文章
: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