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本类阅读TOP10

·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发展战略
·从消费者需求看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我国三大产业开放发展模式比较
·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与可持续发展
·轿车工业:产业概况及产业组织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启示
·从消费者需求看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民航现行体制及主要问题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1983—2000年间我国FDI与GDP、进出口总额T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运行轨迹,对 FDI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实际测算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贡献。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贡献是显著的,但是笔者也发现FDI/GDP的值从1994年就开始下降,FDI/T的值从1994年开始停滞不前并从1998年开始急剧下降,这说明由于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及宏观经济环境、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衰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自1994年以来有所下降。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   经济增长    进出口总额(T)

一、引言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本国际间流动就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发展比较缓慢。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尤其是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及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急剧加强,资本国际流动开始加速,规模空前扩大。与战前不同的是战后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对外直接投资(FDI)居主要地位且发展迅速。关于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论述。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最具代表性。该模型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因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求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影响经济发展;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无法有效的使用外资和各种资源,从而影响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因此,钱纳里等人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能成功利用外资便可以逐渐克服储蓄、外汇和技术的约束,增加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外一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也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东道国迅速进入全球分工体系,利用东道国的资源优势促进出口增长,以换取本国发展所需的外汇;二是提升东道国的出口结构,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三是提升进口商品结构,由消费型进口转变为生产型进口(江小涓,1999)[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从零起步,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外资已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和推动中外经贸交流的重要手段。本文正是在总量分析的层面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的问题。

二、FDI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基本态势

样本区间为1983—2000年,这18年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1983年的6.36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07.72亿美元,增长了63.1倍。我国已连续13年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最新资料还表明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表1         我国FDI与经济增长、进出口概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0年的数据为笔者根据国家公布数据添加。

注: 将GDP换算成美元时用贸易平均汇率。

1、 FDI与经济运行态势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1983年到1987年,外商在华投资发展缓慢;1988年到1991年,我国引进外资迅速发展;1992年到1994年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高速增长;1994年到1998年增长速度显著放缓,199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0年我国初步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明显回升迹象。与此同时,可以看到,FDI与GDP的增长态势基本相似:经济形势较好时,FDI增长迅速,如1992-1994年;经济形势恶化时,FDI的增长速度也相应的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如1997-2000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以前,我国FDI增长的绝对额基本上是上升的;1994年以后,我国FDI的增长速度和增长绝对额显著放缓。如 1993-1994年FDI 增加了62.52亿美元,而1994-1995年仅增加了37.45亿美元,增长绝对额放缓了近一倍。

 

图1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混合直方图和折线图

说明:  GDP 以左方纵坐标衡量,FDI 以右方纵坐标衡量。

2、FDI与对外贸易的运行轨迹

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都同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二者从一开始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表1和图2展示的二者关系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FDI与T的运行轨迹基本上是平行的: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与对外贸易均从零起步,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发展轨迹。 

 

图2  进出口贸易总额(T)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混合直方图和折线图

说明:T以左方纵坐标表示,FDI以右方纵坐标表示

3、 FDI/GDP、FDI/T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FDI与经济增长运行轨迹、对外贸易趋势基本一致,或者说是平行的。但是,这是否说明FDI的增加带动了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大,是否说明是FDI的特殊贡献。基于此,我们将FDI的增加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的扩大加以对比,进一步探索FDI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

 

图3   FDI/T和FDI/GDP的变化趋势图

      说明:FDI/T以左方纵坐标表示,FDI/GDP以右方纵坐标表示

表1以及图3反映出FDI与我国GDP、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在1983—1994年间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91年至1994年,FDI/GDP、FDI/T几乎呈直线上升;1994—1998年FDI/T的值在14%上下小范围波动,1998—2000年FDI/T的值急剧下降,而FDI/GDP的值从1994年起就开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1994年开始就有所下降,对我国进出口的贡献量从1994年开始停滞不前并在1998年呈急剧下降趋势。

总而言之,从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基本态势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态势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相似,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但是在作FDI/GDP、FDI/T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从1994年开始,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开始下降,对进出口的贡献从1994年开始也停滞不前,并在1998年呈急剧下降趋势。为了定量地测定FDI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实际贡献,并对1994年开始出现的FDI贡献量下降的的现象作出解释,下文将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并作计量检验与分析。

 

三、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

在理论研究中,一般选用如下四个经济计量模型来对FDI和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关系作定量的分析,(1)式和(2)式用来对FDI、GDP、T三者关系作普通的回归分析,以定量地说明FDI和GDP、T的相关程度;(3)式和(4)式用来作弹性分析。

GDP=α1+β1FDI+ε1………(1)          T=α2+β2FDI+ε2……………… (2)

lnGDP=α3+β3lnFDI+ε3…(3)          lnT=α4+β4lnFDI+ε4……………(4)

其中(1)式和(2)式的α1和α2分别为常数项;β1和β2为系数,即FDI每增加一美元,GDP、T增加的美元数;ε1和ε2为随机扰动项。(3)式和(4)的α3和α4是常数项,β3和β4为弹性系数,即FDI每增加1%,GDP、T将增加百分之几。

根据表1的数据,利用TSP软件包,我们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GDP   =  3132.17   +   13.31FDI

         (9.07)      (10.22)

R2=0.8672    Adj- R2 =0.8589   D-W=0.49      F=104.44

T      =  718.34   +     6.22FDI

          (4.38)      (10.04)

R2=0.8630     Adj- R2 = 0.8544   D-W=0.65       F=100.77

lnGDP   =    7.28    +   0.284lnFDI

            (58.05)      (10.59)

R2=0.8751     Adj- R2 = 0.8673   D-W=0.49      F=112.06

LnT    =    5.27     +    0.464lnFDI

           (42.67)        (17.55)

R2=0.9506      Adj- R2 = 0.9475   D-W=0.0.6718       F=308.05

 

括号中的数据为T检验值。根据以上分析,FDI与GDP、进出口总额的相关系数R2均在0.85以上,相关程度比较高;FDI平均每增加一亿元,GDP、T将分别增加13.31亿美元、6.22亿美元;lnFDI与lnGDP、LnT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1和0.9506;FDI平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T将分别增长0.284和0.46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分析表明,从需求方面看,经济增长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且,投资虽然在当年表现为增长的需求效应,但一旦投资形成,在滞后几年中则可以表现为产出的供给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一个部分,其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作用同样具有当年的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外商直接投资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我们分别利用线性型式和对数型式的滞后分布模型进行经济计量检验(本文仅用滞后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计量检验,进而近似地替代多元滞后分布模型),结果如下:

GDP=3428.07    +   3.74FDI   +    10.77FDI(-2)

      (13.39)        (1.81)           (5.07)

R2= 0.9493    Adj- R2 =0.9415     D-W=1.03   F=121.74

T=  899.04     +   2.39FDI   +    4.10FDI(-2)

     (5.94)          (1.96)            (3.26)

R2= 0.9147    Adj- R2 =0.9015  D-W=0.89     F=69.66

 

lnGDP =7.28    +   0.094 lnFDI   +   0.210 lnFDI(-2)

        (60.30)      (1.43)             (3.54)

R2=0.9357     Adj- R2 =0.9258  D-W=1.40     F=94.57

LnT =5.52      +    0.210 lnFDI     +     0.228 lnFDI(-2)

    (48.18)           (3.36)                  (4.04) 

R2=0.9699     Adj- R2 =0.9652  D-W=0.87   F=209.32

其中,FDI(-2)表示两年前的FDI数值,如1985年的FDI(-2)为1983年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上述经济计量模型的各个参数检验值基本符合要求,而且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较前四个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有显著提高,因此模型是有效的。线性型式的计量模型表明,每增加1亿美元FDI,可以在当年带来3.74亿美元GDP、2.39亿美元T增长的需求效应,而对数型式的计量模型则从弹性的角度作出解释,即FDI每增加1%可以在当年带来0.094%GDP、0.210%T增长的需求效应;如果从供给角度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亿美元可以带来10.77亿美元GDP、4.10亿美元T增长的供给效应,或者说,FDI每增长1%可以带来0.210%GDP、0.228%T增长的供给效应。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从1994年开始,FDI的绝对额增长速度显著放缓,从相对额来看FDI/GDP的值呈下降趋势,FDI/T的值也停滞不前并最终在1998年开始急剧下降;二是在考虑FDI的时滞效应并将FDI(-2)引入经济计量模型后,FDI、GDP和T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

第二个问题很容易理解,这也正好印证了传统理论所认为的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作用存在时滞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在当年可以为东道国带来需求效应,在滞后年份将带来供给效应。

 

图4   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0年卷,2000年的数据为笔者添加。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可能是由如下一些原因所导致的。第一,如图4所示,1994年我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实际存贷款利率水平达到最低点; 1994年以后,国家采取“双控”,实际利率不断上升,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投资需求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即由于机会成本的提高,投资需求会随着实际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因而从1994年开始FDI出现了增长放慢的趋势;第二,1997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随即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进入2000年美国经济又出现衰退,全球经济不景气,这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致1999—2000年我国实际存贷款利率下降情况下仍不能迅速回升。

综上,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FDI与我国经济运行、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平行,从一定程度上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显著的反映。(2)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如果不引入时滞变量FDI(-2),FDI与GDP、T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72和0.8630,如果引入时滞变量FDI(-2),相关系数可分别高达0.9493和0.9147。这说明FDI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贡献确实存在着当年的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3)根据我们利用的线性型式和对数型式的多元滞后分布模型所作的测算,FDI每增加1亿美元,可在当年带来3.74亿美元GDP、2.39亿美元T增长的需求效应,在滞后两年可带来10.77亿美元GDP、4.10亿美元T增长的供给效应;FDI每增加1%,可以在当年带来0.094%GDP、0.210%T增长的需求效应,在滞后两年带来0.210%GDP、0.228%T增长的供给效应。(4)由于受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的衰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自1994年以来有所下降。[i]

[1] 本文写作得到了范从来教授和沈坤荣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2] 江小涓,1999:《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


[i]参考文献:

江小涓,1999:《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第2期.

沈坤荣,1998;《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稳定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赵晋平,2001,《利用外资与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世界》第3期.

董秘刚,2000:《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西北大学学报》.

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实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0

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H.钱纳里,M.塞尔奎因,《发展的型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2001.

张金杰,《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资本流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马野青,张二震,《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曼昆,《经济学原理》(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保罗.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