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研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本类阅读TOP10

·对当前地方财政突出问题的若干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初探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进一步推进新时期效益财政建设
·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
·谈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财政赤字政策的走向选择
·关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定性分析
·促进西部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
·财政工作一定要以中央、全体、集中统一作主导——邓小平同志全局财政思想综论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强化财政职能,促进“两个提高”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论文摘要: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老区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发财致富的能动性。个体私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出现了粮食增收,工业增产,人民群众生活有了保障,使社会安定,人心所向,全县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特别是“九五”末期,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更加大了对中西部资金的投入,先后要为西部地区兴修水利,建设生态,实施“天宝”工程,解决能源,发展交通,搞小城镇建设等。从各方面改变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缩小西部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清水河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和兴县富民的奋斗目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改革的实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使县级财政在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推动贫困县经济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强化梯级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幅度,二是要强化税收征管,实现财政收入均衡入库;三是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不制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最佳经验;四是要加强预算制,资金管理,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调度。

正文:强化梯级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1、优化农业投资结构,大力培植基础财源。财政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主体,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力量,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对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农村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起主导作用。为此,清水河县财政提出优化农业投资结构,大力培植基础财源的四条实施意见并在全县付诸实施。

一是突出对“两高一优”农业项目的扶持。重点支持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实施的“124”集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支持地膜覆盖农作物技术的实施,努力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真正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力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农村的基础财源稳步地增长。

二是突出对商品型集约型农牧业项目的扶持.根据我县的实地条件、气候、土壤、降雨量等特点,适宜于海红果、123、红元帅等果树的生长。全县开发2万条大小毛沟,搞生态经济沟建设,逐步形成规模,实现集约型和商品型产业。实施生态示范县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全县以杨树、松树等大型乔木为主,以沙棘、柠条等灌木为辅的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农村长效财源。

三是突出对资源型项目的扶持和支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利用清水河县丰富的高岭土,白云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上项目、兴办企业。近几年重点扶持培养了喇嘛湾脱水蔬菜厂、蒙华羊绒衫厂、坤龙制砖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骨干项目;利用山区独特的小杂粮优势扶持发展了一批中、小型加工业和流通业。为王桂夭小香米加工厂,盆地青精炼油加工厂和城关精莜麦加工厂等企业通过加工流通,转化增值,集聚了农村的零散财源。

四是突出对增产效果明显的“种子工程”进行扶持。以县良种场为主体大面积地进行良种(原种)的繁殖培育,全县每年繁殖种薯面积达5万亩左右,玉米、高梁等籽种全部自繁自种,农作物全部实行了良种化种植,畜牧业引进了猪、鸡、牛、白羊、肉狗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实施冷冻精液配种,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促使农牧业增产增收,进一步培植了基础财源。

上述四方面仅1999年财政投人2538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40%以上。

2、优化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的配置,重点向技术创新和创利税骨干企业倾斜,积极挟持骨干财源。在稳定和突出农村财源建设的同时,县财政将有限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商品销售前景好、安排就业人员多、实现利税好的骨干工业企业。重点对县亚华水泥有限公司、特种水泥厂、方力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全部进行了挖潜改造和新技术引进,几年共投人挖潜改造资金4000多万元,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竟争中起死回生,走出了困境,迈出了新的步伐,增强了活力,焕发了生机。3、大力培植后续财源。在培植基础财源和骨干税源的基础上,县政府决定建立高耗能工业县,财政先后扶持建设了金属镁、硅铁厂、石墨厂等高耗能厂矿,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变地下宝藏为地上财富,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有效地培植了后续财源。1999年全县乡级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653万元,工业增加值7920万元,上缴税金1200万元,实现了工业产值和税收同步增长,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对财政的扶持给予了应有的回报。

二、强化税收征管,实现财政收人均衡入库

加强税收征管,挖掘现有税源潜力,实现财政收人均衡人库是增加财政收人,合理调度财政资金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我县山区地形,地理偏僻,人口居住分散,税源分布零乱等特征。对财政税收采取税征人员包片包指标和集中人力搞突击等不同的征收办法及制定按月均衡入库的原则,做到“西瓜芝麻一起抓”、“春夏秋冬均人库”的税收征管工作。征收过程中分别采取以下三种措施,一种是抓重点,指利税大户保证按月按计划征税指标交人国库;第二种是抓难点,突破“钉子户”,不惜、不漏、不少;第三种措施是抓突出点;即建筑施工营业税、车船税等摸清情况,核实税额,按月收缴。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征管,努力减少税收流失,确保应收尽收,做到财政税收均衡人库,实现财政收入连续十几年递增10%的增长指标。

三.格控制财政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资全使用最佳效益

从财政“量人为出”和收支平稳角度讲,减少财政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实际上也就是增加财政收人。清水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人又很微薄,穷地方就得穷过渡,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打紧收人,压缩开支。采取了“保证、压缩、加强”的财政支出方针,即:保证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工资的正常发放和党政机关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开支、压缩非生产性一般的开支,加强财政资金跟踪审计和监督的力度。其做法是;一是严格控制人员经费支出,坚持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增人增支,对非政策因素新增的财政供养人员都要逐人进行核对压缩,仅1999年压缩1997年以来非政策因素新增财政供养人员199人,每年节约财政支出78.8万元。现在全县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人员4000人,是全国旗县财政供养人员最少的旗县之一;二是大力提倡精简会议,搬掉和推倒文山会海,节约各种会议费开支;三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用车和购置进‘口车,县财政几年来没有支付过非生产性购车费和领导超标准购车款,四是控购商品严格审批,行政事业机关办公用品坚持修旧、一利废、节约的原则,能不买的就不买,能少买的就不允许多买;五是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加强预算约束,实行“一支笔”审批,确保经费运行有效、有序、有节;六是实行“分灶吃饭、定额补贴”。县财政对乡镇实行分门另户,分灶吃饭,包于一定三年不变,增收自留,欠收不补的财政政策。从而调动了乡镇征收积极性,减轻了县级财政的压力;七是规范管理渠道,对各种专项资金、财政周转金,实行分级财政管理、属哪级财政由哪级财政列支,发挥各级财政的监督作用和理财积极性。实践证明,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资金管理,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最有效的途径,使财政资金发挥其更大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预算内外资全统一调度

为了强化政府分配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努力缓解财政暂时困难,加快贫困旗县经济发展,有利于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促进廉政建设,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我县政府结合本县预算外资金征收实际情况,出台了(99)17号《关于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县财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县政府通知精神,实行了“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一是实行源头控制,统一采用自治区财政厅监制的收费票据,领用登记,实行交旧领新制度;二是统一财务管理,各单位征收的预算外资金全部上缴财政专户,严禁收费单位坐支、抵支和私设小金库;三是控制支出范围,征收单位列支资金要提前做出预算,经县财政审批符合开支范围标准的可予拨款,否则不批;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县财政按季对征收单位进行普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县预算外资金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1999年县级机关累计征收预算外资金329.5万元,充实了财政资金调度和分配,从而缓解了贫困县资金运转的困难.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