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显示器ABC
为您的PC选购一台新显示器并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在PC组件中,显示器属于价值高、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部件。一般不会像其他部件那样经常被升级,因此购买什么样的显示器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决策。而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显示器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究竟哪一款适合您呢?在翻阅产品资料、权衡优缺点的过程中,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分辨率
选购显示器的第一步是确定日后的应用中最常使用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需要的显示器尺寸也越大。一般来说,您可能使用以下四种标准PC分辨率之一:
VGA 分辨率,显示 640×480 个像素点; SVGA分辨率,显示 800×600;更高的是 1024×768(有时被称为
XGA )和 1280×1024 分辨率。某些高档显示器还支持 1600×1200 或 1600×1280 的分辨率,ViewSonic
的 P815 Mega 显示器甚至能够达到 1800×1440 的分辨率。不过这些极高的分辨率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应用的需要,如桌面排版印刷和CAD设计,而不是针对日常的办公用途。
在 Windows 95、OS/2 Warp等图形操作环境下,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在一屏中显示出桌面上更多的图标,字处理软件中更多的文字和绘图软件中更大的图象。举个例子,从VGA升级到
1280×1024 分辨率后,您就获得了四倍的可视信息。也就是说相当于在屏幕上显示四个单独的窗口,而每个都具有整个VGA屏幕那样大的显示容量。更大显示范围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您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移动滚动条或者在各窗口间进行切换。在Windows
95中,您可以将任务条扩展到2至3行以容纳更多的全尺寸按钮,同时还有足够的空间显示数据。
当然,提高分辨率的代价是屏幕上的所有东西都变小了。在 1280×1024
分辨率下,Windows的每个图标只有VGA模式中的四分之一大小,文字和图象也同样缩小了。不管您的视力有多好,阅读舒适的字体大小总是有限的。并且,显像管的像素数目也是有限的,分辨率不可能超过显像管的像素数。但一般来说,在达到显示器的物理界限之前,您就会遇到阅读困难的问题。所以说分辨率越高,需要的显示器尺寸也越大。
屏幕尺寸
简而言之,14英寸显示器只有在 VGA 模式下是令人满意的,而在
SVGA 模式下的表现就十分勉强了,这是您不应该再选择14英寸显示器的主要原因。也许您会认为14英寸与15英寸显示器的一寸之差并不大,但实际上一台典型的14英寸显示器的显示面积约为
72 平方英寸,而在 15 英寸显示器上这个数字就一跃升为 90平方英寸,也就是说比 14 英寸显示器多了 25% 的可视信息。此外,大多数14英寸显示器应用的是比较过时的技术,许多新的特性只有在
15 英寸以上的显示器中才能找到。
15 英寸显示器是 SVGA 的良好选择,也能达到 1024×768
的分辨率。但它对 Windows95 等图形环境来说并不是尽善尽美。尽管将分辨率升到 1024×768 能够极大地增加屏幕上的信息容量,但如果让您的眼睛感觉不舒服的话,这个优势便大打折扣了。
一部典型的17英寸显示器的显示空间为 115平方英寸,比15英寸屏幕大
28%,比14英寸大 60%,足以应付 1024×768 的分辨率,甚至可以进一步提升到 1280×1024。在这两种分辨率下,您可以看到整幅的字处理文档,并且还有富余的空间显示其他窗口。当然,显示器的极品非21英寸莫属。它的显示空间为
185平方英寸,两倍于15英寸显示器,比17英寸也要大 60%。在21英寸的荧屏上,1280×1024 的分辨率令人满意,1600×1280
也是可以接受的。
尽管大屏幕显示器很吸引人,但它的重量和体积确是大多数桌面难以承受的。一般显示器的厚度与屏幕对角线的长度大体相当,所以一个21英寸的显示器几乎将挤占一张普通办公桌的全部空间。此外它的重量也很大—30kg或更多。所以对于大部分主流用户来说,只要15英寸或17英寸的显示器就够了,但如果您主要进行图像处理、桌面印刷或CAD设计工作,这种困难就必须克服,因为从工作需要上讲21英寸显示器绝对是最佳选择。
当然价钱也是确定显示器尺寸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低廉的售价决定了15英寸显示器是市场的主流。对于商业应用来说,17英寸显示器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并且它是图形应用的最低要求。目前17英寸显示器的售价大致在2000~4000元左右。尽管要比15英寸显示器多花几千元,但由于多媒体应用的发展,您在几年内就会感到15英寸显示器不能满足要求。此外如果预算充足,19英寸也可作为选择之一。这种尺寸的显示器是近期才冒出来的,由于采用与21英寸相同的先进技术,所以整体素质大大超越20英寸显示器,并且可视区面积不低于20英寸,所以19英寸显示器将成为20英寸显示器的终结者。显示器的使用寿命远比其他PC部件长,所以从长远看来,“一步到位”是一项比较经济的方案。
刷新频率
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显示器的垂直刷新频率,它表示屏幕的图象每秒种重绘多少次。要选择在您需要的分辨率下提供75Hz或更高的型号,否则显示的图象会出现抖动。值得注意的是,厂商在广告中宣称的最高刷新频率,如150Hz或更高,一般指的是最低分辨率下的情况。所以除非您愿意一直工作在拥挤的VGA分辨率下,一定要确保该显示器在您需要的最高分辨率下提供75Hz或更高的刷新率。不过在大多数程序中超过
85Hz 的刷新率是没有意义的。
与垂直刷新率对应的一项指标是水平刷新率,或称扫描频率,它表示显示器从左到右绘制一条水平线所用的时间,以kHz为单位。水平和垂直刷新率及分辨率三者是相关的,所以只要知道了显示器及显卡能够提供的最高垂直刷新率,就可以算出水平刷新率的数值,所以一般情况下您不必关心它。
屏幕形状
在决定了分辨率、尺寸和刷新率后,您应该考虑一下屏幕的形状—究竟是球面、柱面、平面直角还是超平面。
球面显像管的形状是球体的一部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都有弯曲,所以在边缘处会造成图像的变形,看起来就像在一个球上绘制的图形。大多数14英寸显示器采用这种显像管,这也是应该避免14英寸显示器的原因之一。此外许多20英寸显示器用的也是这种显像管。球面显示器采用的是荫罩显像管,它在荧屏前方有一张很薄的穿孔金属片,用以生成分离的荧光点。由于荫罩显像管中荧光点排列的方式,所以能产生边缘清晰的图象,很适合文字的显示。
柱面显像管,如索尼的Trinitron和三菱的DiamondTron,在垂直方向是平直的,在水平方向有弯曲。垂直方向的直线造型既减少了图象的变形,也避免了上方灯光反射的干扰。柱面显示器采用的是荫栅显像管,它透过一列绷紧的细线生成垂直的荧光线,并且在屏幕下方可以看到一根极细的固定荫栅的水平减振线。荫栅显像管具有比荫罩显像管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同时不失精确的聚焦。因此这种显像管比较适于图象编辑工作。但它在水平方向的弧度不太利于文字的显示。
第三种是平面直角显像管,它的屏幕实际上也是一个球体的一部分,只是这个球体的直径很大,使得屏幕看起来几乎是个平面。它消除了图象的变形,并避免了灯光的反射。目前绝大多数的15、
17、 19、21英寸显示器都是平面直角的。几乎所有的平面直角显示器都用的是荫罩显像管,只有NEC的CromaClear是个例外。它采用的是一系列垂直排列的椭圆形栅孔,据称结合了荫罩显像管和荫栅显像管二者的优点。最后,松下的新型Pure
Flat是一种真正平面的显像管,它采用类似NEC的槽形栅孔,但由于张力保持平面状态,因此能够产生极具吸引力的图象质量。目前Pure
Flat显像管只有17英寸一种, 21英寸型号正在开发过程中。
像素点距及镀膜
显像管采用的荫罩还是荫栅技术决定了像素点距(相邻的同颜色荧光点间的距离)的测量方式。点距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屏幕上能容纳多少像素,也就决定了能够清晰显示的最高分辨率。荫罩显像管的点距是指在对角或垂直方向的同颜色像点的距离。您要选择点距在0.28mm以下的
15、17、19英寸显示器或点距0.31mm以下的20、21英寸显示器。荫栅显像管的点距是指两列同色荧光点间的水平距离。15、17、19英寸显示器的点距应在0.25mm以下,20、21英寸显示器的点距应在0.30mm以下。由于荫罩和荫栅显像管的点距测量方式不同,所以这两种显像管之间的点距是不可比的。
一个例外是用于演示的超大型显示器,如三菱公司制造的六种29~42英寸显示器。它们的点距与普通显示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典型的29英寸显示器中央的点距为0.76mm,边缘的点距为0.90mm;37英寸显示器的中央点距为0.85mm;42英寸显示器的点距为0.96mm。因为在演示会中观察距离一般在几米之外,所以这么大的点距并不构成什么问题。显像管除了形状、点距、尺寸之外,还要检查一下它是否具有防眩光措施,它一般是与防止吸附尘土的防静电功能一并提供的。其最常见的手段是在屏幕上镀一层矽膜。早期的技术是将镀膜喷在荧屏上,由于这种工艺产生的矽膜厚度较大,导致聚焦发散。有些低档显示器目前仍在采用这种镀膜方式,但多数中高档显示器采用旋转镀膜技术,镀上的矽膜很薄,保证了良好的透光率。最后,显示器应有一个可旋转、可调倾斜度的底座以避免外部灯光的反射。
操作与控制
显示器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显像管的质量,它的控制面板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基本的控制内容包括亮度、对比度、图象大小、位置的调整,有些显示器还有其他附加的特殊功能。许多廉价显示器采用的是模拟控制,通过旋转旋钮来调整设置。这种控制方式的缺点是在每次变更分辨率后都要重新进行调整。如果您经常变更显示模式,如在Windows和全屏DOS窗口间进行频繁切换的话,这种显示器将给您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除非您一定要买最便宜的显示器,您应该选择具有数字记忆的数控的型号。它能储存每种分辨率或显示模式下的最佳显示状态,并在转换显示模式后自动调整到储存的显示状态。
屏幕菜单是大多数数控显示器的标准控制方式。设计良好的屏幕菜单应该简洁明了,只需很少的几次按键即可修改设置。并且,屏幕菜单应该能够在屏幕上移动,以免遮掩调整时需要参考的图象。此外,显示器的控制部分应该方便地置于前方。否则很难在调整显示器后方的按钮同时观察屏幕上的图象。
高级控制功能
错误的磁场会导致屏幕的颜色发生改变,消除这种影响的消磁功能是一项比较常见并且十分有用的特性。有些显示器在每次开机时都进行自动消磁,而有些让您通过一个按钮进行手动消磁,两种方式都可以。许多高档显示器提供色彩调整控制功能,但只是手动调节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水平,很不直观。如果您希望调整屏幕上的颜色的话,不妨通过软件进行。比较少见,但更为有用的是色温或“白色平衡”的控制。它允许您将显示器的白色在略显粉红的“暖”白色和略显蓝色的“冷”白色间进行调节。菱形失真控制功能可以调节屏幕左右两边垂直线的弯曲程度。梯形失真控制功能可以调节屏幕上下方的图象不一样宽的变形失真。
20英寸以上的型号还需要一项旋转控制功能,有时也称“倾斜控制”。因为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图象可以沿屏幕发生旋转,看起来是倾斜的,这项功能可以抵消这种作用,使图象与屏幕边缘对齐。更先进的控制功能包括焦点和聚焦功能,它将三束电子射线对齐以消除彩色晕影现象;枕形平衡控制,调整屏幕各边沿的相对弯曲程度以保持各边的对称。更为罕见的是调整聚焦程度最多256个点的控制功能,与之相对,其他显示器最多只能调整整个屏幕。这些特性只有在少数的顶级显示器中才能找到。但如果您追求的是完美无缺的图象,这些功能会帮助您向目标更进一步。
连接方式
几乎所有的显示器都采用大家熟悉的15针VGA接口与电缆。一套新的改进方案是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的显示数据通道协议(DDC)。它允许显示器和电脑间通过数据通道进行信息交换。DDC有两个分支—DDC-1和DDC-2B。二者的功能相同,只要显示器和显卡同时支持其中的一种即可。DDC是实现Windows
95 PnP即插即用功能的基础。操作系统从显示器和显卡获取信息后决定二者的最佳的配合状态,使得系统在每种分辨率下都自动调整到最佳的刷新频率。这样您就可以随意更改显示模式而无需进行手动调整。目前大多数中高档显示器均支持PnP功能。
省电及环保功能
您现在购买的显示器应该至少支持一些基本的电源管理及电磁辐射标准。如果您喜欢在离开的时候一直开着显示器,那么自动休眠状态能够节省大量的电能,并延长显像管的寿命。能源之星(Energy
Star)标准,规定了显示器在休眠状态下的最高能耗;VESA的显示能源管理信号(DPMS)标准,允许在收到DPMS兼容的显卡发来的信号后自动关闭显示器的电源。所有显示器都应该遵循这两种标准。如果显示器支持瑞典Nutek标准则更好,Nutek规定了比Energy
Star更低的休眠能耗,并且能够在运行特定屏幕保护程序的时候关闭电源。尽管还没有证据证明超低频(VLF)和甚低频(ELF)辐射是有害的,大多数显示器提供的防辐射保护对您是有益无害的。最初的电磁辐射限制称MPR-I,现已被更严格的MPR-II标准取代。如果您对辐射问题十分关心的话,您可以寻找一下支持更高标准TCO的显示器,当然它的价格也相应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