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尚需改革
尽管近两年手写输入、语音输入市场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许多人也希望能尽快用上适合用户本身习惯的手写笔来取代键盘,但是有关调查显示,键盘输入仍然是目前计算机输入的主流。
上海一家权威机构对70万中文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非专业录入人士,都在使用键盘输入法。中文之星公司近日的一项调查数据也表明,电脑用户中有95%以上用的是键盘输入,这其中70%以上都在使用拼音输入法。那么手写、语音输入存在哪些问题,键盘输入又有哪些不足呢?
手写、语音输入:速度慢、识别率低
据了解,我国市场从1996年开始就有了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的技术,摩托罗拉慧笔、汉王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以IBM ViaVioce为代表的语音输入也渐渐进入实用阶段,极少数人率先开始尝试着用笔、用嘴来实现汉字输入。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许多难题一直无法彻底解决。
手写输入的出现让我们着实激动,如果它真的能完全成功,这就表明中国人完成了用笔从纸上输入到电脑输入的飞跃。但是,手写输入存在的速度慢、识别率低的致命弱点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在人们进行手写输入的时候,机器有一个识别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手写的过程中就是表现为一次停顿,所以目前使用手写笔的时候,等待的时间远远多于书写的时间。手写输入的另一个弱点是识别率还比较低,许多人平时写字比较潦草,有些人写字时笔画顺序不对,对于这些情况,手写输入软件都没能很好地解决。所以很多人反映,用手写板写字,还不如用键盘敲起来快。
利用计算机进行语音识别,让计算机能听懂人的话,并自动转化为汉字,也是人们理想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式。虽然从技术的角度上,语音输入已经开始一步步地向实用化靠近。但到目前为止,计算机还只是能够识别出特定人的声音信息,并且要接受非常标准的语言和特定的速度,这离我们想象中真正实用性的语音输入还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这两种输入法还存在着因价格高而使用不普遍的问题。这些软件动辄几百元,高的甚至到几千元,令普通用户无法接受,情愿去使用那些用很低价钱就可以获得的键盘输入法。
笔形、拼音输入:记忆复杂、重码多
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键盘输入尤其是拼音输入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有着较强的生命力。但目前的键盘输入软件仍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键盘输入法分为笔形输入和拼音输入。笔形输入法需要记忆复杂的拆字规则,虽然熟练掌握后能达到很快的输入速度,但只适合少数很专业的录入人员。使用拼音输入的人的范围则大得多,能够占到键盘输入用户的83%以上。但是电脑是西方人发明的,所以在键盘设置上,考虑的是西方人输入英文字母的习惯。而汉语拼音是以英文字母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所以用户要熟悉键盘上字母的位置,才能很熟练地打出拼音来。不过,目前所有的电脑上都自带着几种输入法,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所有电脑上通用的,这也保证了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电脑时,都能很顺利地使用自己熟悉的输入方法,不会因为换了电脑而无法进行信息输入,减少了人为障碍。但使用拼音输入时,重码率非常高,用户需要不断地去选字。所以,当务之急是对现有输入法进行革命,推出能够起到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键盘输入软件近年来新面孔寥寥无几。新近推出的一种智能狂拼软件,在键盘输入市场颇受关注。与传统输入法相比,它最大的改进是实现了整句输入,一句话最长能输入40多个汉字,而且正确率在95%以上。这种输入法还对同类产品做了许多改良,增加了如中英文自动切换、动态软键盘、E键直接上网、模糊音自动识别并提示正确读音等功能,这些新功能的加入,让我们看到了键盘输入法还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