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MD和CD的音质杂谈
Fly Mouse (01/21/2000)
看到大家在论坛里对MP3和MD的音质争论不休,我忍不住想出来说两句。
我想先请问诸位,你们在下结论以前,是否认真对比过MP3和MD。如果你没有做过仔细的对比试听,那么就不要下过早下定论。
我在MP3刚出来的时候,听过两张D版的MP3碟,音质极差。所以MP3一直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以为MP3不过是拿来给买不起CD的穷学生听的,连Hi-Fi的边都粘不上。直到不久以前我听过Samsung的Yepp,我的观念彻底转变了。
大约是在三个月以前,南京Creative专卖店的老板来电话,说他托人从香港带回一台三星的MP3随身听,请我给他做一个测试,看看音质到底如何。我的一位同事对这些玩艺儿也很感兴趣,主动从家里拿来了刚刚从日本带回的Sony
R-55 MD供对比试听。当时CD选用的是余丽拿和西崎崇子的《梁祝》,蔡琴的《老歌》、《民歌》,得得玛的《天上的风》,喜多郎的《Live
in America》。MD是从Pioneer的DVD机上用光纤转录,MP3则是用超级解霸中附带的MP3压缩程序按128K/s压缩。
刚开始试听时,感觉MD的低音明显要超过MP3,后来发现原来R-55上的超重低音功能打到了最大。为公平起见,我们将R-55上的超重低音设在中间位置,同时Yepp上的EQ设为Nomal,这时两者音质差异已很小,但还是MD略占上风。我怀疑是三星的耳机不行,于是将Sony
MD的耳机接在MP3上,这时我觉得两者的音质已难分伯仲,后来又拿来一个更高档的Sony MDR E-848耳机,分别接上MD和MP3,我听起来音质不相上下,但同事坚持说他的MD音质隐约之间还是要“好一丁点儿”。
为了排除人为的感情因素,我们决定采用盲测法,用布将机器盖住,分别试听MD和MP3,没有人能够准确区分MD和MP3的声音。后来我又请来几位朋友试听,结果也是如此。因此,MP3和MD在音质上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
那些认为MP3音质差的人,一定和我原来一样。没有认真地听过MP3音乐。
为了弄清MP3和CD的音质到底有多大差距,我又做了如下试验:将CD转换成MP3,然后用SB Live声卡分别播放MP3和CD做听音对比。播放CD时使用的是SB
Live的CD_Digital接口,这样不论是放CD还是放MP3,使用的都是声卡上的D/A转换器和放大器,排除了不同器材所造成的音质差异。因此能够较为公正的反映出MP3和CD在音质上的差别。所用器材为:SB
Live Planutium,Creative 5x DVD,Sony MDR-V600和Sony MDR-F1耳机。CD还是上面提到的那几张,MP3压缩软件用的是Creative
Digital Audio Center by MusicMatch,用128K bps压缩。试听下来感觉MP3的音质与CD的差别极小,以至于参加测试的大部分人都无法准确区分MP3和CD。由此可见,MP3确实达到了目的。(如果你想重复我的试验,又没有SB
Live Planutium,可以将耳机直接接在SB Live系列声卡的Line out上。)
不久以后,我买了一台Creative的Nomad。这实际上是Yepp的第二代产品,增加了FM收音,所配的耳机音质也有不少改善,内存为64M,可以存放约60分钟的128K
bps的MP3音乐。我在使用中发现,采用Creative Digital Audio Center提供的VBR(可变波特率)方式压缩可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压缩比。我使用VBR压缩,Quality设为25,生成的MP3与按标准128K
bps压缩的音质非常接近,远远好于80K bps时的音质。这时Nomad的64M内存可以存放约100分钟的歌曲。
坛子里还有不少人在攻击MP3随身听的话筒录音功能。我想这些人可能不了解MP3随身听设置话筒录音功能的目的。这个功能不是用来录音乐的,而是让你把MP3当作一个采访机。如果你使用过微型磁带采访机的话,你会发现MP3录音的效果要比它们强多了。
胡乱的说了这么多,是想让大家对MP3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至于买随声听是选MP3还是MD,则应该根据你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因为两者的使用方式不一样,但音质不再是你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有自己的电脑,更适合购买MP3。现在影响MP3随身听普及的最大障碍恐怕就是它的价格了,不过由于MP3没有机械转动部分,随着集成度的提高,价格会很快降下来。原来生产MP3随身听的主要是韩国的一些企业,现在大名鼎鼎的Sony也加入进来了。我记得PC
Magazine的编辑曾说过,只要是Sony想做的事,恐怕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什么时候咱们中国的企业能有这个气势?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