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教育教学

本类阅读TOP10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关系
·加强思政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中学生养成教育
·《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学建议
·《珍惜时间的孩子》教学建议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九册教材介绍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教育的品牌觉醒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自不必说,习惯于“等、靠、要”的公立学校也被硬拖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得不面对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生源市场的竞争,《圣经》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在经济大潮下学校除了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外,也必须听从“无形的大手”地指挥,校长们不得不补上经济课,不得不脱掉昔日清高的外衣,惨淡经营学校,而且在这条路上越摸索就越慨叹:打造一个学校品牌还真得要放下架子,低下头,静下心来向企业、商家请教。

     有人说地球上2/3是海洋,而剩下的1/3已被可口可乐覆盖着,可口可乐百年不变的神秘配方,从营养学上讲已经落后了五十多年了,品牌市值数百亿美元的可口可乐公司ceo骄傲地说:“即使可口可乐失去一切,只要我们保有这个品牌,便会重新拥有一切。”缺少市场经济充分洗礼,品牌意识极其淡薄的教育界,实在难以想象,99.61%的碳酸,糖浆和水的混合物,喝后令人不断打嗝,打开后只要摆放10分钟便是标准的“狗不理”糖水了,为什么“魔水”般地风靡世界近百年,也许可口可乐打进中国市场的过程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当初可口可乐刚进中国大门时,直接在某核心城市举办品尝会进行推介,可80%的人觉得口味像“猪泔水”,表示难以接受,可口可乐公司吸取教训,在另一城市花大力气搞宣传,把可口可乐塑造成美国文化、精神的象征,再请人品尝,有近80%的人表示接受、认同、喜爱。这种文化策略在成功的品牌中总是明显对应的,如海尔——真诚到永远;摩托罗拉——沟通无限;长虹——以民族昌盛为已任。柯达胶卷广告画面上一直都有家人、朋友、孩子、狗,品牌联想亲切自然,很容易在“家庭观念”极为强烈的文化中被认同,不能不说在十亿人同唱《常回家看看》的土地上这种煽动和诉求是准确而高效的。在学校品牌意识初见端倪的今天,很多校长找不准自己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不进行市场细分,盲目“市场跟进”,似乎要努力与自己的榜样拉得越近越好、越同越好,殊不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这样丧失个性的学校是“高危”的,当生源高峰一过,教育资源紧缺现象得以缓解,丧失了个性的学校,便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市场,因而也就丧失了存在价值。目前在应试教育倘未完全退潮之际,很多校长全身心地以中、高考升学率来塑造品牌,虽不失为一种趋利避害、规避风险的举措,但这种急功近利,获取的是短线效益,打造的是泡沫品牌,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些脱离教育本质的错误之举恰恰会成为学校品牌速朽的催化剂。其次学校“品牌”建设切忌内容的“空心化”,学校所提供的不应是“裸机”,要安装好程序,充实和完善文化内容,为社会提高有更高附加值的优质服务,作为特殊品牌的“学校品牌”,应该更注重文化品味、精神价值的铸造,给消费者以独特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才不辱没学校传承文明,塑造人心的特质。

     质量固然是确立品牌的第一基石,但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商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单靠提高商品本身的质量来赢得顾客,已显得苍白和软弱,现在“以质取胜”已逐步淡隐到后台,品牌形象的差异正逐步取代商品本身的差异,有时顾客选择的不是差异化的商品而是差异化的理念,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品牌,是品牌给人的心理感受。品牌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文化、理念会在传播时与消费者产生沟通,打动消费者并和消费者共鸣。正如离开了传媒,我们其实根本分不清联想和方正、长虹与康佳有什么区别,只是通过广告的反复诉求才在人们心中建立“海飞丝”去屑,“飘柔”亮泽的印象。所以在学校品牌的确立上,管理者一定要摒弃“高、大、全”的思想,摒弃近年来一直毒害教育的“做大、做强”的观念,现实中往往是“大”了的同时也就不“强”了,所以“做优、做精、做特”,才是树立学校品牌的必由之路。美国《新闻周刊》评出的世界十所最好的学校中,新西兰特卡湖学校的特色是注重阅读,意大利迪亚利学校的特色是注重个性培养,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的特色在于强调创造。排在世界前列并不因为华丽的校园,也不因为出色的成绩,甚至也不靠出了多少名人,是因为他们的人性化发展和个性化特色。教育界应该重新解读“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这句老话,因为我们的学校,除了楼房样式,校园面积略有差异之外,全国几乎是选用一套教材,采取一种教法,实施一样课表,追求一个目标,没有差异、特色、个性,怎么会有品牌?教育教学中我们反复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它当做金藏来开发,而我们教育本身却越走越偏、越走越远,特色立校、创造兴校、品牌荣校,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当然学校品牌的打造是个艰难的过程,教育品牌意识的觉醒已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确立学校品牌所面对的远不是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媒体就象从未有人踏上的处女地,肥沃得种什么收什么,插什么成什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品牌神话,闪耀着一个又一个品牌明星,而现在已是一个媒体过剩、信息拥挤的时代,人们的眼球沉重,思维堵塞,创意枯竭,学校如果幻想象某些商家那样,跨越过程,超脱积累,用“烧钱”速成品牌,无疑是痴人说梦,学校品牌不是口号、标语、广告堆砌起来的,它融化在全校上上下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精致中,校长必须从社会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心声,根据他们的要求甚至是潜在的要求去满足他们,去改造、去创新。同时品牌的打造是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学校除了要有统一的视觉感受,扎实的中远期愿景,还要有特有的气质和专一的品质,否则是经不起风浪颠簸的,这几年正逢生源高峰,同时办学规范粗放,各式各类学校蜂拥而起,纷纷掘取教育的第一桶金,随着生源高峰一过,人们的教育消费更加理性,办学的规范更加制度化,很多没有确立起品牌的学校将会在重新“洗牌”中被淘汰出局,所以不少现在看来很风光的学校其实是坐在火山口上而不自知,一旦卖方市场完全转化为买方市场,便危机四起、悔不当初了,品牌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当一棵树已长成时再去修剪,其难度、其痛苦、其代价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企业界、商界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反面教员,如冠生园月饼,金华火腿,秦池酒,三株口服液等,它们或一味追求眼前暴利而忽视品牌的构建,或缺少对已构建品牌的尊重和维护而导致覆灭。

     拥有高知名度的学校品牌当然是校长们梦寐以求的,这种追求往往表现在:一套ci,两句口号,三本画册,四个橱窗,五个热点等,因追逐媒体而陷于被媒体追逐的热闹之中,不知道高知名度还不等于强势品牌,知名度不是品牌内涵的全部,国际著名的广告公司奥美传媒根据多年的研究认为,一个强势品牌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资产: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认知度、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品牌资产是一个从出生发展到成熟壮大的动态生成过程,一个新生品牌的资产等于零,所有品牌都处在相应的阶段和位置上。从硝烟弥漫的家电战中,我们很轻易地区分出品牌建设的层次,有的品牌不采用降价的手段而产品的销量和利润却丝毫不受影响,可见这样的品牌,由于长期的建设和积累,已拥有较强的品牌忠诚,品牌忠诚是品牌内涵的最高层次,发展到极致会以一种“品牌迷恋”的方式出现。例如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以一种更香甜,更柔和的品种投放市场,取代已行销99年的“老可口可乐”时,竟引起了数百万人上街游行,砸毁公司、工厂、设备,直到7月1日悲喜交加的可口可乐公司被迫重新启用旧配方,事态才算平息。这种状态当然是无数的企业管理者包括校长们所神往的境界,但又容易导致校长们在品牌建设中走向另一极端,即误以为打造强势品牌就是在自己学校的服务区域、领域里能够扫除碍障、独霸一方,却不知道真正成功的品牌往往有一个优秀的对手存在,他们彼此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不断的交锋、较量、博弈中完善自己,超越别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微软与ibm,牛津与剑桥,哈佛和耶鲁,北大和清华等,双方的竞争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雷同或绝对的差异,而是在同质和差异之间找寻均衡点,可口可乐诉求“可口如一”,而百事可乐则宣导“渴望无限”,前者强调“经典的永恒”,后者则突出“激情与梦想”。有人问百事可乐成功的秘诀,“我们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对手,这就是可口可乐”。正是以可口可乐为镜,百事可乐的成长才如此迅速,他们的策略永远是在容量上多一点,永远陈列在一起并努力多陈列一些空间,永远比可口可乐便宜5分钱。这种品牌跟进战略,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对方,彼此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创造、激情,从而双赢和多赢。鹿群只有生活在有狼骚扰的地方才更健康,同时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民营经济的更加发达及国家对教育多元化投资的鼓励,各地教育品牌“封建割据”大一统的格局将会打破,二元对峙或多元共生将是常态,学校品牌建设中应借鉴张瑞敏的一句话,“要想与狼共舞,必须自己先变成狼”,或许这应该成为已进入“品牌自觉”时代的校长们的座右铭。

     中国是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品牌小国,世界品牌前100强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中国替美国生产皮衣每件80美元,挂上美国牌子在国际市场每件售价400美元,高端利润全被盘剥了。教育也是如此,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和中学几乎成了留美预科学校,而且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各国学校纷纷抢滩中国,已成新千年伊始一道沉重的教育风景,尽管我们的商品和教育未必就比国外差,但最优秀的人才有去无回,大量的资金无端流失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教育界都是清楚的,所以与经济界、企业界携手,重视学校品牌建设,应引起教育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高度重视,因为:狼真的来了!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