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教育教学

本类阅读TOP10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关系
·加强思政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中学生养成教育
·《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学建议
·《珍惜时间的孩子》教学建议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九册教材介绍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厚实 优美 和谐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潜在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那句流传千古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透射出的教师中心论受到批评。如今教师已渐渐成为学生学习时的一种凭借,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作为教师,理应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除了传授某类学科的知识,训练学生某方面的技能技巧外,还应重视课堂中包含的另一种重要的课程----潜在课程,潜在课程即某种教学或学习氛围。教师应重视这种能促进学生智慧、道德和能力等各方面成长的重要手段,像作家营造文学作品氛围那样创设自己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空间和心理氛围,让它也参与到塑造学生的行列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身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和课堂环境意识,努力去开发,积极去运用,为学生创设厚实、优美、和谐的语文实践环境。

一、厚实的文化环境

中华文化丰富博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丰富经验。因而教学时应就一篇课文引发出相关的丰富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拓展视野。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常常体现出厚实的文化环境,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特点,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环境,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一篇课文带领学生透视文化的丰富博大。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一课,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文的教学,势必导致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对于这样一篇“厚德载物”,渗透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及人文精神的优秀课文应如何教学呢?笔者以为:为学生开放“图书馆书架”,让学生游弋于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之中,感悟中国古老的文化,感悟司马迁的为人,感悟《史记》对于后世的不朽贡献。这样学生便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在网络上、学校图书馆、甚至市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从司马迁的年鉴到《史记》各种读本,从描写司马迁的传记到历史千百年间对司马迁的种种评价等。学生在大量的查阅资料中便能深切体会《史记》的史学价值,体会鲁迅先生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深意。学课文时,就能自觉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探讨司马迁为何能忍受莫齿耻辱,写就辉煌巨著《史记》的原由。

语文教学是一门大学问,作为语文教师要献给学生“一座图书馆”,这座图书馆里的书架上有很多可读的东西,可供学生随手翻阅。它们中的大部分不要求学生有多透彻地认识和理解,甚至于只需学生知道、感受一下即可,这就需要增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厚度去实现。因而身为语文教师的课堂便应如同“一座图书馆”,学生的眼界不应被局限于一篇短短的课文,心灵不应被拘束于有限的豆腐块的空间。要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所涉及到的广阔的各种相关世界中,营造厚实的文化环境,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二、优美的审美环境

身为语文教师不仅应畅快淋漓地让学生沉浸于教师创设的图书馆似的厚重文化环境中,还应能让学生如坐春风地体会到一种优美的审美环境,这种优美的含义是多方位的。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它既包含教者教学引导的美,又包含学者学习主体的美,还包含教学双方沟通相融的美;从教学内容看,它指一切提示出真善美的事物所折射出的特点的总和;而归根结蒂则落实到一种美上----即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著名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曾说过,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语文教学法专家王尚文教授也提出语言能将人带入社会,带入文化,塑造出人所独有的心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语文教学重新把握好语言这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载体,势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功效,并发挥长足的影响。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不仅触摸它们,认识它们,思考它们,更重要的是感受它们。马克思曾说过,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通过感受去领悟,让心灵更加自由,让情感更加投入,让思维更趋深入。有这一过程参与,学生于无意识中就能和教师一起创设出优美的课堂环境。

《"哑巴"学生》是东非的一则民间故事,极易上成简单粗浅、老生常谈的贴标签式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要巧妙地抓关键词语,上下内外勾连,就能启发引导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一个感人的潜在道德课堂,将医生的职责、老师的声誉和哑巴学生的个人利益放到一起,围绕着主题句进行审美体验,文章的主旨便得到凸现,课堂便可弥漫开浓浓的优美的道德情操氛围。在此氛围中,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能被最大限度地激活和提高,思维创造力也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明了这则民间故事所寄托的人们对于良好医德的认可和要求,还能牵引到其它行业的同等要求,并开始思考自己的做人准则。由此,课堂的显性课程的审美目标便能成功达成,而隐性课程也能同步作用于学生,教书育人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阅读的审美落实到课文上----即感悟语言文字美;作文教学却相反,将审美落实到表达上----表现语言文字美。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写《洗澡》,洗澡是生活中的常见小事,学生不易引起重视。指导前先让学生再次体验洗澡的过程,了解洗澡的故事。可许多学生认为洗澡太常见了,不会有什么故事,但是当学生参与其中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一回事了。于是课堂上热情高涨:介绍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洗澡的名称、方式、故事等。在资源共享中学生获得了大量有关洗澡的知识。这些不仅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还得到了真善美事物所折射出的特点的总和。在文化积淀的同时,受到了审美愉悦,再结合亲身体会,习作时便内容丰富,情趣盎然,表达上也就展现了语言文字美。这儿选取了学生几则片段:

……我很小的时候,是妈妈给我洗澡。妈妈那柔软的手搓着我娇嫩的皮肤,使我体会到无穷的母爱;再大一点儿,是爸爸帮我洗,爸爸有力的大手搓着我的身体,让我感受到洗澡的乐趣;直到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时候,便自己学着洗……

……说起洗澡,这里面可有一些让人听了哈哈大笑的学问哩。首先,它的名称五花八门。古人把洗澡叫作“沐浴”、“忽浴”,把洗澡水叫做“香汤”,因为古人洗澡时常在水里放一些香料、药材等。南方人把洗澡叫作“冲凉”,北方人则把洗澡叫作“擦澡”、“搓澡”。和尚把洗澡叫作“洗三”、“浴身”。现代人洗澡的种类很多,什么桑拿浴、芬兰浴、冲浪浴、泡沫浴、瀑布浴等等……

……在洗澡中,许许多多爱动脑筋的人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如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德国化学家裴雪发现了“荧光”现象,测出了海洋暖流的流动路线,对气象学、航海学作出了贡献;美国科学家谢皮罗发现了“澡盆漩涡”,其原理也在气象学、海洋学,甚至在医学中得到了运用。虽然我还小,不能像他们那样在小小的澡盆里做出大学问,但我从不会洗澡到学会洗澡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从小就要坚持做好小事,长大才能做好大事。

我们主张在每次作文训练前,要留心自己身边的事,广泛收集与本次训练专题相关的资料,营造优美的审美环境,让学生厚积薄发。从而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三、和谐的人文环境

课堂即人生,作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更应成为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身心得到发展,最大程度上锻炼自己、铸造自己,感受学习的成功愉快。

教《台湾的蝴蝶谷》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资料,初步了解蝴蝶的品种、生长环境、生活习性。课堂上一方面通过读书,了解台湾的蝴蝶谷的概貌,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剪辑出录像带。以蝴蝶为主线,再现台湾蝴蝶谷的风采,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台湾蝴蝶谷的美丽、祖国宝岛台湾的可爱。在让学生沉浸于情境的同时,寻找自己喜欢的与课文相吻合的语段,促使他们进一步体味相关的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同时补充台湾其他蝴蝶谷的资料及祖国其他地区蝴蝶的资料。同学们就可以在资源共享中获得更多信息,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学习,学生能深深地被祖国优美的自然风光陶醉,为祖国优美的生态环境所震撼,深切感受只有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自然才会给予如此美好的环境。课外让学生写蝴蝶、画蝴蝶、剪蝴蝶、开关于蝴蝶的专题班会。班会上,让现代蝴蝶诗、古代蝴蝶韵律诗及相关的散文、小品文等一展风采。让学生布置蝴蝶画展、剪影展及描写蝴蝶的习作展,将课堂教学引向课外。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灵魂就会受到启迪,精神就会受到震撼和升华,他们会发奋为祖国富强而学习。这就是和谐课堂人文环境带给他们的愉悦和深切感受。

有教育者问:我们的教育能否给世界贡献一个爱因斯坦?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除了他个人的努力外,还有许多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如欧洲高度发达的文化,活跃的哲学思想,繁荣的社会科学以及非常普及的古典音乐等等。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能否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呢?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思考:何种教育才能对人类进步起更积极的作用?它要求教育摆脱做政治附庸的角色,呼吸自由的空气,为培养全面和谐的人而教育,将人格完善作为自己永恒的立足点和终极目的。我们强调突破狭窄的太过于课本化的语文学习空间,带学生游弋到一个极为广阔的世界,提供给学生厚实、优美、和谐的课堂环境作为课堂的潜在环境。我想我们可以上述做法中获得更多的启示,这将有助于我们身体力行地去实现语文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