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应用文论文写作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可行性、科学性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教育教学
本类阅读TOP10
·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
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关系
·
加强思政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
中学生养成教育
·
《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学建议
·
《珍惜时间的孩子》教学建议
·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九册教材介绍
·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
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
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
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
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
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CPA行业
管理学
战略竞争
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
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
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
企业文化
文化类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
美学
音乐
影视
艺术理论
社会学
伦理道德
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
农村研究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理工科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学
外国语
人物研究
哲学
哲学相关
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逻辑学
政治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法律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其他
文秘
公务员考试
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
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
教育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可行性、科学性
作者
:未知
来源
: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
: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一、从应试教育的倾向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尖锐矛盾,看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坚持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克服不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倾向,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得到全面提高。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小学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体、美、劳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搞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这种单纯学练知识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只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隋性习惯。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强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示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迫使着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些事实都已经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看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现在有很多同志已经认识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又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有的同志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在于学校内部,在于教育界还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笔者认为,现在还没有进行配套改革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才是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瓶颈。
固然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改革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如果不彻底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人们仍然会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很难树立起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素质教育也将难以推行。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有关的制度正在改革之中,随着这些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
1.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然会改变升学就业的传统观念。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就会进一步拓宽上学就业的路子,就会避免千军万马只走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这不仅会改变人们只有考取大学或普通中专才能就业的传统观念,还会逐步改变只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片面观点。
2.人事劳动制度的深化改革,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考核录用制度。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
“运用劳动工资等政策杠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用人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水平和实际表现拉开档次。”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选用毕业生的时候,就会既看文凭又注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国家机关在选招公务员的时候,更是注重招收对象的素质。这就会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3.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引导学校位重整体素质教育。现在国家教委和一些教育科研单位都在研究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措施、新思路,这些都将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及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除了进行文化课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之外,还应该增加其他方面的素质测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等。加试了这些内容,就会促使学校按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采用各种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4.建立全面细致的评估标准,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近,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指导纲要》,制定出全面细致的素质教育评估标准,克服那种主要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的倾向。另外,笔者还认为,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既要评价那些易于讲形式的工作内容,更要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抽样调查,看真的,查实的,以此促使学校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几个主要环节,深化改革,拓宽局面,就一定能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中小学校尽快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看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
既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关系,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再往前分析一步,也就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应该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的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是就目前来说,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一个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个教育手段,又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制度,还要控制考试的次数,更要端正考试的目的,让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倾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就提出和坚持了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制止“片追”现象。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了反对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多,并逐步趋向主导地位。这个过程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我们分析这个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的目的,就在于澄清当前存在的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现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这就意味着过去的教育走了大弯路。这种否认过去成绩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做法差不多,还是老一套。这种不加分析的肤浅的认识和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的思想,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素质教育应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培训、学校管理以及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纠正这样一种片面的看法即认为采取了素质教育的某一个具体做法,或者落实了制止“片追”的某些措施,这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了。这是没有全面、系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表现。这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引向表面化、形式化。当然我们决不反对从某一个环节 入手进而全面推进的做法,我们反对的是做到一点、不顾整体、不求深入的短期行为。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注意实施的途径和过程,更要注意教育效果。
因为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之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应该得到进一步优化,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应该得到更快的提高。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反,如果其他方面的素质水平提高了,而知识水平下降了,这也不能叫作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这也是一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反常现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作者:不详
相关文章
: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