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教育教学

本类阅读TOP10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教育改革的关系
·加强思政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
·中学生养成教育
·《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学建议
·《珍惜时间的孩子》教学建议
·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九册教材介绍
·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决定作用”与“反作用”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一些涉及基本概念相互关系的原理中,多处出现“决定”作用与“反作用”这样的词汇,正确把握其含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现将该类原理归纳简析如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超越生产力或者落后于生产力,都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二、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资料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同时,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

三、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一句话,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相反,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则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五、实践与认识
实践对人们的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六、经济与政治
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而是根源于经济的。政治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矗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从属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上层建筑能够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落后的上层建筑则会破坏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七、国体与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学习上述原理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决定”作用与“反作用”是两种不同含义、不同性质的作用
“决定”作用指前者是后者的先决条件,前者对后者起主导作用;“反作用”是与“决定”作用相反的作用,指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反作用”是第二性,它受“决定”作用的制约,是以其为它的前提和基础的。所谓“相对独立性”正体现了这一含义。因此,我们不能将两种作用平列或等量齐观。否则,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2.“决定”作用与“反作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两者缺一不可。我们不能以一方的存在去否认另一方的存在。否则,就犯了“一点论”的错误,在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上则会犯机械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错误。

3.要注意把握方向
相反的两种反作用在学习以上各对概念的相互关系原理时,仅仅看到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这对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必须具体地把握事物的特殊本质,注意区分方向相反的两种反作用,即促进、推动作用与阻碍、破坏作用。懂得了这一点就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发挥反作用,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例如,当我们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时,就应注意区分意识的反作用的两种情形,从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仅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要做到“坚决制止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坚决制止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坚决治理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和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4.正确理解“反映”的含义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政体反映国体”,等等。这里,“反映”的含义是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侧重指明意识、社会意识和政体的内容、实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说明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说明社会意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离不开社会存在;“政体反映国体”,说明政体总是体现国体的,它与国体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由此可知,“反映”一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决定作用”,我们不应将此误解为“反作用”的意思。

总之,把握了以上几点,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从而指导学生正确地解题。
 

作者:不详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