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应用文论文写作
->
理工科
->
土建水利学
-> 寒地国际性城市: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土建水利学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本类阅读TOP10
·
对当前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
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的要点
·
论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室内设计中水管的选择
·
浅谈家居装饰的误区
·
论城市客运形象设计
·
什么是“绿色消费”?(小资料)
·
智能型住宅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
室内、空间、环境
→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
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
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
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
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
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CPA行业
管理学
战略竞争
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
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
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
企业文化
文化类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
美学
音乐
影视
艺术理论
社会学
伦理道德
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
农村研究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理工科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学
外国语
人物研究
哲学
哲学相关
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逻辑学
政治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法律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其他
文秘
公务员考试
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
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
教育教学
寒地国际性城市: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者
:未知
来源
: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
: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提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为适应两个根本转变、尤其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重新谋划城市发展方略所应遵循的若干准则;其次,针对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从历史、现实、未来等大的时间视角和不同地域层次的空间视点,探讨了寒地国际性城市作为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必希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
一、世纪之交的哈尔滨市发展战略转变
1.宏观背景:两个根本性转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世纪之交,中国的城市发展迅速,各城市者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拓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城市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同时,城市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中国冬城之都的哈尔滨市同样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优化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条件,使城市实力、影响力进一步壮大的战略性课题。
从我国的宏观政策来看,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这一跨世纪的战略中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发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二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举措,对于地处内陆边境地区,同时又是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哈尔滨市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由于特殊的历史与现这因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任务对于哈尔滨市无疑是非常艰巨的。
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城市发展改变原来固有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口、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已被广泛认同的城市发展观和城市发展模式,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也没有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专题。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方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加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城市质量(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形象质量、城市文化质量等)的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使城市走向稳定、协调的发展之路。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就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深入认清市情,注重与世纪经济发展趋势的时空统一性,以获取发展机遇的市场独占性。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面向现实,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哈尔滨市城市发展的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已成为我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13位)和全国首批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的特大城市,是我国东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大都市。面临世纪之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哈尔滨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2.寒地国际性城市:哈尔滨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的发展应当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以便于城市发展决策的制定,可持续寒地国际性城市应是哈尔滨市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对国际性城市的研究始于近年,目前尚未有十分明确的共识。
纵览各家之言,国际性城市的主要特征有:城市规模庞大,综合实力极强;在世界或革一国际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拥有大批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等国际经济实体;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等。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国际性城市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芝加哥、香港、悉尼、新加坡、法兰克福等。
由于我国经济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城市现代化水平较低,目前除香港外尚未有城市可称为国际性城市。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级城市对外交往的日益密切,许多城市将国际性城市作为各自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
从我国国际性城市本系的发展趋势来看,除沪宁杭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具有发展成为有全球意义的综合性国际城市外,其它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均可为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城市。
在我国东北地区目前已有沈阳、大连、长春、丹东、哈尔滨等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构想,而且大多数城市将其国际合作范围界定了在东北亚区域。这种大雷同如不从根本上打破,势必造成盲目竞争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哈尔滨市的发展战略如果将视野仅局限于东北亚区域,必然会束缚哈尔滨市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趋势分析,哈尔滨市与东北亚各国及地区的合作并不容乐观。在东北亚各国中,日本在中国的合作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韩国的主要合作区域则山东半岛。另外,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开发未能如期启动,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换一个角度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哈尔滨是中国寒冷地区最大、同时也是实力最雄厚的城市,而且历史上也是国际性很强的城市。同时,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加以考察,哈尔滨有活力的产业和经济活动范围均不仅仅局限于东北亚。“一五”期间及其后上马的各项工业项目,其服务范围在全国乃至亚洲及全世界,例如“三大动力”的产品远销亚洲各国,亚麻、人参蜂王浆、双黄连粉针剂等产品已在欧美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从哈尔滨发展所依托的资源基础更是具有寒冷地区的特色。可以说,哈尔滨市的发展,特别是其产业、产品的发展,革种意义上需要充分利用寒地资源并进行深层次、高附加值的综合性开发。所以应当将寒冷地区作为哈尔滨新的发展视角。
从宏观的城市发展战略来看,我国要全面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其城市化过程中,不仅需要综合性的国际性城市,而且需要专业性、地区性的国际性城市;不仅需要在热带、亚热带、温带选择合适的地区建设,亦需要从寒温带、寒地选择建设国际性城市。因为寒地相对而言是世界上城市化、知识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拥有全球20%的人口,拥有650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每年国同生产总值达10万亿美元之巨。
作为中国的冬城之都,哈尔滨市应建成中国唯一的寒地国际性城市,以其鲜明的特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哈尔滨市不仅要在世界寒地城市中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应以寒地城市特列的优势条件与国内外各级城市进行广泛地合全。从可持续发展观点考察哈尔滨的现实与发展问题,寒地国际性城市的视角将给哈尔滨带来在国内许多领域的市场独占性,使期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并能为哈尔滨市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对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哈尔滨市建设寒地国际性城市的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
(1)曾作为国际性城市的历史背景
哈尔滨市的兴起与中东铁路的建设息息相关。作为联系欧亚通道上的重要城市,本世纪初(1914-1931年)先后有33个国家到哈尔滨市投资办企业,占外商在东北主要城市投资总额的33.6%;有28年国家14万外国侨民居住在哈尔滨市;并有16个国家在哈尔滨开设领事馆;国外设立的金融机构16家;外国商店最多时达2502家,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个重要城市有经贸往来(详见杨明远《哈尔滨市国际化目标模式与对策选择》)。其间形成的欧式建筑风格至今仍影响着哈尔滨的城市风貌,使哈尔滨在当时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
(2)较好的发展基础
作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哈尔滨市,建国以来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北部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北部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东北地区仅次于沈阳的第二大城市。作为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基础,哈尔滨哈洽会已成为与“广交会”齐名的重要贸易盛会;作为中国的“冰都”哈尔滨冰雪节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96冬亚会的召开,使哈尔滨在世界冬季体育活动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另外,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众多知名的文化活动也使哈尔滨拥有了更多的城市魅力。在经济、政治、文化、体育、旅游等多方面,哈尔滨己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3)日益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
作为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都市,哈尔滨的兴起与其交通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哈尔滨铁路枢纽的地位日益加强,同时其它交通开式也发展迅速。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内河港口,随着黑龙江省“江海联运”的开通,哈尔滨将成为东北地区通向太平洋的重要港口。随着301国道全程高速公路化的逐步实施,哈尔滨与境内外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另外,航空运输与通讯网络的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哈尔滨市对外联系的各个通道均畅通无阻。
(4)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曾作为哈尔滨市历史写照的欧式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市得到了继承与发扬。作为迈向国际性城市的重要步骤之一,哈尔滨市建设迅速发展,同时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文化品位也日益提高。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创造性地继承,哈尔滨已成为中国寒地城市的象征,并日益走向世界。
2.限制因素
(1)层次偏低的产业结构
从“一五”期间开始,哈尔滨长期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加以建设发展至今。哈尔滨市产业以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型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功能虽在国内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化城市的距离还很遥远,特别是城市的金融、贸易职能更是相对薄弱。
(2)哈尔滨市地处我国内陆边境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哈尔滨市对外开放中所处的地位比较被动,与沪、京、穗等先进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处于沿边地带,但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实际上仍处于第二线,这对于哈尔滨市的国际化进程是很不利的。
三、寒地国际性城市:哈尔滨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准则
建设寒地国际性城市,实施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遵循“三个面向”的准则:既要面向世界,还要面向现实,更要面向未来。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在国际经济开发开放大格局中找准哈尔滨持续发展的地位,明确开发战略的目标和方向;只有面向现实,才能措清哈尔滨都市圈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异和组合特点,从而能够因地制宜地,突出构建重点,体现和创造哈尔滨的特色;只有面向未来,才能以跨世纪的高度高瞻远瞩,妥善处理好哈尔滨可持续发展大格局和大趋势中,科学谋划哈尔滨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增强哈尔滨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动创造条件和新的动力,使哈尔滨市早日实现寒地国际性城市的宏伟构想。
2.哈尔滨市寒地国际性城市功能构想
寒地国际性城市的功能是综合性的,其主要功能构想如下:
(1)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是形成哈尔滨市国际化的主要职能。国际化的经济功能包括高层次的、具有寒地特 色的产业结构、高度发展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2)国际寒地中心
将哈尔滨建设成为国际寒冷地区的文化中心、旅游中心、会务中心。
(3)交通通讯枢纽
将哈尔滨建成为区域性的铁路、航运、航空及通讯枢纽,强化哈尔滨市对外口岸的功能。
3.寒地国际性城市:哈尔滨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构想
建设寒地国际性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实施一系列工程,逐步壮大哈尔滨的综合实力,提高哈尔滨的国际知名度,以加快寒地国际化进程。
作者:不详
相关文章
: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