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本类阅读TOP10

·怎样看待和处理当前医患关系
·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
·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
·肿瘤化疗辅助用药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肿瘤转移的临床检测进展
·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研究
·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
·奥曲肽治疗消化系内分泌肿瘤进展_医学论文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关于在英国应用中药出现毒副作用的报导与对策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近年来中医药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随着对中医药天然取材,疗效确切的认同,越来越多的西人关注或接受了中医药(1)(2)。在西欧,英国政府对包括中医在内的各种补充医学一直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这是中医在英国能够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对应用中药出现异常问题的报导也日渐增多。仅在英国著名的医学权威杂志<<lancel>>(柳叶刀)上,近年相关的报导就有十次之多?为什么中医药在海外应用会暴露出如此突出的问题?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报导?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防范在海外应用中药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本文综合分析如下:

一在英国有关应用中草药产生毒副作用的报导

(1)肝功能损伤:一些皮肤病(主要是湿疹或牛皮癣)患者在服用中草药后,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据 <<lancel>>和<<British jounal of medicine>>等权威医学杂志报导(3-7),有六例均为服用中草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其毒性成分曾被怀疑是白藓皮)。多为个案报导。多数病人有恶心,疲劳,黄疸等症状,血检提示其肝功能异常一多由biliruhin,AIK,AST,ALT及B一超,活检等指标异常所证实。其中二例因肝功能异常行肝移植手术未获成功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在停服中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一例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中药,肝功能又不正常;再次停用中药,肝功能又恢复正常。无一例形成慢性持续性肝病的报导。

(2)肾功能衰竭:继比利时学者1993年报导 11例(8)和 1998年又报导 l0例(9)妇女服用含有中草药防已,厚朴成分的减肥药后出现广泛肾间质纤维化;1999年8月英国<<Lancet>>杂志(10)也报导英国两例妇女在服用中草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头痛,恶心,厌食,疲乏等症状就诊,经血检,B-超,肾活检等证实为肾功能衰竭。其服用的有毒中药成分被怀疑是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二位患者均被做肾透析,其中一位已被做肾移植。

(3)充血性心力衰竭:1997年<<British.journal of Dermatology>>报导(11)在曼彻斯特一妇女服用中药治疗湿疹;二周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被诊断为中毒性心肌病。尽管此患者有甲状腺中毒症与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既往史,但诸症在近2-3年一直控制良好并无发作。其所服毒性成分被怀疑是甘草。大剂量甘草被认为促进钠的贮留和钾的流失,从而导致水与电介质的紊乱。对此类易感患者,水液贮留于心肌引起心肌病与心衰发生。该患者经过强心,利尿等西医常规治疗,三周盾病变完全控制。 

二从临床分析可能导致脏器损伤的原因为什么中草药在西方应用对脏器的毒性损伤显得这样突出?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l)西人中的易感人群。西方白色人种因其饮食结构,体质特点和当地气候等自然因素使其可能比较容易产生过敏性疾病;其服用各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比例一般都比较高。在英国有研究报导(12):9.2%的湿疹患者在未服中药前就已经肝功能不正常。湿疹患者所见肝功能不正常往往与肌体的易致敏状态有关。(2)中医药从业人员训练不足,用药不规范。无论从中医药的常规教学还是从常见的中医药书籍中,都早已讲明某些中药有毒副作用;同时也强调为防范其毒副作用,安全用药的剂量标准与配伍方法。而在西方的某些中医药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与相应的临床经验,不适当地应用了某些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如<<柳叶刀>>杂志报导(l0)的服用中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两例患者,分别连续服用含有较高剂量木通的中药汤剂长达两年和六年!任何训练有素的中医师是不应该让患者这样长期大剂量的服用木通的。比利时学者用中药防已,厚朴于减肥药之中也是缺乏正确理论依据的(8)。

(3)中药品种的不确切。马兜铃属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某些品种的木通,防已等对肾间质有毒性损害早有报导.故在临床应用中一般木通用量不超过6克。这样谨慎用药即便使用了含马兜铃酸的那些品种的木通,也不会导致脏器损伤。而不含马兜铃酸的某些品种的木通,如川水通则可以较大剂量的安全使用。近年来国内在中草药出口时忽略了对某些有毒品种的辨别,致使某些有毒品种和无毒品种混杂,这也是造成某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在西方显得有些突出的原因之一。(4)中药本身的毒副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各种民族传统医药学相比,从总体上看中草药的临床效果和作用强度是其他草药所不及的。这确实是中医药的优势。但是~些中草药有毒副作用,特别是某些常用的中草药也有毒副作用,这在中医药走向世界,而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还很不够的今天,的确是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问题。 

三国内外密切配合,重视并深入研究中药的毒副作用目前海外医学界和公众舆论极其关注中草药的毒副作用。不从根本上解决有关安全使用中草药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医药走向世界就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曾经提出中医药走向世界由海外导向(14)的问题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中国医疗管理部门和医学界在21世纪高科技的框架里建立不起中医药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并被外国接受;那么国外,特别是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西方国家就会根据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建立他们允许中草药进口的规则。有迹象表明这种规则很可能以偏概全,并从整体上肢解中草药体系。一但他们的规则制定了,中医药走向世界就会受制于人。20世纪末在西方的医学词汇里无端地冒出了什么中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的新名词,而且简直成了百口莫辨。中国的中医药界有必要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进行冉认识;有必要与国外的同行建立起广泛的中医药科研合作关系。没有这种合作关系就不可能使国外的同行率先正确理解中医药,也就不可能正确导向国外的公众舆论。我们建议:

(l)充分发挥国内现有中医药科研队伍的骨干作用,充分利用海外中医药学者提供的最新信息和渠道,积极开展国际中医药的科研合作。当前特别要抓好对中药毒副作用的合作研究。

(2)充分发挥海外中医药学者判断国际中医药发展动向迅速准确的长处。国内的中医药专业期刊与新闻媒介必须注重与世界同行接轨,密切注意国外的学术动向和舆论动向,积极做好有关中医药的正面宣传工作。

(3)充分发挥海外中医药学者身居海外的优势,在海外高校与科研部门建立中外合作的中医药研究基地。利用国外的资金,人员,技术和设备进行当地急需解决的中医药课题研究。使中外合作的中医药研究成为当地的科研项目,就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国内中医药的管理政策应考虑海外中医药队伍的建设。从中国向海外输出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必须建立对海外中医药队伍的长期联系。这种联系的核心是业务上的互相促进与合作,目的是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关于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才刚刚开始,有待进一步落实。

总之,在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出现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报导,和当地医学界对某些中药的质疑并不是一件坏事。任何真正科学的东西都是在经过正反两面多次的检验之后才被人类共同接受的。西医西药被人类广泛认同是如此,中医中药如果被人类广泛认同也必须接受世界各国的严格检验。

参考文献:

1. sheehan, et al A controled tri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inWideSpread non-exudative atopic eczema,BJD, 1992 126: 179

2. sheehan, et 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therapy in adult atopicdermatitis, The Lancet, 1992, 340: 13

3, Allen B R Chinese herbs for Eczema, The Lancet, 1990, 336: 177

4. Perharic-Walton L, Toxicity of Chinese herbal remedies, The Lancet, 1992,340 :674

5. Garham-Brown, Toxicity of chinese herbal remedies, The Lancet, 1992, 340:673

6. Vaulier G, Safety of Complementary medicine should be monitored, BMJ 1995 311: 633

7. Davies E G, Chinese herbs for Eczema, The Lancet, 1992, 336: 177

8. Vanherweghem JL, 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is in young women: association with slimming regimen including Chinese herbs; The Lancet, 1993; 341; 387

9. Vanhenweghem J L, Misuse of herbal remedies: the case of an outbreak of termonal renal failure in Belgium,J Alterm Complement Med, 1998, 4; 9

10. Graham M L, Nephropathy caused by Chinese herbs in the UK, The Lancet, 1999, 354

11, Ferguson J E, Reversibl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following treatment Of atopic eczema with chinese medicine BJD,1997,136:592

12. Huang Wen,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eczema, JATCM, 1996, 513.浙江中医杂志, 1965

14.江舟 李杭,中医药在英国的现状以及面向21世纪的发展趋势,亚洲医药,2000,vol 10,1:46

 

作者:不详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