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本类阅读TOP10

·构建和谐社会的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之充分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生态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意境之再思索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思考
·浅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毛泽东成功的个性因素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使他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卓尔不群,不仅开辟了一条举世无双的中国革命之路,并开创了古老中国的伟大新时代,创造了不同凡响的人生业绩。研究毛泽东成功的个性因素,有助于我们在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将来,为培养跨世纪的新型管理人才开启一些思路,找到一些启发。  
一、毛泽东个性中的突出特征  
毛泽东出身农家,但他从小便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特别之处,使毛泽东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笔者认为,毛泽东个性中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甘束缚,勇于反抗。毛泽东从小便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喜欢束缚,讨厌各种陈规陋习。当他8岁进入私塾读书时, 学堂里学习的全是四书五经之类经典,而教师只叫学生死记硬背,不予讲解。毛泽东对此十分厌倦。于是他把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小说压在经书下面偷偷阅读。毫无疑问,这些小说中反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种种例子,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  
当年纪稍长时,毛泽东开始反抗父亲的权威。对于父亲不合理的责骂、惩罚,毛泽东要么“引用经书里的话来作自己有力的论据”(注:《西行漫记》,123页,香港,南粤出版社。),予以反驳, 要么联合母亲和弟弟,在家里组织“反对党”反对他父亲这个“执政党”。有时,毛泽东甚至当众反抗父亲的压制。以至于在他十三岁那年,当他父亲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指责他懒而无用时,毛泽东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的父亲并离家而去。最后,他的父亲不得不与他妥协。这件事又给了毛泽东一个启发,“从此我知道了,当我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时,我父亲就变的宽和,但是如果我保持着温顺服从的态度,他只是骂我打我更甚”(注:《西行漫记》,124页,香港,南粤出版社。)。 生活使毛泽东明白:对于不合理的规矩教条,就是应当勇敢反抗,哪怕是像父亲这样的权威只要他的言行是不合理的,就可以公开抵制。只有勇敢地反抗才可能为自己赢得权利。  
当毛泽东渐渐成长成熟时,他意识到,教师的权威也罢,父亲的权威也罢,其实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文化与制度的具体体现。要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就必须改变整个旧的社会制度。自然,毛泽东成了一个公开反抗旧制度的勇士。  
第二,勤学多思,博古通今。毛泽东从小爱好读书。从识字开始,他便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毛泽东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读古典小说,使毛泽东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注:《西行漫记》,126页,香港,南粤出版社。), 其原因是“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注:《西行漫记》,126 页,香港,南粤出版社。)。这一惊人发现,无疑对毛泽东后来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有着直接的影响。读《盛世危言》,则使毛泽东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读《物种起源》、《原富》、《逻辑》,使毛泽东开阔了视野,捉摸到近代西洋文明的脉搏。读《共产党宣言》、《社会文明史》使毛泽东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确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与道路。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毛泽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毛泽东最大的精神享受。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不仅爱读书,而且善于读书。他一贯反对死读书,而喜欢批判地阅读。这一特点,使毛泽东在阅读时不仅能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养分,而且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判断力。这是毛泽东的见解往往高出其他人原因之一。  
第三,胸怀壮志,抱负宏大。由于广泛阅读,毛泽东熟悉中外历史,对中外英烈格外敬佩,立志以他们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业。1910年,毛泽东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毛泽东年谱》,上卷,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长沙一师学习时,毛泽东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注:《毛泽东诗词选》,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正是这种宏大的抱负,凌云的壮志,激励着毛泽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因此,毛泽东得以在他中年之时点评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注:《毛泽东诗词选》,6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此时的毛泽东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必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宣称“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是一个极具诗人浪漫情怀的革命家,他的雄心壮志,常常以诗文的形式抒发出来。当我们阅读他的诗作时,不难发现他非凡的气魄与宏大的抱负。正是这一特殊的个性因素,使毛泽东成为旧中国改天换地的领路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往往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而那些个性特征特别鲜明的人,往往会成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佼佼者。  
二、个性特征对毛泽东人生事业的影响  
第一,勇于反抗使毛泽东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是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从小耳闻目睹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立志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埋葬旧中国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为此,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哲学救国、地方自治……。这一切,毛泽东都反复比较,热心尝试,但最终发现无济于事。直到五四运动后,毛泽东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并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摆脱了困惑,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曾说,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注:斯诺《西行漫记》,131页,北京,三联书店,1979。)。 马克思主义为毛泽东指明了一条改造旧中国的光明大道,使他的反抗意识可以化为改天换地的具体行动。从此,毛泽东回湖南发起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组织湖南农民协会,领导亿万农民走上革命征途,最后打败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因此,可以说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毛泽东成为旧制度的掘墓人。  
第二,勤学多思使毛泽东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家。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并创立了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  
当他以马列主义原理为武器指导中国革命时,他发现,必须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联系,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证明,陈独秀、王明等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要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不了解中国国情是行不通的。因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注:《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6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部分就是农民,因此,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正因为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革命过程中,他一贯重视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教育农民、解放农民,最终成功地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领导创建了新中国。  
勤学好思的特性还使毛泽东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能够不断思考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因为马列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只是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一般的指导原则,并不可能包医百病,正如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0页。)。因此,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懂得如何把马列主义原理运用到自己国家的革命实践之中,对此,毛泽东有很清醒认识。他说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注:《毛泽东选集》,2版,第3卷,799页。 )正是为了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毛泽东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时刻苦研究马列主义。由于他进行了各种社会调查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同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使他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毛泽东思想仍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三,宏大的抱负使毛泽东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毛泽东从小胸怀壮志,要以他的理想来改造中国。1920年,在与好友蔡和森讨论新民学会的方针时,毛泽东表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他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注:《毛泽东书信选集》,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至于用什么方法改造中国,毛泽东赞成先组织共产党,然后以俄国式的方法去改造中国。既然目标已定,方法也有,剩下的就是具体行动了。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有三座,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因此,这三者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对象。实践中,毛泽东发动起亿万农民,经过艰苦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历史,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研究毛泽东的个性特征,不难看出抱负宏大、勇敢反抗、勤学好思是促成毛泽东伟大的人生业绩的内在动力。伟人已逝,伟业长存。  
三、研究毛泽东个性特征的启示  
独特的个性造就独特的人生,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毛泽东的成功向我们证明:  
第一,优秀的品格塑造优秀的人物。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虽然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距离。要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参予国家的各项建设。而高素质人才除了具备现代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优秀的品格。反映到工作中,就是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向传统规范挑战的气魄,一心向学的意识与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不具备这样优秀的品格,所谓的人才,顶多只能是前人事业的守望者,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辟蹊径,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学习毛泽东,了解毛泽东便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第二,优秀的人物造就优秀的人生业绩。优秀的人物由于其所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往往能够调动起一般群众的工作热情,并甘愿追随优秀人物去建功立业,从而成就伟大的人生业绩,并进一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优秀人物。优秀人物往往是事业成功的领路人,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只有大量造就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中国尽快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正是人们可以效法的典范。  

作者:许文骊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