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本类阅读TOP10

·构建和谐社会的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之充分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生态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意境之再思索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思考
·浅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论毛泽东功过评价中的辩证关节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毛泽东的历史创造者思想探析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从对历史的本原、主体等问题的哲学反思的角度即历史哲学角度提出了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等论断。下面我们对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内容及哲学内涵作一分析。  
毛泽东曾系统地学习与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著作,阅读中国人翻译的苏联哲学教科书及中国人自己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从这些著作中,毛泽东系统地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他进一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历史创造者问题。他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他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提出了关于历史创造者和历史创造问题的三个著名论断: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唯一动力;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在以上三个论断中,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和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两个论断基本含义相近,而且都有相同思维的直接起因和相同的历史文化思想的内涵,这两个论断明确地断定了人民或劳动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即历史创造主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哲学的意味,如果进一步深入剖析其中的哲学内涵,对于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在《神圣家族》中提出了“整个的历史过程是由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的论断,但这一论断所肯定的是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决定历史过程,而且反过来人民群众也由历史过程所决定,而是以人民群众与历史过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来考虑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并未直接断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列宁承认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创造历史,又承认历史是由千百万人独立创造的,他指出:“在一百多年以前,创造历史的是一小撮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则尚在沉睡不醒的状态中。因此,当时历史的进展也是缓慢得可怕的”,“现在资本主义大大提高了一般文化,其中也有群众的文化。战争唤醒了群众,以空前未有的惨祸和痛苦激起人们。战争推动了历史,于是历史在现时就是以火车头般速度飞快前进,现在,历史是上千百万人独立创造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门前了。”(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科学》,1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列宁主要是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大众文化,从而使劳动群众享有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样的文化教育与文化创造的权利,人民群众创造了新文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且列宁还断定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创造了历史,显然这里所讲的历史,主要是指文化活动。而毛泽东提出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并明确指出历史不是由帝王将相创造的,不是英雄人物创造的,这不是简单的关于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而是从历史的创造者的高度对历史的本原的反思,或者是说对决定历史运动的根本力量的反思,是具有历史哲学的意味的,而不可等同于一般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的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当然,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论断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的。下面,我们试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论述这个论断所具有的合理的内涵。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人类历史发展归结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劳动者广大的劳动人民是生产力诸要素中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或者说“全人类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劳动者”(列宁),这样看来,归根结底,是广大的劳动者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毛泽东提出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论述正是基本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原理,在1938年毛泽东所读的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所著的《社会学大纲》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生产力的诸要素:“社会的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之统一,即生产手段与人类劳动之统一”,“从社会的方面看,社会的生产力是社会的人类及其所创造的生产手段之社会的内容。”还说:“劳动者是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等等。(注:《李达文集》,第2卷,361~3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毛泽东正是以这些原理为基础,而提出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论断的。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论断也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历史的基础的思想相符合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也就是说,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创造历史的不是别的,正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广大劳动人民。恩格斯还直接指出:“自阶级产生以来,从没有一个时期社会上可以不要一个劳动阶级而能够存在下去……不管不事生产的上层社会发生什么变动,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也无法生存。”(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科学》,1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这也是肯定劳动者创造历史的作用,肯定劳动者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其次,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不仅是人类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直接或间接创造者。从总体上看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全部成果都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655页。)这就表明文化成果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及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因此文化从根本上讲也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至于文明成果,更离不开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作为基础,因此从根本上讲,人类文明的成果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不仅如此,劳动人民还直接创造诗歌、戏曲、通俗文学、讲唱文学等文学形式和创造了人类发明的大部分,可以说人类文化和文明中有相当部分都是来自于劳动人民。  
最后,在革命与战争时期,劳动人民武装起来,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从而又推动历史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毛泽东曾以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为例来说明广大劳动人民的这种历史创造作用。他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较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历史创造作用其实质,在于打破一个旧的秩序,而建立新的秩序,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此层含义在前文已详细论过,此处不再赘述。  
我认为劳动人民创造历史思想从以上三个方面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尽管毛泽东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不可避免打上了当时那个特定的时期的深深烙印,但也应当充分肯定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  
从对历史的哲学本体论反思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创造者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决定历史的根本力量、历史的本原问题。因为历史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而人的活动即实践活动其主要的特点在于其创造性或者说改造性、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展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有四类:生产活动、政治活动、科学实验及文艺创作。这四类活动无一不是创造性活动,无一不是对外在的对象的能动改造,而且正是这四类活动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基础。当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生产活动在以上四类活动中具有根本的地位,是决定与支配其他三类活动的带有根本意义的实践活动,从而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讲,也是一种最终的起决定作用的实践活动,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活动都有一个主体问题,即实践活动的承担者问题,这里自然就凸显出来了历史活动主体即历史创造者问题,谁创造了历史?当然是人,但人与人之间总有区别的,首先这里所说的人是历史上的人而且是指作为以上四种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意义上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具有充当历史创造者的资格。这四类人就其共同特征而言都是劳动者,区别在于“劳力”与“劳心”的不同,不过也很难区别出何者是体力劳动,何者是脑力劳动,应当说都是体力与脑力的综合,可能各有侧重点的不同。这样来看,毛泽东提出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如果把人民这一概念稍作宽泛理解不仅仅理解为工农的话,是否具有其内在的历史的本体论的意味呢?我认为,毛泽东正是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因为提“创造”就把历史本体论问题提出来了。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成为具有本原意义的事物,如果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历史,那么人类及其历史的本原与始基自然就在于上帝那里了。同样如果认为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历史的最终的决定的力量应当从人民那里去寻找,而不应当从上帝那里去寻找。也就是说,“创造”概念本身就内含着一个何者为根本或者说何者具有本原的意义。其次,在四类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活动无疑是最为根本性的活动,因此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即狭义上讲的劳动人民,在创造历史的过程又具有一种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从最终意义上讲,可以认为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整个历史。由此可见,毛泽东所讲的人民创造历史和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确实包含着一个深层次的历史的本体论问题,也就不可以泛泛地仅仅从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的角度加以思考了。  
就历史创造者与历史运动的关系而言,历史创造的过程,也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一是历史创造者的活动总是伴随着历史的前进。因为历史上任何一种创造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带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所谓创造创新,即开创前人未有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进步。二是历史创造者的总体是在不断进步的,这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原因。历史创造者本身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从古到今,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多少变化,这且不言,就其他活动而言是如此,人类实践总在更新,总在前进,当然任何时代的创造活动都是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也正是如此,人类才有进步,历史才向前进。历史创造者的总体演变、变化是向着一个更好更进步的方向发展的,今人比前人聪明,比前人更善于创造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三是历史运动是各类历史创造者的综合创造活动的结果,这就是列宁说的历史是由千百万人独立创造的意思,虽然是各自“独立创造”,但却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般历史的潮流,使历史有所进步,有所前进。总之,历史创造活动实际上正是历史运动的推动力量,是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哲学的内涵。  

 

作者:陈剑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