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应用文论文写作
->
财务管理
->
财务管理
-> 浅谈会计的模糊性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本类阅读TOP10
·
浅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的必要性
·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工作
·
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
论会计职能——兼论会计监督问题
·
小企业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
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
·
发挥信息管理作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
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
集团公司货币资金控制的五种模式
→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
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
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
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
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
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CPA行业
管理学
战略竞争
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
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
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
企业文化
文化类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
美学
音乐
影视
艺术理论
社会学
伦理道德
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
农村研究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理工科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学
外国语
人物研究
哲学
哲学相关
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逻辑学
政治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法律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其他
文秘
公务员考试
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
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
教育教学
浅谈会计的模糊性
作者
:未知
来源
: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
: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按照客观性原则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所生成的会计数据及编 制的会计报表理应是精确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会计确认、记录、计量所产生 的数据往往是模糊的,它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有时是近似的、不精确的,会计报 表亦然。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 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受制于会计假设及会计原则,这些影响综合地表现在权 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影响上。会计确认和计量对于会计的重要性程度 是不言而喻的。从会计实务看,会计确认主要是就收入和费用而言的,但收入和费 用与资产和负债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收入费用的确认,也涉及到资产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它们最终通过损益的确定加以综合体现。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的要求,在确认收入时,应符合实现原则;在确认费用时,应符合配比原则。实现 原则和配比原则既同“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有关联,又同权责发生制相联系。 权责发生制讨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会计要素的确认受到人 们主观评价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确认时间的弹性上。这是因为,由于经营活动的 连续性,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物流、资金流的非同步性,收入与取得收入所发生的 费用可能提前与滞后。②会计要素的计量受到会计操作方法的影响。在对应计、递 延、摊销和分配额进行计量时,往往采用预计、推断和估算等会计计量方法。包括 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等在不同对象间的分摊;折旧费用的提取;预提和待摊费用 的列计等都是如此。所以,按照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原则,只能够近似地说明企业 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的一个有普遍性的约束条件,归集和披露 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值得提供。 重要性是指会计事项或金额如不具有重要性,则可以不完全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处理, 以节省提供信息的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贷费用的会计处理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 例子。从理论上说,进货费用为商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应计人采购商品的成本,但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归集和披露商品采购的实际成本所付出的代价,高出使用 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同时,进货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对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影响信息使用者对报表的阅读和正确理解。因此, 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进货成本不包括进货费用。
三、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主要是计量模式的改变增加了要素确认与计量 的不确定性。各国公认的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按照这一观点,企业提供 的会计报表有助于向现有的或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历史成 本计量属性难以担此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类似于物 价变动、自创商誉、金融衍生工具等现象的存在,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存在下列缺 陷:①资产价值难以准确反映。②收益难以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③资产负债 表中与物价变动、自创商誉和金融衍生工具相关联的数据缺乏现实解释。因此,从 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出发,就要引用公允价值来作为这类要素的计量属性。 从会计计量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看,会计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 期并存。而用公允价值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列示,不可避免地带有近似性质。 应该看到的是,用公允价值对金融衍生工具等事项的计量,并不能完全解决历 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只可能作近 似的、模糊的反映。这是由于这些事项的市场价值本身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例,参与者此时可能盈利,彼时则可能出现巨额亏损。这也就决 定了公允价值属性下会计反映的相对准确性或模糊性。 从相关性角度考虑,对会计要素按历史成本反映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会计信息 的作用,甚至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例,我国目 前采取的做法是在转换期前作债权投资处理,转换为股票后作为股权投资处理。这种处理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但它否定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权属性,在市场价 格高于转换价格特别是在回购期内持续高于转换价格时,依债券价格而不按其公允 价值对其进行反映,势必会扭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目前不能对 报表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应重视会计信息的表外揭示,使之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会 计报表的基本内容。
可见,会计数据的模糊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近似值,在按历史成本核算时, 会计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实际数据与会计计量所生 成数据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会计核算所生成数据在经济业务实际数据的上下波动。 二是不确定性,即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由于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对会计要素计 量和反映的相对准确性。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枷牍勰钌现恢厥永烦杀炯屏渴粜韵碌慕浦担?将公允价值属性下的不确定性看成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而以种种理由回避它,甚 至认为以公允价值反映会削弱会计报表的作用。这种做法实质上是片面强调会计信 息的真实性而无视其相关性。所以,分析会计数据模糊性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正 确认识模糊性和准确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助于兼顾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特 征。 不可否认,模糊性就是一种误差。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模糊性是会计核算 假设、原则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信息相关性特征的必然结 果。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既要努力追求准确性,减少误差,很高会计报表的效 用,又要认识到模糊性的必然性。那种一味强调准确性,无视模糊性的存在是不切 实际和徒劳无益的,只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扭曲或残缺。所以,准确性是相对的,模 糊性才是绝对的。只有正确认识模糊性存在的必然性,提供反映企业实际状况、具 备真实性和相关性特征的相对准确的信息,才是会计核算的使命。
相关文章
: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