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本类阅读TOP10

·怎样看待和处理当前医患关系
·整体护理与护士素质
·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
·肿瘤化疗辅助用药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肿瘤转移的临床检测进展
·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研究
·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
·奥曲肽治疗消化系内分泌肿瘤进展_医学论文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CPA行业管理学
战略竞争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经济学
中国经济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企业文化
文化类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美学
音乐影视
艺术理论社会学
伦理道德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农村研究
教育学历史学
教育学国学
理工科理科相关
统计学物理学
工业设计交通
土建水利学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通信学
化工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文学外国语
人物研究哲学
哲学相关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逻辑学
政治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法律行政法
法学理论司法制度
经济法民法
医学医学
临床医学药学
其他文秘
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教育教学
霍乱的流行现状和防制对策

作者:未知 来源: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霍乱的流行现状和防制对策  
发布时间: 2003-5-6  作者:姚 丽 苏贵道 北海卫生检疫局  
提要 本文就霍乱在世界及中国的流行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从安全供水、改善居住条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疫情监测、菌苗的研制等方面提出了霍乱的防制对策。

关键词 霍乱 现状 对策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前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1817~1923年的百余年间,先后有过六次世界大流行,均从恒河下游三角洲地带向外扩散。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自1961年开始,历时三十余年,这在霍乱流行史上是空前的。霍乱的流行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流行现状

始于1961年印度尼西亚的埃尔托生物型O1霍乱弧菌的传播所致的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至今已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些亚非国家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1]。1991年侵入秘鲁后,引起本世纪以来拉丁美州的首次大流行。1993年在全世界所有地区继续发展;1993年有78个国家报告了霍乱[2],单就孟加拉而言,每年就有约3万人因霍乱而死亡,全球估计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霍乱[3]。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的病原体均属于O1群霍乱弧菌,前六次是由古典型霍乱弧菌所致;第七次大流行则是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1992年在印度马德拉斯、泰米尔纳德发生了由不被霍乱弧菌O1抗血清凝集的非O1群霍乱引起的典型霍乱样疾病的流行,这些流行株属于至今尚未曾记载过的新血清型霍乱弧菌,定名为O139霍乱弧菌[4]。1993年1月中旬在孟加拉国南部发生了一起类似霍乱的急性水泻爆发;至2月中旬有1万多人患病,500人死亡,经证实这次在孟加拉国的霍乱样大爆发也是由霍乱弧菌非O1型引起的[5、6]。1994年4月缅甸的仰光报告了一起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爆发,至4月底波及仰光省的每一个乡,已有1300多例住入指定医院,至少有8人死亡[7]。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霍乱样疾病的流行在世界上是首次,也是霍乱历史上新的发展。由于人群对该? 耆狈γ庖吡Γ琌139霍乱弧菌有可能取代 O1群霍乱弧菌蔓延至世界各国,尤其是亚、非、拉美各国和地区,这些流行可能标志着第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4、6]。WHO要求任何国家查出由 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病例应与O1群霍乱弧菌所至霍乱同样对待,并向WHO作疫情报告[4]。各国卫生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新中国从建立开始,党和政府就对霍乱的防治给予极大的重视。建国后不久,古典型霍乱即没有在我国发生。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于1961年传入我国阳江,传入后在沿海地区引起广泛流行。我国最先用第IV组霍乱噬菌体鉴别法证实其病原为埃尔托型霍乱弧菌[8]。经过大力防治,于1965年得到基本控制。但由于十年动乱中众所周知的原因,1973年疫情再次发生,1979~1981年间形成第二个流行高峰,随后在八十年代疫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且波及面较广。霍乱弧菌的血清主要为小川型和稻叶型。在我国的优势流行菌型分布上,1961年传入并引起流行的为小川1a,1964年后为小川1b,1978年稻叶1d传入后成为优势流行菌型,但近年一些地区又有变化[9]。霍乱的地理分布常以沿海、沿江的港口、城镇及口岸地区为主,如广东、广西、浙江、云南等[10、11、12];但内地、山区亦有发生[14]。就主要流行区广东、广西而言,近三十年来,广西地区曾有9年大小不同的流行,累计病例数近四千人。广西沿海地区如钦州、北海一带是广西霍乱的主要流行地区。从广西地区霍乱流行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广西地区霍乱间歇期不具规律,而广东湛江地区及海南霍乱疫情散发或停息可能是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1961~1985年广东西部的湛? 厍牍阄餮睾5厍咔槌收喙兀仪罢叨院笳哂谢毓樽饔肹11]。但1987年北海、合浦、防城、钦州四市县发生一次较大流行,共发病1093例;据分析当时广东西部未发病而广西沿海已有流行。经广西区卫生防疫站证实是由于过境越南难民埃尔托霍乱带菌者引起的霍乱流行,主要流行菌型为稻叶3b,这是稻叶3b作为优势菌型在国内的首次出现[15]。但董氏则认为该次大流行尚不能排除是北部湾海域的海生动物作为疫源以及菌型变异所致[11]。广东省1990年霍乱发病数居全国之首;疫情主要分布在粤东的汕头市区和各县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7市11县;值得注意的是流行菌型变为小川1b型,预示流行趋势可能有新的转折[10]。

二、防制对策

通过切断传播途径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对策,霍乱是可以预防、控制的。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都可以作为霍乱的媒介;污物、手指、床单或其他污染物品在霍乱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被认为亦很重要(尤其是在居住过分拥挤和卫生极差时)[18]。因此,提供安全饮用水,做好粪便管理工作,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及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霍乱的治本措施。

(一)加快城乡卫生设施的建设

霍乱流行只能由采取安全供水和改善予以消除,为此WHO发行九十年代的饮水准则则更重视微生物学质量[17]。改善饮用水的卫生条件,使粪便达到无害化是控制霍乱的一项重要长效措施。

(二)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食品要求也随之增加,城镇的饮食业应运而发展。但许多新增加的个体饮食店、摊点等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缺乏卫生知识;有些较大饭店因供不应求也不够严格执行食具消毒和食品加工保存的规程,放松了食品卫生工作。因此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饮食卫生水平。

(三)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把讲卫生、防疾病的知识交给广大群众,宣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的危害,使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作好防病工作。

(四)加强疫情监测

  监测是掌握疾病分布,流行动态及早期发现疫情的重要手段,它为防制工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应进一步加强、完善监测系统,仔细观察国内外流行动态,尤其是现在一些研究认为霍乱弧菌非O1型(即O139型)的流行可能标志第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在孟加拉国O139型菌株感染在成人中发病率很高,对O1型有免疫力的成人对O139无保护作用[6]随着国际旅游与大量人口流动的频率增高,加上较快的运输速度,可能使这种新的流行病的传播比原先的几次大流行更迅速,必须引起整个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卫生部门的警惕。

(五)菌苗的研制

  在发展中国家,饮水与卫生条件一时尚不能根本改善的状况下,菌苗的特异性免疫预防被认为是控制霍乱流行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已发展了几种菌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口服剂,且优先和最有效地刺激肠道分泌IgA补体。一种理想的口服菌苗应具有不需要冷链;有效期长;通过胃液时不损坏菌苗以及大量接种时价廉而实用的特点[18]。从目前的B亚单位—菌体菌苗(B-WC)、减毒活菌苗和保护性抗原菌苗来看,应用于现场并认为有效的仅见B-WC[18]。此外还应迅速研制对O139有效的菌苗。

另外,据Toda M发现茶提取液具有杀霍乱毒素的作用,能抑制霍乱活血素和霍乱毒素的毒性,并能保护动物模型中的霍乱感染,可用于霍乱防治,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儿茶酸和茶黄素[19]。这对于霍乱防制的研究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在治疗方面,除传统疗法外,Bhatla- charyask发现氟哌酸对霍乱弧菌高度敏感,用氟哌酸治疗重症霍乱可减少粪便量,缩短腹泻和排菌时间;治疗脱水严重的霍乱优于TMP-SMZ。此外,由于某些地区已报道出耐四环素霍乱弧菌菌株,因此氟哌酸可作为配合液体疗法治疗成人霍乱的替代药物[20]。

参 考 文 献

1.钟惠澜主编.热带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442-452.

2.高志刚译.1993年的全球霍乱.空港卫生检疫 1994;(7):1.

3.Hdmgren Jetal. 1989;(7):94。

4.国境卫生检疫专业委员会.国际疫情食检通报 1993;(4):1.

5.黄跃译.霍乱弧菌非o1型在孟加拉国引起临床霍乱大爆发.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3;20(5):237. 

6.李春元译.霍乱弧菌非o1血清型的流行可能标志第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3;20(6):274.

7.许华编译.空港卫生检疫 1994;(6):3.

8.高守一.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流行株和非流行株两类菌株的研究及应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88;9(特刊3号):10.

9.张树波.我国腹泻病的流行情况和预防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8;9:5.

10.李建基,等.广东省1990年霍乱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11(特刊7号):1. 

11.董柏青.广西地区近三十年间埃尔托霍乱流行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11(特刊7号):16.

12.王建,等.浙江省1990年埃尔托霍乱流行病学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11(特刊7号):56.

13.云南省卫生防疫站等.云南省1989年霍乱流行特征.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11(特刊7号):166.

14.李光.内陆城市埃尔托霍乱流行特点和因素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11(特刊7号):124

15.方思尧,等. 广西1987年沿海地区埃尔托霍乱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88;9(特刊3号):40.

16.潘伯尼译.霍乱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6;13(3):109.

17.国境卫生检疫专业委员会.国外疫情食检通报 1994;(6):5.

18.杨正时.霍乱研究若干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0;17(4):145.

19.孙国红译.茶对o1群霍乱弧菌感染的保护作用.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2;19(1);42. 

20.杨建国译.氟哌酸治疗霍乱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0;17(6):276. 
 
 



相关文章

相关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