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现在,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新西兰的EDI发展不同于其他国家,它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EDI中心,而是有几个独立的工业部门组建。由于新西兰实行电信行业的放松管制,因此每个EDI系统都有其自己的网络开发商,同时,为提高运行效率,网络开发商间也进行合作。现在,政府部门通过海关运行的EDI系统是CEDI*FIT(Customs EDI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运输信息系统INTIS(International Transport Information System)是荷兰为满足贸易和运输需求而开发的EDI服务系统,始建于1985年,建设成本1850万荷兰基尔德,约1000万美元。INTIS最初是由荷兰的几个港口和运输公司联合开发的,他们是:鹿特丹港,荷兰PTT电信公司和私营公司等。在开发EDI的报文标准方面,INTIS与UN EDIFACT密切合作,因此其报文标准采用EDIFACT标准。现在,INTIS能为用户提供一套覆盖杂货运输基本流程的完整的EDI标准信息。INTIS的入网连接费为105荷兰基尔德,使用收费标准取决于上网时间和通过该系统的信息流量。所有贸易和运输环节中的用户都可以很容易地上INTIS网络,现在有140个用户。
香港Tradelink/CETS
Tradelink是由11个与贸易相关的大公司组成的合作体,成立于1989年,目的在于推动EDI在香港的使用和发展,其EDI系统名称为CETS(Community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m),是在UN/EDIFACT报文标准上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主要的EDI系统,CETS开发的第一阶段始于1988年,初期由Tradelink投资1400万港币,该阶段于1989年9月完成,之后,Tradelink又向政府部门提交了进一步发展EDI的提议,于是1990年3月开始了第二阶段工作,该阶段被成为SPEDI(Shared Project for EDI),由政府和Tradelink共同投资900万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