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应用文论文写作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
-> 日本“入关”对其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本类阅读TOP10
·
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启示
·
WTO与中国银行业—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入世对我国外商投资结构的影响及相关效应分析
·
加入WTO: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
WTO与中国工业
·
加入WTO对我国保险业的挑战及对策
·
WTO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
中国入世贸十大好处
·
关于对外贸易理论的若干思考
→
分类导航
演讲致辞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经验介绍
事迹材料
总结汇报
计划方案
常用范文
写作指南
证券金融
银行管理
债务市场
保险租赁
金融研究
证券投资
财务管理
投资决策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审计
会计审计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CPA行业
管理学
战略竞争
旅游管理学
成本管理
管理学理论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
财税法规
税务研讨
税收理论
国债研究
财政研究
经济学
中国经济
经济学理论
新经济学
产业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学相关
地方经济
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
公共管理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企业战略
管理理论
市场营销
企业研究
企业文化
文化类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学相关
艺术学
美学
音乐
影视
艺术理论
社会学
伦理道德
环境保护
人口问题
农村研究
教育学
历史学
教育学
国学
理工科
理科相关
统计学
物理学
工业设计
交通
土建水利学
材料工程学
电子学
通信学
化工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学
外国语
人物研究
哲学
哲学相关
思想哲学
科技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逻辑学
政治
政治相关
民族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法律
行政法
法学理论
司法制度
经济法
民法
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其他
文秘
公务员考试
最新资讯
考试资料
复习指导
面试指南
教育教学
日本“入关”对其经济的影响
作者
:未知
来源
:应用文写作网
加入时间
:2005-12-29 月光软件站
日本政府的宏观调控日本经济以1960年6月发表的《 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为契机,开始走向真正含义的经济 开放体制。该《大纲》包括自由化基本方针、贸易商品种类自 由化计划和外汇自由化计划。“贸易立国”的大战略开始,无 论是加入关贸总协定之前“倾斜生产方式”的实施和保证其实 施的金融手段的运用,还是加入关贸总协定之后贸易、资本自 由化的制定和分步骤、分阶段的选择性实施,日本政府推动本 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始终是放在基本国情之中的,并没有一味 地追求“国际化”。即在外部环境方面,针对国内在未来或将 成为支柱型的产业,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等给予积极保护, 以弱化来自外部的冲击,维护各部分民族工业的发展,缩短与 发达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差距;在内部环境方面,通过法制的 不断强化,诱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机 制的合理化,在健全和完善各类体系的基础上,确保企业间的 充分竞争。
企业对自身的客观评价
通过上述非关税保护措施,日本的特有经济发展形态“官 民协调”方式对汽车工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在产业政策的作用 下,企业对技术的开发研究、对引进技术的认识过程,无不说 明正确地认清自身所处的环境、所具备的设备能力和技术力量 与他国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日本企业界能够在政府既定的产业 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特定环境下得以发展的关键。
应该指出,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前后的经验给我们这样一 个启示:处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相互渗透和接轨、旧体制与 新体制摩擦、转换时期,面对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战略选择、 产生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实施等等有关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前 途问题,政府和企业取得某种共识,即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也是完全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官民”的共识对整体经 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往往会超越其他因素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无疑与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 前后的状况(例如,国家的法制健全程度、企业自主经营意识 、财政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乃至公民的纳税意识等等)有着 基本的区别,而且从愈加强烈的技术转让封闭倾向、管理贸易 的复苏、区域经济合作势态的强化等外部环境看,其国际经济 、社会的大背景也截然不同。因此,尽早寻求并达到国家和企 业的“共识”,是继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回避的大前提 。从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后必然出现的各种冲击看,达到共识 也是采取减缓冲击措施的先决条件。
技术与产业配套发展
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日本和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开放国内 市场和民族工业能否承受外部冲击的考验。在当时欧美强大的 经济实力面前,日本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即日本政府一方面注 重对产业、贸易政策的及时调整和充实、完善,并且结合本国 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上适度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 际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重返国际社会后,为保护经 济的持续发展,将不断提高本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国际 竞争力作为首要问题来解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减少贸易 壁垒、逐渐开放国内市场的必然趋势。
贸易、资本自由化
日本着手实施贸易自由化是在加入GATT之后的第5年 ,而且对步骤、商品和时间期限均留有相当慎重的缓冲余地。
在推进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日本政府十分注意宏观调控的 作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1960年12月发表 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之后,及早地制定了新的《关 税法》,并于1961年6月实施新的《关税税率法》,新增 设紧急税和关税配额制,对关税税率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不难 看出,日本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是强化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 生产业高级化的进程。实际上“自由化”也是有选择性的,即 从全国的保护主义转向选择性保护主义。
所谓资本自由化是国际间的资本交易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 自由进行。
日本政府在推行资本自由化中,始终遵循着两个指导思想 :(1)对国际竞争力薄弱的产业、行业,依据垄断性大企业 的意愿,有意推迟其进程,以达到尽量排除外国资本(特别是 美国资本)对日本产业的支配。(2)为缓和美国政界、财界 的压力,以促进难以进行合理化的产业发展为目的,并迎合流 通业、中小企业的要求,分阶段实施资本自由化。由此可见, 所谓的完全自由化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存在的。
非关税保护措施
到1961年,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认为:日本是发达 国家中推行自由化最迟缓的。其原因是看中了以各种机械产品 为中心的日本工业品市场,因而强烈要求日本早期实现该方面 产品的自由化。为了回避1961年10月将在IMF理事会 和CATT总会提出的日本应当过渡到IMF第8条款适用国 的要求,日本政府于1961年9月决定,从1961年10 月起将贸易自由化率提高到68%,同年12月再提高到70 %,1962年4月提高到75%,1962年9月提高到9 0%,以此缓解外部压力,保证国内部分产业,特别是汽车、 机电、电子等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享有较充分的 准备时间。
针对推迟自由化的产业,日本的保护政策表现在方方面面 。当然,日本并非一味地消极保护,而是在强化国际竞争力方 面实行了特殊措施。当日本认定汽车工业受自由化的冲击,将 对国民经济产生极大不利影响后,首先将汽车工业与合成纤维 、石油化学并列为战略产业。其次,1961年秋,针对汽车 工业的零部件、技术、原材料、设备、销售,采取全面保护政 策。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日本政府的直接干预逐步减 少。从此时期开始,日本特有的官民协调方式对其经济发展也 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
:
相关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