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u_inzaghi(白鹿径)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1-05 09:19:54), 站内信件
|
记得以前读过台湾作家聂华苓的一篇短文《人又少了一个》,讲述的是“我”和一个年轻女乞丐的两面之交,见第一面时她还是个斯文、羞涩的业余乞丐,而两年之后的第二次见面时,她已经一口黄牙、蓬头垢面、举止粗鲁,俨然已经是一个职业乞丐了。今天在看韩国电影《薄荷糖》的时侯,让我不禁又想了这个“人又少了一个”。
《薄荷糖》讲述了一个叫英浩的青年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影片在叙事上采取了一种相当独特倒叙的手法,从英浩自杀当天一直倒退到其学生时代,影片撷取了英浩短暂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八段经历一一娓娓道来:
1. 自杀当天,英浩“旁观”了一段野餐,他似乎相当熟悉这种野餐的氛围。
2. 自杀的三天前(1999年),英浩见到了生命垂危的初恋女友。
3. 1994年,英浩抓到了妻子在外偷情,而他自己也陷入了另外一段感情。
4. 1990年,在警局当差数年的英浩通过一次审讯中,让我们见识了他的凶残和麻木不仁。
5. 1988年,英浩在警局当差不久,一次出差办案,在一个妓女那里他仿佛找到了初恋情人的感觉。
6. 1984年,初恋女支拒绝了英浩,他无奈地选择了后来的妻子
7. 1980年,英浩服兵役期间,在一次武装镇压学运过程中负了伤,同时他也误杀了一名女学生。
8. 1979年,学生时代的一次野餐,英浩向一位姑娘表白了自己的爱意。
李沧东导演选择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倒叙无疑是相当残酷的,因为每当列车倒走一段(每段之间都采取倒走的列车来衔接),时间倒转一段,就要平凭一段我们的伤感,感叹这样一个曾经年轻、善良、正直的生命就这样的离我们远去了;感叹命运的难以预料;感叹人类在得到教化的同时,更学会了残忍、自私、麻木和绝望。
《薄荷糖》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人又少了一个”的故事,只是我们仍要把他视作是一幕个人的悲剧,因为太阳明天还要照常升起,每一个活着的人还必须努力地活下去。
----
因扎吉的“性感足球” 因扎吉,雨中的浪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