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ky_any(懒懒)
整理人: nanyuner(2004-01-05 04:17:09), 站内信件
|
在大学的时候很偶然读到了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干净、简洁的文字,很少的修饰,很多的真实。
她写很多简短的故事,由很多人觉得故事太绝望、太残忍,但我喜爱她的风格,从来不粉饰矛盾,甚至故意暴露它们。并不是否认生活中的美丽。太多人对美好视而不见。而她相信要看到自己变得美好,需要穿越生活的痛苦。
后来买了她写的《蔷薇岛屿》,觉得他已不再像从前只描述灰暗的一面。她说那本书是献给父亲的,关于旅行,关于行走,关于爱与生死。也许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她的标准,但我喜欢。
我一直都喜欢她清净、淡定的风格,悦纳生活的给与,即使是伤害与痛苦。面对有预见的危险也不急于逃脱,她会看着艳丽的风景淡下来,然后微笑着静静离开。我也欣赏她很多特质,聪明、敏感、独立、脆弱、顽固,还有寂寞和忧伤。我喜欢她的低调,只淡淡的写,平静的望着惊讶的人群。她很独特,也为此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我相信她一直在寻找快乐,在所有黑暗的故事里寻找光明。
很多时候读她的文字就像是再读自己的心事,太多的感觉无从说起,却从她的语言中静静地得到了证实。那时她说,只要你以同样孤独的姿态阅读,我们就能相互温暖。那种感动遥远又真实。
像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孩子,父母的人生大部分受到了限制,他们在最需要关爱的时候,远离了温柔的护佑,单纯的投入巨大的热情,最后因为燃烧得过于猛烈,也不可避免的灼伤了自己。
于是父母对我们这些“唯一”的孩子无私的奉献,想在我们身上弥补他们所受的伤害。给与我们更多的爱,更优越的物质,想给我们“完美的人生”。
但受“宠”的我们同他们一样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很晚才理解父母的隐忍,却因为过多的知识早熟了。太年轻就陷入孤独和忧郁。善良的父母不知道我们在吃好、穿好之外竟还有需要。
未曾接受爱的认定是不太表白自己的感情。尽管了解父母深爱着自己,面对迷茫的生活,还是忍不住怀疑。那些爱,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安慰剂。在拥有爱与自由的同时,我们也有了仅属于我们的脆弱与孤独。安妮宝贝的书中有很多年轻的伤感,甚至是痛苦。在那些看似绝望的故事里我仍看得出她的挣扎。要坦然面对生活的真实,承认那温情面纱下的冷酷,需要勇气,需要成为异类的勇气。
我看着那些书,就像看到她从女孩变为女人,从张狂、沉迷到优美、沉静。悦纳生活中的不公平,把痛苦当作礼物。学会期待,坚持独立,当伤痕裸露的时候,依旧平静的生活。她的成长,给我巨大的震撼与希望。
我不认为没有人理解,我就会放弃遵循心中的声音前进,但我仍渴望能有人可以倾心懂得。看安妮宝贝的书,发现在这种状态下不止自己一个人,知道很多人都如此顽强脆弱,一些不必要的烦闷便放下了许多。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只是一群自讨苦吃的人。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比较光明的前途,衣食无忧的家境,而这一切使很多人曾经或现在努力的方向。
我从不否认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缺陷,我们不够宽容,不够沉着,缺乏魄力,反对约定俗成的标准,却不知哪里是自己的目标。有太多人急于找到自己的路,而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但我仍相信即使是那些叛逆的孩子,心中也仍然有单纯善良的空间。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双友善的手,一个有意义的机会。
我始终认为青春如果没有为什莫事情激荡过,就不能算是真正拥有过年轻的状态。现在我们能选择的方向太多,也正因为太凌乱,总是难以投入全部的激情。在某种方面来说,我们的青春其实更加空洞。我们还没学会何时该接受,何时该选择。
因为我经常会觉得生活总是给人莫大的落差感,虽然不会抱怨,但始终让人感到不愉快,所以分外欣赏那些心静如水的人。看过太多绚烂的色彩,最后终于遇有了一双看透风景的眼睛。
《蔷薇岛屿》中的人物已不再是绝望、颓丧到只有痛苦和伤害才能让她感受到生活。书中的女子静默的望着天空,一点点地感受寂寞。想起曾经得他,说想在这样的小镇生活。而她只是平静得想,一个女人最沉静最美好的时候,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都不在身边。
看安妮宝贝的书让我懂得了理解,也学会了接受。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太多确定的方向,我们一路行来,所有的伤害都是成长,所有的成长都是礼物。面对身边的人不需要太过计较,不能达成共识,也相信心底的声音要坚持。我知道这个世上一定有美好的爱情,只是不确定会发生在我身上。但那些温情的瞬间,同样让我觉得美好。当命中注定的不幸到来依旧清楚自己在做什莫。善待自己,永不后悔自己对生活的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