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无限透明的蓝色)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2-15 11:07:42), 站内信件
|
作者:水梁山 转自天涯社区
看到片名《情欲禁书》,错以为是那部英国导演拍的以印度为背景的电影,看了却原来是《鹅毛笔》,《情欲禁书》是香港的译名。这样的片子,就算再怎么剪,大刀阔斧的剪,也是不可能通过电影局的审查的。对于性来说,嗳味的态度似乎是不可能避免的,19世纪在遥远的法国是这样,21世纪的中国也是一样。人类在原始时代还没有解决温饱就匆忙在腰间围上树叶,看来遮掩性(也可以说是保护性)其实是人类的本能.人类在爱恨交加中给性加上了道德,考究其中的错对,似乎都远离事情的真相。
真实世界原来是不能用“对”或者“不对”去概括的。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以异常的姿态站出来。他们那么有菱有角触目惊心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他们把人们刻意隐藏的事实毫不留情的在众人面前揭开赤裸示众。 我一直以为真实是最重要的,现在却有些怀疑。曾经有一次外出路上看到一宗交通事故,先是看到散落一地的西瓜(我们大叫着说要下去捡来吃),接着就看到一具血淋淋的无头尸体,象石头一样靠突兀在车旁,然后在前面十米左右就是一个压扁的人头。我无力在描述这个场面,到今天我回忆起这个场面仍然不能完全镇定,我唯一希望的是我可以没有亲见过。真实存在太多的丑恶和恐怖,它和理想相去太远了。
所以我愿意在厕所放上一个香球。不过这是我的一厢情愿。性和交通事故场面能存在多少联系呢?
我现在也很迷糊这是一部怎样的影片:自由、性、压抑、言语权、革命、宗教。整部影片的表面矛盾在于话语权,以写性爱题材而臭名昭著的作家萨特无法控制自己描述性的内在冲动,为了拥有这种话语权,他甘愿被囚困在疯人院里放弃人身的自由。有人会为私人的空间被侵占而爆跳如雷,也有人为可以真实的诉说而放弃生存。萨特一次次一层层的被剥夺话语的权力,纸、笔、床单、衣服,一切可以书写的工具都被剥夺,当最后发展到萨特被强行割断舌头——最后的话语机会——的时候,他终于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和冲动。死是必然的了。关于冲动现在似乎隐藏着一种看法:用是否会引起性冲动去区分一件作品是不是下流的。现在我对冲动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感动:当生命失去冲动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了。
那么,生存的意义?艺术的意义呢?,司马迁、凡高、海子、萨特,艺术和残缺和生存如此嗳味纠缠不清。追随萨特的胖子最终杀害了洗衣女工玛德琳,追随萨特的洗衣女工玛德琳最终死去,压制萨特的医生的年轻妻子最终私奔,压制萨特的医生最终出售萨特的作品换取金钱,对萨特爱恨交加的神父最终成为呐喊“给我一支鹅毛笔”的另一个萨特。萨特最终死去。没有意义,只有生存和死亡。
萨特说:“我从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去揭示历史”
萨特说:“我想表达一个禁忌。我想在众神面前亵渎神赐予我们光洁的肌肤与皮毛,我要在神的面前一丝不挂,赞美伟大的交媾仪式的18种戏拟的方式,我要赞美它们,赞美它们的姿势,以此证明人类的最大欢愉和人类所区别于那些飞禽走兽匮乏的想象力。”如果我想向你证明:淫秽的并非是我们的欲念,而是对欲念的抑制和性事的忌讳,我想让你看到所有被忽略的细节,我想让你看到那些嘎然而至的背后,被删节的被阉割的人性的自然动机和遭遇.”
萨特说:“各位观众,我有真想告知,这是一个真人真事...”
我思故我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