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yssmail(财疏学浅)
整理人: joantu(2003-12-13 11:26:09), 站内信件
|
故人与敌人
小时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老师见我平时聪明伶俐,有意让我表现一下,叫我先给同学们朗诵一遍。我得意洋洋站起来,平举着课本清清喉咙,张嘴就见英雄张无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全堂笑得东倒西歪,桌子椅子都在笑。从此以后我就记住了“故人”与“敌人”的区别。
后来有幸考上了大学,去西安读书,虽然没有出了阳关,只是到了元二出发的地方;但从宏观上讲,也算是向阳关进发。临行前多有朋友来祝贺,坐在一起也喝了不少酒,虽然都是啤酒,没有了“劝君更尽”的雅意,但喝到后来,离那个境界也就不远了。
真元二去了安西,我这个假元二却待在西安,四年后又出了西安。走的时候又是喝了不少酒,留下一大堆“故人”在西边。西安的最多,甘肃的也不少,还有新疆的,于是从此也不能唱“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一堆故人当中,严与我最好。我走的时候他一路送我,时不时冲动起来将我抱住,眼泪鼻涕在我肩上一齐下来。我干笑道,你个锤子就不能送点别的给我?这个待会儿就结痂掉了!严在我肩上使劲咬一口,说:那就送这个!并发誓说,如果一年之内我不回西安,他就要发江湖追杀令,并亲自提刀来追杀我;还发狠说,如果我不回去,他就去搞我的出尘,然后把她卖到妓院。
现在一年过去了。这一年过得相当累,意倦疏亲朋,原来的故人朋友几乎不通讯息,和严也很少联系,但是心里一直记着他的话。直到现在还没见他提刀来追杀我,也没看见街上有人张贴江湖追杀令,心想他是不是忘了;但是最近我听得谣传,他似乎真把我的出尘搞上了。——可见他还是没忘的!
唐宋传奇故事中有一个故事叫《红拂女》,这个故事后来被多次演绎。我最早知道这个故事是看了武侠小说《风尘三侠》。在众多演绎的版本中,我也最喜欢这个武侠版的风尘故事,因为里面的张出尘很是豪爽侠气,很像我后来的出尘。
在大学的时候我们三个是校园版的风尘三侠,我,“出尘”,严。这个出尘也是相当豪爽侠气,和她在一起绝不能把她当女生看待。打起架来抬脚就踢裤裆,骂人张口就操老妈。有一次在网吧,一个没长法眼的哥们占了她的位子不肯让,她抓住头发就将他掀翻在地。那哥们爬起来想动粗,一看后面还站着李靖和虬髯客,才赶紧溜了。
西安的小吃是很出名的,我们三个不爱别的,都爱烤肉。学校外面有一家烤肉店很正宗,我们三个是常客。吃烤肉越是天冷越有味,越是夜深越有味,所以冬天下雪的夜里出去吃烤肉风味无穷。我们去的时候常常是夜里十一点钟后。店里人不多不少,上肉及时,烤肉十串十串的叫,吃起来热热辣辣,正抵风寒。加上两张吃新疆烤肉时必吃的馕,一扎啤酒,一吃就是十二点过后。回来走在巷子里一片寂静,只听见脚踏着积雪咯吱咯吱响。巷子两边的门户都闭了,灯光昏暗,隔上几家能看见一盏红灯笼挂着。一路也不多说话,三人并成一排,出尘走在中间,从巷子头走到尾,一些零星的雪花从身旁飘落。这个时候只恨少了三匹大红枣马牵在手里,少了马蹄子踏在青石地板上的声音,不然就可以走到一个灯笼下面拍打门板喊——小二!住店!
学校的规定是夜里一点钟关大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在外过夜。没办法,这个时候网吧也是进不去的,只好上酒吧。很多酒吧后半夜才是真正狂欢的时候。这些酒吧里鱼龙混杂,没有一点胆量是不敢去的。酒吧里 “同志”很多,男生也可能受到骚扰。最危险的一次是严在厕所被两个同志骚扰,而我喝醉睡着了。出尘直接冲进男厕用唾沫把严救了出来,等那两个同志明白过来自己只有一个老妈时,我们已经走在大街上了。不管怎么说,我们是风尘三侠,没有什么可怕的,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武侠小说《风尘三侠》的结局我已经记不大清,依稀记得李靖和张出尘是结了夫妻,虬髯客张仲坚后来杳无音讯,别的版本说他去了东瀛。我不知道虬髯客是不是也爱着出尘,但我猜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靖和虬髯客是情敌。在别的版本上他们还是事业上的敌人。但是后来虬髯客的出走使得朋友与敌人的差别只在一念之间,就像我小时候一念之下的“故人”与“敌人”,只差一撇,能撇下就走最好。
做了这么多年的风尘侠客今天才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那个三原李靖,只是胡子拉碴的虬髯客。既然历史已有定论,看来我也只能谋划出走东瀛了。
阿疏,2003121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2.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