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almatrix2035(宁采臣)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2-15 11:10:05), 站内信件
|
刚看完《东方不败II风云再起》,再回想起瑞芬那篇“极端简约的生命历程”,不禁想到一个问题,电影的艺术性该如何评价?以什么标准去评价?《gerry》我没看过,但从那篇文章的叙述中也可以大概想象出该片的面貌,以一般的标准去衡量该片是属于有点怪的电影,它抛开了电影的叙事性,把一般电影所用的表现手法压缩到最简,两个人,两个简单的造型,一个名字,一条路,几句对白,几个音符就是整部电影的所有元素,通过这些简单的元素表达出导演的主旨思想。这种电影通常都会吸引影评人的注意,对其手法和所表达的主题进行评论,在各大电影节上很可能拿到某种如“特别贡献奖”之类的奖项,而且还可以派生出一个叫“极端简约主义”的电影流派供人欣赏和研究。至此,这部电影的艺术性已到了一个不容否认的地步,谁否认这部电影的艺术性就会被称为无知。
《东方不败II风云再起》,该片在叙事上没什么可取之处,但片中的人物造型,布景,配乐,摄影手法,剪接则完全可以用一流来形容。以人物造型为例,导演很巧妙地运用了“风”这种自然现象来作为塑造人物造型的手段,几乎所有林青霞和王祖贤单独的镜头都有加入“风”这元素,如丝般飘动的头发,如纱般飘动的衣摆,一个飘逸且富韵味的人物形象立即呈现出来。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艺术性就是通过人物造型,布景,配乐,摄影手法,剪接等各种电影特有的表现方式来体现的,从这个角度看,《东方不败II风云再起》的艺术性颇高。
同是在某方面体现出其独特艺术魅力的两部作品,《东方不败II风云再起》所得到的评价就远不如《gerry》高,影评人不会关注这部电影,它不太可能在各电影节上获奖,更不可能派生出一个电影流派,所谓的主流意见对它的评价一般是------打打杀杀,毫无内涵的港产商业片。为什么两部电影所得到的待遇会如此不同?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人们在评价一部电影时有种很强的思维惯性,在对电影艺术性的评价上使用多重标准。对于《gerry》之类形式和手法标新立异,而且是西方出品的电影,不管自己观感如何,不管自己是否看得懂,都会给它贴上艺术的标签,生怕否认该片的艺术性就会显得自己的鉴赏能力低下。但对于《东方不败II风云再起》这类商业味较浓,而且是香港出品的电影,不管它有没有可取之处都一律归为垃圾片一类,似乎这种电影与“艺术”二字是绝缘的,根本不配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类型歧视,地域歧视,以这种带歧视的眼光和多重标准去评价电影,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客观,令不少好电影失去了获得公正,客观评价的机会。港产片真的那么差吗?不是的,只是它没能得到人们的公平看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