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tt-jp(内平外成)
整理人: ccu13650(2003-11-27 18:53:00), 站内信件
|
五 运用汉字造词法并参酌日语习惯,创制汉字新词。
日本近代学者在译介西学术语时,如果找不到适当的中国古典词借用,便自创汉字新词,例如科学、美术、哲学、抽象、客观、主观、否定、民族、动员、动产、不动产、命题,等等。这些新词是遵循汉字造词法创制的,普遍使用的方法是修饰语加被修饰语组成词汇,如形容词加名词组合成“哲学”、“美学”,副词加动词组合成“交流”、“独占”,动词加宾语组合成“断交”、“动员”,两个复合词组成新词“解放”、“说明”,几类复义语组合成“最后通牒”、“治外法权”等等。对中国而言,这些日制汉字新词可称之“日语原语借词”,不同于前述“回归借词”。
日本人创制的翻译西学术语的汉字新词,多是日本学者经过深思熟虑,精选汉字组合而成的。如在汉字词汇系统中,本无“哲学”一词,只有相近的“理学”、“玄学”、“形上之学”。西方的Philosophia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是“爱智” ,日本明治时期思想家西周反复琢磨,从汉字“哲”聪明 和“哲人”明达、才智之士 得到启发,遂以“哲学”翻译之。
汉字词汇系统中,原来也没有“体育”一词。西欧最早是以“身体的教育”出现在18世纪法国启蒙大师卢梭的名著《爱弥尔》中,以后又有德国、丹麦、瑞典等国体育先驱者立说,形成“体操练身”概念。日本在1868年从欧洲引进“体操”一词;1878年,近藤镇三正式创“体育”一词,表述“身体的教育”、“体操练身”等含义。
“美学”一词,也是日本学者翻译西学术语时创制的。西周曾尝试以“善美学”、“佳趣学”、“美妙学”来翻译Aesthetik;之后,中江兆民翻译19世纪末法国美学家Veron的著作时,正式选定“美学”一词,并将该书的译名定为《维氏美学》。
“科学”一词在日本经历了从幕末到明治的演变,最后确定下来。日本在1832年出版的解剖学书里,出现过解剖学是医学的“一科学”的提法,还有“一科一学”的提法。这是受到法国哲学家孔德关于知识应分门类的思想的影响。到1880年,日本学者正式把“科学”一词固定下来,其字面义为“分科之学”,内涵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诸科知识体系。
应予补充说明的是,近代日本人在译介西学学术概念时,还借用了汉译佛教语,如以“作用”译action,以“意识”译conciousneess,以“平等”译equality,以“未来”译future,以“观念”译ideas,以“过去”译Past,以“现在”译Present。以这些佛教语翻译西学术语,又赋予新含义,在日中两国的语文系统中流行,被广大民众所熟用。
以上摘自《浙江社科网》
作者简介: 作者冯天瑜,1942年生,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 430072) 邓新华,1963年生,日本某中部株式会社,地理情报部DM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