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edyboy(清纯·小朋友)
整理人: kendya(2004-04-14 14:06:36), 站内信件
|
写一些常用的广东话用词出来,问一问你身边那些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们,看他们能认出几
个来:谂、畀、咁、冧、餸、嚟、噏、嗌、嗰、踭、嘅、脷、偈、啖、孭、乸、冚、氹、
攰、奀、呃、拎……他们是只会说不会认和写了吗?或者连你自己也读错了不少了吧?
念报纸时你还会用广东话念吗?还记得学生时代用粤语讲课的老师吗?你最后一次用粤语
念唐诗是什么时候,或者你根本就没有过?如果你有机会问一问语言学家,或者你以前的
语文老师,他一定会告诉你,粤语比普通话汉语承继了更多的古汉语元素。
前不久,广东省确定了推进公务员讲普通话的三个试点城市:广州、深圳和珠海,要求公
务员100%讲普通话。据《羊城晚报》的一个调查,推广普通话在广州已经大有成效,在主
要的窗口,如果银行、邮局、公园、商店、出租车,全部都过关了。
上个月,一家媒体做调查,在广州街头采访了相当数量的市民,然后总结出广州市民对某
样事物的看法。结果一出,全城哗然,其实人们的问题很简单:被采访的那些绝大部分人,
根本不会说广州话,他们能够代表广州市民吗?
质疑归质疑,可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在广州城里,非粤籍的人越
来越多了。上一次的人口普查中,粤籍与非粤籍比例2:1,据说现在已经接近1:1了。如
果把流动人口都全部算上,那么这个比例可以改成1:2了。
一个记者说:“我去采访一起官司,可是法官和辩护律师都说广东话,我几乎一句都听不
懂!看来,不推广普通话真的不行!”
一位外省来旅游的妇女说:“广州不说普通话,还说建什么国际大都市?”
先不说广州能否建成国际大都市(这一点争议较大了,我本人是不看好的),把建国际大
都市跟说普通话联系起来,似乎片面了一点。如果这么说,那香港会几年后步广州的后尘,
成为普通话城市了。
现在的成年人,有许多是听着粤语歌长大的,问一问,谁不记得几句:“月光光,照地塘”、
“何家公鸡何家猜?”、“落雨大,水浸街”?谁没有听过许冠杰、谭咏麟的歌?十几年
前,广州还有几个本地歌手,唱着一些跟香港不同风格的粤语歌曲,今天,我们已经见不
到有广州歌手唱粤语歌了。
其实,许多四十岁以下的广东人不喜欢听粤剧,但是经过街边的时候,偶尔有粤曲飘出,
还是有种亲切的感觉。经过公园时,见到一些票友唱粤曲,知道那是自己生活中的元素,
虽然不是重要的部分。
十年前,我对朋友说:我喜欢广州浓浓的粤语文化,可以喝早茶夜茶,经过骑楼看到一位
老伯听着老式收音机里的粤曲,在巴士上听林兆明讲古,闲时逛一逛沙面,走一走西关,
春节看白鹅潭烟花,秋天登白云山……
现在呢!我不知道我还喜欢不喜欢,因为这上面说的许多事我都不做了。当年一方面是因
为年纪稍长了,另一方面是,许多环境都没有了。我不听电台了,也不知道林兆明还讲不
讲古,也不知道“穿梭孖宝”散伙没有;我说要去走一走长堤,朋友撇撇嘴:“那是外地
人走的,广州人谁还走那儿啊?”即使我说已经准备好三脚架,尽管我的相机还不错,也
没人愿意去做夜景相片里的主人公。
时代改变了,许多岭南文化的元素,已经慢慢失去影响、褪色。我们不会强求什么保持什
么传统,因为是优秀的传统,它自然就会保存下来,但传统也是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的,
传统也一样是优胜劣汰的。可是,粤语是广东人的语言,岭南文化伴随着广东几千年。
也许,广东人也开始抛弃广东话了,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像一千年前存在的许多语
言,现在都是古籍了。如果真的要淘汰,我们挽救也没有用。
可是,广东人,你为什么还是不心甘?
---- 想念一個人,需要衝動的感覺
思念一個人,需要深刻的烙印
接近一個人,需要滿懷的誠意
愛上一個人,需要十足的勇氣
放棄一個人,談何容易
窈參窈參悠求窈參窈關 關
窕差窕差哉之窕差窕關 雎
淑荇淑荇悠不淑荇淑雎
女菜女菜哉得女菜女鳩
,,,,,,,,,,
鐘左琴左輾寤寤左君在
鼓右瑟右轉寐寐右子河
樂芼友采反思求流好之
之之之之側服之之逑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