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威廉·福克纳的《好了歌》(三)

主题:威廉·福克纳的《好了歌》(三)
发信人: rockline(不系舟)
整理人: xiur(2003-12-04 16:00:41), 站内信件



  那么什么是丑恶,什么是逼迫凯蒂这样的女孩儿堕落的社会现实?
  丑恶有很多种,凯蒂的弟弟杰生,只是其中的一种。康普生家的人常常夸奖杰生,“这孩子将来一定有钱,你看,他把一毛钱抓得多紧!”
  杰生只认得钱,没有任何亲情与感情。他从小就是个讨厌鬼,告密、陷害,是他取宠的唯一方式。他对哥哥姐姐所有人都满怀嫉妒之心,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喜欢他们而不喜欢自己,所以他要千方百计毁坏他们。随着他的长大,他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能容忍一个只为自己生活的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为什么我这么做了,大家都看不起我?
  因此,他的心里总是隐藏着莫名其妙的仇恨,恨一切人,所以他更珍惜钱,用各种卑劣手段攫取从手中经过的每一分钱——因为他没能力赚别人的钱,所以只好赚家里人的钱。他总是恶毒地看着别人出事,他对凯蒂寄养在家的私生女百般苛刻,把凯蒂寄来的钱据为己有。直到有一天小昆丁(凯蒂的女儿)把所有的钱连同杰生鄙俗的希望和未来一起偷走,远走高飞,重走他母亲的路。
  杰生从此埋恨终生,恨自己过去没有杀死那个祸害人的“小婊子”。他连报案都不敢,因为他不能解释自己哪儿来的那么多钱——那里面有他口挪肚攒十几年的钱,也有他贪污姐姐凯蒂给小昆丁寄来的生活费。

  《红楼梦》中有一个贾政的兄弟贾赦,还有一个贾宝玉的兄弟贾环,是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怨毒的复仇女神,头发里满是毒蛇,看一眼就会变成石头。贾赦为什么得不到贾母的垂爱不得而知,我猜想贾赦也是妾生的吧。一夫多妻和大家族共居带来的罪恶,在赵姨娘和贾环身上充分体现,赵姨娘是纳妾制度的受害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贾环可是贾政亲生的,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嫡派,为什么对他的哥哥宝玉那么仇恨?告密、陷害不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吗?东西方相隔二百多年时间两万多里路,基督教和儒家思想不同教化下,却在大家族的末世产生同样的刻薄小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前面说到的只是人物的简单比较,将宝玉与班吉和昆丁比较是在《喧哗与骚动》意义上的比较,不是《红楼梦》意义上的比较,贾宝玉有其形象的独特性,不是班吉和昆丁可以涵盖的,这点需要说明。《喧哗与骚动》表现的没落世家的子孙的猥琐、渴望却得不到爱、失败主义情绪等等,由于《红楼梦》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总的感觉《红楼梦》悲观情绪下人性的积极的方面多一些,《喧哗与骚动》则更多以批判的视角审视人的种种弱点,目的更积极,却将人性更消极化了。福克纳没有读完大学,但他是天才的作家,《喧哗与骚动》以意识流手法写成,时间错乱,没有注解很难读懂,但读起来却并不枯燥。读过之后的感觉,无比凄凉,真的好像耳边有无尽的sound and fury。读《红楼梦》到六七十回,尤其是凸碧堂、凹晶馆事的感受,仿佛同此。
  东西方文化是不同的,写作手法也有差异,但是忠于生活的创作都会让人得到真实的感受,引起强烈的共鸣和无尽的思索,这却是共通的。看夕阳、论兴衰不是为了适合忧郁的情调,而是为了感受生活中未曾感受过的人世沧桑,读书就是为了更广泛地读懂社会。

  人生就是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一点意义。

  这也许就是威廉·福克纳的《好了歌》吧!

了解福克纳身世情况可读这篇文章
下载《喧哗与骚动》小说点此处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