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asterhigher(千里驴)
整理人: aaa234(2003-10-29 15:05:11), 站内信件
|
比别人早一步 投资下一个股王
比别人早一步挑中下一个股王,就有机会大赚一波。然而,如何及早挑出
「股王候选人」,就有如披沙拣金般的困难了!这就像伯乐一样,懂得看
出骨瘦如柴的一匹马,有日行千里的潜质。建华证券总经理许道义、旭阳
创投董事长邰中和等人,都是现代伯乐;在某些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就一
眼相中其成长潜力。了解他们的投资哲学,就能领悟成为现代伯乐的秘笈
。
而人称「股王制造机」的联发科技董事长蔡明介,培育出一匹股价跑第一
的千里马。懂得他培育新股王的方法,也能看出具有潜质的股王候选人,
从而比别人早一步投资下一个股王。
《今周刊》第 357期/文︰林宏文
民国八十八年,华晶科技成立不满三年,有一天,建华证券总经理许道义
亲自去拜访华晶总经理夏汝文。当时全球数字相机市场仍在起步阶段,华
晶当年每股大亏二‧九元,但与夏汝文谈完一席话的许道义,心情却异常
兴奋,当下就决定为这家公司担任辅导券商。「当时我发现华晶的专业技
术相当强,还有能力自行开发芯片,加上夏汝文给他印象相当专业而正派
,因此,即使公司还没有获利,但我觉得未来会很有潜力。」许道义当时
的判断果然没错,随着数字相机市场的兴起,华晶因为抢得先机,每年都
以巨幅速度成长,让建华证券大赚一票。
‧ 老板领导风格迥异 专业正派是投资指针
建华证券不只挖掘到华晶这块宝玉,亚洲光学与联发科技两支股王都由建
华证券承销,更一举奠定建华证券在国内承销市场的龙头地位。许道义从
两家公司董事长赖以仁与蔡明介的身上,看到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典范。「
赖以仁属于冲锋陷阵型,蔡明介则是冷静思考型,管理风格也各有特色,
但他们都拥有一个成功企业必备的专业、正派的形象。」
许道义有时候会从日常互动中观察这些企业家,例如他与赖以仁打高尔夫
球,「遇到障碍他就直接攻,从来没有迟疑。」这种领导风格也具体表现
在他的企业中,所以亚光是国内光学组件厂中最积极加码扩充的企业。「
至于蔡明介就不太打球,但是他非常沉稳,关心的重心都在企业的策略及
管理上。」许道义认为,这些都成为他最后拍板投资的重要指针。
不仅承销界龙头的经验谈极具参考价值,直接进行投资的创投业,也有累
积沉淀多年的智能结晶。今年绩效表现最突出的创投公司,应以董事长邰
中和领导的旭阳创投排第一,因为旭阳今年击出创投业界最羡慕的两支「
全垒打」,一个是启碁,另一个是立锜,前者让旭阳赚了近十倍,后者则
因为旭阳是以十元投资的原始股东,至今帐面已赚了三十多倍。
「投资立锜的过程并没有特别之处,就是选对领域,执行又很好罢了。」
邰中和轻描淡写地说,立锜总经理谢叔亮当初带了几个人来找他,原本是
计画要做IC测试的业务,但后来改成做电源管理IC,他觉得谢叔亮还不错
,因此就投资他,如今市场上对立锜的反应那么好,让他有点意外。
‧ 挑对产业团队坚强 低调谦虚是共通特色
邰中和强调,立锜的成功,当然是充分利用台湾晶圆代工厂的优势,以及
贴近主机板及下游产业客户等条件,但让立锜能够快速崛起的主因,「是
因为选对了冷门产业,就好象题目选对了,论文就很好写。」另一个主因
则是团队都是经验丰富而且非常成熟的人,彼此合作无间,管理也很上轨
道。
一向不爱曝光的邰中和,对媒体的采访几乎都是「一律回绝」,而立锜的
作风似乎也深受邰中和影响,即使在确定上市后还是一直回避媒体采访,
如今立锜股价已飙高到二六○元,颇有「准股王」的态势。
低调不曝光,应该也是许多股王的共同特色,仔细观察当今的股王联发科
,董事长蔡明介一直保持低调,至于股后大立光电董事长林耀英,及今年
曾一度挑战股王的广明光电总经理简贞介,也都是不爱面对媒体的人。
‧ 低档加码能捡便宜 能担十斤只说担七斤
近来声势看涨的华鸿创投董事长陈仕信,也是今年绩效最佳的创投名人。
华鸿在过去景气最差的三年间,大举加码光电、无线通讯及IC设计三大领
域,目前持有包括大立光电、华宝及点晶等高获利公司股票,每家公司的
股价都已超过一百元,表现之好让许多前辈黯然失色。
陈仕信谈到三年前投资大立光电时的经验,当时他与大立光电董事长林耀
英首次接触,就喜欢上这个人。「他是非常decent(正直)的人,身上融
合了德国与日本企业的优点,公司管理也很上轨道,让我相当佩服。」除
了董事长外,大立光电也有一个全力投入研发的总经理陈世卿,两人形成
完美的绝配,因此陈仕信力主投资大立光电,让华鸿成为最早期入股大立
光的法人股东。
陈仕信说,当时他与林耀英谈话,听到一句让他印象深刻的话:「如果我
们有担十斤的力量,对外也只要说七斤就好。」这句话让陈仕信对林耀英
更为尊敬,也相信大立光电绝对是一家实力远超过想象的公司,因此,虽
然当时认购价格很高,但是若以大立光电往后的获利及股价表现来看,当
时的价格一点都不贵。
‧ 积极卡位投资股王 人脉具关键推手角色
投入创投业十余年的怡和创投董事长王伯元,也有成功投资多家股王的经
验。早年怡和是联发科技的大股东,如今又是原相科技最大法人股东,今
年手中还有中华网龙、智冠及菱光等高获利公司,绩效在创投中也是名列
前茅。
王伯元说,他从事创投十余年,一直觉得企业成功的关键还是在经营团队
身上。四年前,他把原任美商爱默生电器(Emerson Electric)中国苏州
总经理王炜找回台湾,请他接手岌岌可危的中磊电子,后来中磊反败为胜
,主因就是王炜接手后,能够对症下药,稳住经营团队,建立权责制度,
让中磊的业绩逐渐步上轨道。
王伯元也是国内创投界中关系及人脉最好的一个,怡和创投目前与台湾工
银、联电、东元、国寿及和信等国内五大企业集团结成紧密关系,许多投
资案也都来自这些集团相关的企业,从怡和的经验,可以清楚看到,如果
想比别人早一步投资下一个股王,人脉当然不可少。
‧ 关心股价避谈竞争力 公司形象大打折扣
曾经承销过广明光电、思源、富尔特及创惟等多家高获利公司的倍利证券
总经理张明杰,对于观察经营团队与公司的细节都有不少的经验谈。「与
老板谈话时,如果老板一开口就谈到股价,但是对公司的竞争力等基本条
件却谈得很少时,那我就会对这家公司的印象大打折扣。」
另外,张明杰也提到观察公司的三个指针,一是人员的流动情况,二是核
心技术团队是否拥有适当比率的股权,三是核心技术在哪些人手上,这些
都是观察团队能否保持稳定的重要指针。
很多时候,张明杰也会实地去看工厂,但他认为学财务、行销的人去看工
厂,基本上是看热闹成分远大于看门道,不过在进入厂区后,有几个东西
可以注意,一是布告栏上的公告,包括人事或其它事项;二是生产线上良
率的报表,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数据。
「看完这些数据和指针后,剩下的就是风险,因为公司到底能否长期稳定
获利,连老板都不知道,你只能和他赌了!」张明杰说,任何投资都有风
险,但如果能够做到更多的观察及体检,至少投资成功的机会可以大幅提
升。
‧ 抢先布局挑中股王 半凭经验半靠运气
昆仲创投执行副总王财贵也认为,过去普讯创投投资做网络电话技术的冠
远科技(Clarent),中经合创投投资利用网络提供企业对企业(B2B)交
易平台的第一商务(Commerce One),这种赚百倍的案例,前提是要在主
流产业中布局够深够广,要做到类似案子不难。但是,他也认为,没有人
在一开始就看出这会是个赚一百倍的案子,其中仍有运气成分。
不过,王财贵认为,要找能够大赚一个股本的公司,基本上还是有策略可
以遵循的。要每股赚十元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看公司用一块钱的资本可
以做多少生意,二是这些收入的净利率如何,例如一块钱若可以做五块钱
的生意,而这五元的净利率是二○%,那么就可以净赚一块,也就是每股
纯益达十元。
要做到这点,一是公司的股本周转率要大,二是净利率要高,前者不太容
易在资本密集的产业中出现,较常见的是以销售为主的代理业,或是股本
小靠智能赚钱的IC设计业或零组件业;至于净利率要高,则需要切入利基
型产业,或是产品独树一帜、能够垄断或通吃等情况。
王财贵也提出一个创投评估公司的价值公式 V=PST,V就是代表 Value(
价值),P、S、T分别代表Problem(要解决的问题有多大)、Solution(
解决方案有多好)、Team(团队有多强),如果要解决的问题愈大,代表
潜在市场就有多大,解决方案若很好,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那么未来
占有市场的机会将大幅增加,至于团队本身的实力,是否可以在有限时间
内完成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这三大项构成了一家公司的潜在价值,也
是可以涵盖所有投资行为的判断准则。
要选择一家可以大赚数十倍的企业,是许多投资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
,如果只是听信明牌,没有方法也不下工夫研究,结局必然很惨。上述这
些专家提供累积多年的经验谈,如果能够深刻地掌握三、四分的重点,功
力应该就会大有精进,值得投资人努力研究。(本文转载自今周刊第 357
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