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tu__tu(2003-10-22 17:51:05), 站内信件
|
女人出门三件事:照镜子、梳头、抹口红,无论多忙也不会省。其实男人也一样,无时无刻不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幸运的是,如今社会发达得足以让人外在的风度和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城市里都市中,大街小巷或匆匆行路或漫步徜徉着的酷弟酷妹靓哥靓嫂,无疑会令唐宋宫廷里的美人妃子们叫声“哇噻”,并且顾影自怜,自鄙不如了。
然而人的内质却不由外在的功夫所能妆扮和改变,比如才能和智慧。
据说画画画到一定程度就难以上进了,无论你多么勤奋。成为一个画家很难,成为名画家更难,每上一个层次都是质的飞跃,当这每一次飞跃形成时,你的内质已经刷新。记得有个画家回忆成长过程,有二、三年进步很快,后来就停滞不前,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这样经过了七、八年。忽然有一天,象是从梦中清醒了一样,画艺突飞猛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见要突破自己的原有状态是多么地不易!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质地的突破?
要实现突破,就必须透木三分地审视自我。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我审视并不是个简单的过程。
人行事的原则基于人生的理念,这种理念是长期形成了的惯性,因为是惯性,即在他的思想中是被默认了的真理,是指引人生之舟的航标。
可惜这航标并不总能导向目标,眼看着即将到岸,却急流险滩,暗礁横生, 令旁观者遥望兴叹,唏嘘不已。
把那些几已成为身体构成的思维里的东西层层地撕开,看看哪些是需要抛弃、需要更新的,这往往是极其痛苦的过程。然而不如此就不能脱胎换骨。
这种自我的审视一般不会自动发生,常常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或在进程受到挫折的情况下的自我反省。从这个角度看,自我审视也是人适应外界社会的一种能力。
而由于这种反思需要对既成理念的革~命~性检讨,以致在保守和专~制的环境里几乎无法实现。
在建立新中国后,毛泽东主席为一步步地实现他的大公社会理想殚精竭虑。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些宏伟工程,无一不浸透着毛的心血和期待。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在经历了一个个挫折后,面对着战友思想以致行动上的分道扬镳,虽然毛战胜了对自己主导地位的挑战和威胁,表面上的统一却掩盖不了思想上的分崩离析,为此毛个人其实也痛苦万分而百思不得其解。
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则是共产党人不断地自我审视并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成功典范。
人都有不同程度地短视和狭獈,而眼光和胸怀作为智慧的重要内涵,在我看来,正是伟人之能够成就伟业,而凡人只成就凡业的主要素质之一。释迦佛在《金刚经》中把大智慧的生成归结于无私的奉献:“…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由此我想到,诸如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因斯坦淡薄于名利的价值所在。
然而伟人毕竟少,即使如此,对于做人而言,这个方向应该不错。
那么,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审视自我,批判自我,而由此带来的脱胎换骨,首先受益的是自己,同时社会和他人并受恩泽。
审视自己,并取得成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