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我们的故事>>>>蓝色的眼泪>>浅议网络文字与传统文字

主题:浅议网络文字与传统文字
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tu__tu(2003-10-22 17:51:00), 站内信件
    我不忌讳别人说我是网虫,虽然在线的大部分时间不聊天,不游戏。只在网络的某一深处,窥测着新闻动态,帖文精美,论坛纷杂。浏览着,漫无边际,故作闲适——在生活中逃离人声鼎沸,所以上网。但在网络中我们似乎并没有为此拉近友情的距离,所以我用故作闲适。网络无论多么地入侵我们的生活,并不能给大家温饱的小康感觉。所以,在网络上先富起来的只有先驱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者是具有真才实学。现实成功的虽要具备其相当的实力与胆识,但更多的还要靠人际关系与机遇的垂青,所以网络才被人们称之为自由的天地。  

    余杰说:在印刷术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发表的禁忌”和“身份的、制约”,让有名者更加有名,让无名者更加无名。  

    倘若这样,那么这一切就被流动在网络上的文字颠覆。而历史上每一次颠覆,虽都不是以成功而告终。但每一次都是在寻求一种更能推动历史前进发展的动力或思想,传达社会主流文化、精神的平媒也不例外。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再至如今的网络横叉一杠。再看上网的年龄段,社会新老代替的真理,历史永远属于年轻人,由此说未来网络文字必定是传媒的一种主要力量。提至将来甚远,只看现今。现在的社会最活跃的一基因是以信息与知识所构建的一个等架体。所以人们需要不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及含量,而以纸质、电视、广播单一形式出现的传媒,远达不到人们对知识、信息快速的要求汇总。既然连最基本的社会法则都不能满足,说明的就只有这一形式就不能推动历史发展(或者推动的动力跟不上民众的需要)。  

    网络上的文字,美丽的,不同于印刷体出来的。他们有着更强的渲染力。网络文字区别于报纸、杂志上最大点在于其的文字存在于双向动力中——作者与读者以互动的形式。为何如此说?因为,赞同与辩驳都在第一时间得到网友的回应。所以,只要一篇好帖不论你后面的真身是学者还是肓流,都会得到积极的响应。反之,引来唏嘘声一片,版主用转或删的极刑对之。在这么一个平等、自由、轻快、互动的载体上“世无英雄,遂世竖子成名”悲残现状是少而难见的。因为对着一个个陌生而又熟悉的ID面前,你能欣赏的只有其的文字,抛却了杂质的文字。一些真正发自内心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是:积极的、另类的、厚重的、轻浮的,但必须有着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思想优处才能在茫茫帖海中脱颖而出,犹如深海蛟龙给你以震撼的力量。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颠覆旧事物都会包含着两面性,要么动一发而伤全身地改变未来,或者坠落万丈深渊永世不得翻身。  

    安妮宝贝,脱离网络后出书成新生派女性作家,充满了争议。因为其的特殊身份,所以她对网络文字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说:“网络文学和传统纸质媒体传播的文学始终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个关在笼子里的孩子,和一个在笼子外面自由奔跑的孩子,他们的眼神是不同的。他们的笑容也会不同。只是笼子里的孩子会比较温饮,而在奔跑中的孩子常常会双手空空,也会显得比较脏和粗暴。”  

    文字具有生命力,而生命的本性中有其美丽大方的一面,也有丑陋龌龊的背影。就像玉石在未成器前的一般,并非都优雅含绪完美无瑕,更多的是璞。所以现在网络上的文字呈现给大众的是良莠不齐一种景象。有令人兴奋的一面,也有令人担扰的一面,如某媒体批露出的现如今,全国最大的几家门户站都涉嫌有色信息欺诈眼球,增加吸引力。而这些拍蚊般的力度显然很难扭转这一现象,所以只能期待更加强健的一只大手,来推动,来改变这一具有时代感的新生事物,不能让其夭折于半生不熟的状态中。所以,现如今的网络仍待静化,去掉一些常理中不可接受的粗暴脏的一面,让奔跑的孩子尽可能在远离细菌感染的地区生活。刻不容缓。  

    网络文字的精彩区别于传统媒体文字,丑陋同样。所以这个新生事物仍需要我们的呵护,我们才能如骏马在草原中奔腾,如鱼儿在海中嬉戏………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