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co_0708(无限透明的蓝色)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1-10 12:09:16), 站内信件
|
转自天涯社区
实实在在的幸福——《恋之风景》
作者:m_a_x_co_ol 提交日期:2003-10-19 14:30:00
看完《恋之风景》心里感觉满满的,是的,故事不象一般电影情节般有个什么一波三折、跌荡起伏,也许也没有有些人期望的轰轰烈烈般的爱情,它有的只是轻轻的展开,缓缓的发展,静静的结束......那么的平淡,那么的写实,但正是这种淡静就足以让人记藏于心,良久回味。
一、画面,对,电影画面很优美,青岛的景色,人物的表现,每一格都象一幅画。
很特别的是,导演特地以用处理过的高光淡色画面穿插的形式来表现曼儿记忆中和想象里的非现实情境,每次出现都是那么的唯美。
每天,曼儿都会沉静在独自对德森的回忆中,而每次想起德森,曼儿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温情。
当小烈在忍不住好奇询问曼儿“你男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镜头跟着曼儿的微笑,插进德森安详的睡脸,再回来曼儿脸上扬起了幸福的微笑,再插进曼儿与德森的温甜爱意画面,再面对一脸疑惑的小烈,一组画面的切换,没有一字一句,却似回答了小烈的问题。
但当曼儿开始感到对小烈有感觉后,导演也适时的减少并停止了回忆画面的穿插,曼儿要对面的不再是回忆,而是现实中的小烈,而德森遗画里的景色,就成了曼儿回忆与现实之间选择的标志。
如果曼儿怕面对了“他送给你一大片花海”,而逃避,那小烈将那片花海画满整块墙就是在逼迫曼儿面对现实,走出思忆的痛苦。那一片花海——恋之风景,是德森脑海里最后的景象——德森的遗画,是他送给曼儿的最后礼物;小烈也送给了曼儿一次——那整墙的壁画;最后当曼儿走进了那片真实的花海时,她才真正送走了德森。
二、音乐,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是绝对值得细听的。
从电影一开始,就是轻缓忧伤的萨克斯与钢琴合奏的曲子,全片的基调似乎就被定了下来,发展是缓缓的、幽幽的,却动心的。
每每曼儿想起深爱着的已逝恋人德森时,就会响起这类轻缓忧伤的曲子,又或是钢琴配以小提琴,开始随着音乐响起会穿插出德森的画面,很多时候都只是一闪而过的画面,没有什么言语,却仍能让人实实地感受到阿森的那份温柔爱意.....渐渐的,为突出小烈与曼儿的发展,德森的画面不再出现了,但这种忧伤的曲子时却仍在提示着观众,音乐响起时曼儿想的人便是——德森。
而当曼儿与小烈在途中碰上时,响起的轻快变奏的钢琴曲就预示着两人会有点什么了,于是在之后曼儿与小烈的感情有所发展时,也是通过相对节奏欢快一些的音乐来表现。
电影中很多时候演员没有太多的对白,都靠眼神、表情、动作来传递内容,而这些或忧缓、或欢快的背景音乐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是耐听。
三、時間,人物,導演黎妙雪巧妙的抓住了“日记”这个载体,让记忆中的人物與温情和现实中的人物與感情交差并行着。
日記是屬於德森的,從曼兒抄寫日記的過程中,我們逐漸了解到了德森、了解到了他與曼兒之間的幸福——恬静充滿著溫情,而德森本人也是靜靜的、溫柔的,是那麼容易滿足的,看到曼兒的紅裙子就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看到曼兒收拾的冬菇襪子就會感到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
现实中,另外两对人物的关系也在提示着曼儿爱情的感观,老伯伯,一直是躺在躺椅上的,没有什么动作、言语,直到临终前才说的那句“这一生能吃上您做的桂花糕就没白活”,与老婆婆之间的爱就是那么简单、幸福!没有他求!
而小武——表姐张宁的前夫,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句话,这应该是导演安排,执著爱着张宁,终于得回爱人....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这两对爱人之间(即老伯伯与老婆婆之间、小武与张宁之间)互相也没有一句对白,是啊,爱的奇妙就是不用言语也能让人感受到!
不得不佩服导演黎妙雪,她用这么平实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爱的真谛,爱其实就是那么简单、那么实在,幸福也就是那么简单、那么实在......
四、演员
这是一部刻画女性心理感受变化的电影,黎妙雪选用的林嘉欣来演曼儿,嘉欣将曼儿的忧郁、思念、幸福、痛苦、矛盾....心理动作变化都表现的很真切,让人不得不跟随她进入到她的怀念世界里去.....
郑伊健,大家以前看惯了他演的商业片,这次为这部文艺片充当配角,饰演曼儿的已逝男友德森,镜头不多,只在曼儿的回忆和想像里穿插出现一闪而过的画面,伊健温柔的、内疚的、幸福的、忧伤的眼神,加上缓缓柔柔的日记旁白,使得镜头不多的德森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丰满起来,让人着着实实的感受到他的适静、温柔与深情,难怪能叫曼儿久久不能释怀。
刘烨,一直以演文艺片,这次也同样成功的演译了一位青岛的普通邮递员的朴实、憨直,应该是刘烨的本色发挥吧。
其他几位,如苏谨和演小武的那位男演员,也都给人很深的映象。
慢慢观看、细细品味,你会感受到电影里那份满满的爱,那种实实在在的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