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tu__tu(2003-10-22 00:35:59), 站内信件
|
当生命被赋予了情感,离别就变得愁情满怀。然而它又总是脚步坚定,恒古而不朽地轮回于万事万物,无视所有的挽留!
一个生命的逝去,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祈求其灵魂的安息。较之于宇宙,生命的本质微如尘埃,生与死的较量又令其脆弱无比。相形之下,唯有精神似呼才可与天地共存。
一直很景仰钱钟书。倒不主要因为他的《围城》。那是热闹的东西。更多的是他鲜为人知的高尚人品及被生活掩藏的与世无争。这里对此不想多说。想说的是,最后一次在媒介上看到他的名字竟是他安详地躺在讣告里将我们注视。追悼仪式的简洁令人侧目不忍。他竟可以这样清凉地走开,甚至拒绝包括中央在内的所有追悼形式,身边除了夫人杨绛女士之外就只让另一个至亲陪伴……后来看了杨绛女士的一系列追忆文章,开始理解了这个有着高尚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境界。那是怎样的一种超脱,怎样的一种人生感悟!他用自已的方式诠释了离别,这种离别是他们事先约好了的。在他眼里,这也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分开,并没有令夫人感到他的离去。相反,却永生在她的文字里,永生在热爱他的广大读者心里!
和生命的离别是痛苦的,因为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了。所以人们学会了自我或互相慰藉。学会了看透一些现像的本质来重新铸造自已的生活。即使再深的悲哀也只能静待愈合。
那么感情呢?
太爱或太恨,都会过于沉重地成为负荷。一旦转为精神桎酷,那么折磨便容易被拉得很长,最终难逃断弦的宿命。此时你除了别过头去,所有的挽留都是多余。要死要活的样子只会令最后的背影面目全非。不如给对方一个微笑,回去捂被子将所有的伤情随泪水痛快地卸载。
让风尽快蚀平他(她)的样子。还不能随意将伤口拿出来翻晒。最后静待时光之手将之翻页,埋藏……也可能眼下的离别成就了你明天的幸福,那么当回首今天时,再也激不起一丝的疼痛来。
你终于能够释怀……
看看那片舍弃了绿衣的枝叶吧,抱守一颗枯黄的心依然难挡飘零的命运。起初它也嘤嘤低泣。土地温情的拥抱,绵绵将其融入树的血脉,给了它永恒的跟随,跟随那份不老的情结。后来树叶终于明白,暂时的离别,其实是为了更长久的相依。于是,当季节而至,它便纷纷扬扬,持着对根的记忆,踏着离别的鼓点,寻求新生的希望。
将离别看透了,谁说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自然界都如此,更何况人呼?
该来的,终究会来的,该走的,谁也挡不住。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