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tu__tu(2003-10-22 00:35:24), 站内信件
|
看东西的时候喜欢眯着眼,尽力将不大的眼睛再缩小,为了集中视线,也为了保持那种体会和感觉的方式——欣赏,聚精会神的欣赏。
曾听人说过,当一个人进入到更高的一个年龄层的时候,会慢慢地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会,察觉。其实,那不过是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和认知,如果说那是一种能力的话,那便该被称之为是欣赏,对万物的欣赏。
懂得欣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和自身的修养、文化、内涵等等基本的素质相关。可以想象的出来,一个农民欣赏的,只会是成长的庄稼,丰收的土地,简单的思维里地却自由着自己的喜悦。
说到欣赏,不过是说人对一件事物认知的高度所在。女人欣赏的我不了解,我知道,男人欣赏是各有区别的。
有的男人喜欢看花,花的多彩,花的多姿,花的娇媚,无一不是引动人眼球的根本。有的男人喜欢读山,山的高耸,山的逶迤,山的磅礴,似如瞳孔中的深蓝。
明白的知道,我的欣赏,其实就是寻着一种感觉。
没有人不喜欢美的东西,美的事物,美的一切。那是在寻着一种陶醉的感觉,可让人神乱,可以让人痴迷,可以让人在不知所以中找不到自己。
曾经喜欢过的,都渐渐在心底里沉淀下来,厚实的记忆成为灵魂的承载,负着一层轻纱,妙蔓动人的在回味中升腾。那些,如陈年的老酒,时日越久,越是浓郁。
如今,年纪大了些,岁月便织就了一个网,人在网的中央。透过疏密不一的网孔,睁大眼睛注视。注视成了欣赏的方式,极浅的一种方式。
欣赏着尘世浮华中迤俪的风景,比如一些伤感的歌,一些悱恻的文字。
有些歌是会在心底里鸣唱的,虽说自己是五音不全,然而在心里荡漾的时候,歌的调子是准确而又清晰的,没有一丝杂音。歌子会在脑海里徘徊,渐渐的婉如天籁,穿透神经的最细密的地方,再沉淀,再回荡。那是唱给自己听的歌声,一词,一曲,一一悠扬。记得那年去得蜀中的青城山,山路上笛声回荡,声声切切,迷漫在山,牵动着游走的脚步。
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能旷日持久的了,所负着的思想已经随着陈酿的酒发酵,时间检验着文字存在的可能。读美文,一如看着风采各异的女子姗姗而至,伴与身旁,轻诉,低吟。念着的不是那旧日里的曲牌,没有咿呀顿挫,却分明是字字穿心。虽是会感染着我悲伤了,而我不及拭去蚰蜒的液体,又翻下了一页。有些潮湿,也些急切。冥冥中,感受着写下文字的那颗心。
清风徐来,漫卷的淡蓝色的纱帘抚弄,我在不经意间欣赏着,类似于一个灵魂在轻舞,似如嫦娥,似如虞姬,楚楚中风姿妩媚,清幽。随风而流的烟雾配合着,感觉,亦真亦幻。
我在学着欣赏,学着体会,试着把一些久伫于心的感觉抒写。不一定要愉悦的,也许,伤感些会更迷人,更能拨动有些生涩的琴弦。
不曾深想寂寞的由来,已经惯了那种静静的味道,熟悉的味道也许不是那么醇厚,但至少是如烟袅袅的,在轻歌慢曲中,欣赏着……
或者,是在学着欣赏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