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我们的故事>>>>蓝色的眼泪>>境由心造---品茗

主题:境由心造---品茗
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tu__tu(2003-10-22 00:35:09), 站内信件
   海滨的夏夜,凉爽潮湿。莫名觉得品读好文时应该伴以好茶。于是,拿出茶器,自己给自己冲泡一壶已剩不多的“明前茶”。慢饮着幽幽绿茶,沉浸在心灵的文字中,让这份安静从容的感觉涤荡心间。  
   古往今来,茶中滋味,“各领其是”。我觉得我们的一切爱好,茶皆通之。在文人儒士的七件宝中,“茶通六艺”。我们每个人矛盾的心性中阴柔的一面,应是“赋予杯中绿”,而豪放不羁的一面,是应在酒中释然。就像茶类隐,酒类侠,我们每个人的两个“我”潜伏在一套面具下。  
   在淡淡的茶汤中品些个中滋味,在幽幽的绿叶中,明心见性。品茗中去感受“禅茶一味”,感受天人合一,是需要心境去悟,而这境界又是心造的。记得那年在日本的日子里,偶有机会观摩学习日本茶道。老师说日本茶道四谛为:和,敬,清,寂。当时有足够营造这样氛围的环境,心却静不下来。当时想,茶及茶道源于与中国,却发展于日本。我们唐代先人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开河人,我为什么要学习日本茶道呢?别扭。于是,离席而去`。  
   其实无论我们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需要有时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自己被囚的心性,放下商海的种种思虑,不必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必千般思虑百般计较,让自己溶入淡淡的茶香,让香茗穿过喉咙肚肠,澡涤心性。也可放下心头荣辱得失,悲喜心事,来品悟茶苦茶香茶滋味。  
   每每吃茶,都让我忆起我的童年和我的父亲。我父亲嗜茶如命,曾一度决心收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关于茶的诗、词、曲、赋。家人至今笑谈家中只有我陪父亲饮茶,当时觉得味道苦,就加很多糖精。七八岁时,每去商店,就会站在卖茶的柜台前,掀开茶罐的玻璃盖儿,挨个闻一遍,很令卖茶阿姨讨厌。后来印象最深的是上大学后,父亲和我谈起苏东坡时,告诉我在众多文人墨客写茶、吟茶的诗篇中,无人可与苏翁齐肩。苏轼知茶之深爱茶之甚,就如李白嗜酒一般。颇受王安石的影响。苏翁爱茶,爱到将茶比拟为人,写了《叶嘉传》,把茶比喻成一个相貌黑黑,资质刚劲,性情恬然,有济世之才又不怕粉身碎骨的高士-----叶嘉先生。虽然那份怀才不遇深深显现,倒也有值的品味的美境。  
    清朝宋湘题在一个路过的茶舍墙壁的对联最有趣: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流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放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扰扰,驿站迢迢。带不去白壁黄金,留不住朱颜浩齿。富若石崇,贵若扬素,绿珠红佛终成梦。恨怎的?劝你解下几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需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样看来,我们都该“莫放春秋佳日过”,珍惜“最难风雨故人来”。然而,当要我们“放下”时,却是那般不易,于是我们少了难得的精神清爽,总是粘粘腻腻。大胆去给精神冲个凉吧,也许,是用那温热的茶汤。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