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esmore(肖申克的救赎)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0-16 17:48:19), 站内信件
|
一、 西部背景,难以创新。
《天地英雄》立意产生颇早,可以说影片的故事早就在《双旗镇刀客》拍摄的1991年就已基本确定,而那个时代,正是中国西部片甚嚣尘上的年代。
中国的西部片的产生,源自于第五代导演在银幕上的崛起。第五代导演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其对土地一直有一种强烈的记忆,这决定了他们将从西部的黄土地上,开始他们打造影像、表达自己理念的集体创世纪。从《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发韧,西部的荒凉的土地,铺展在中国电影的胶片上,到了《红高梁》(1988年)时,它所获得的国际性荣誉,使电影人充分地体会到西部风情中的巨大功利性价值,从而在中国文艺领空掀起了席卷歌坛、影坛、文坛、诗坛达数年之久的西部热。几乎当年比较知名的导演都有水平参差不齐的西部片问世,像滕文骥拍了《黄河谣》(1990年)、黄建新拍了《五魁》(1993年)、候咏拍了《天出血》(1991年)、张子恩拍了《梦断楼兰》(1992年),等等。
《双旗镇刀客》可以说也是西部片热时的一部跟风之作。这类西部片,虽然《黄土地》是其滥殇之作,但该片仅仅拥有西部片的外形,还没有在情节上具备西部片的特点。真正奠定了西部片基调的是《红高梁》,这个电影的小说原作本来是反映了胶东半岛平原上的事情,但被张艺谋人为地移植到西部的环境里去,使莫言的典型的东部爱情故事,彻底地西部化了。自此之后,一批影片把西部的荒凉的土地作为勾勒人性与人情的虚拟舞台,一些必备的偷情、土匪、凶杀等元素构成了西部片的主要基础,而在这其中被《红高梁》激越起来的用偷情与野合象征着生命力的典型理念,在一部部影片中传扬。何平作为西影厂的导演,身不由已地卷入西部片拍摄风潮,在《双旗镇刀客》中,描写了西部小镇上的一段离奇的搏杀故事。
但西部片日益成为一种概念化的模式,使所有这类影片中的故事总少不了一个风情女人,一个欲望充斥的男人,然后就是以各种不同的故事搭配方式,描写他们在荒凉的黄土地上的一夜风流。黄土地成了人尽可夫的舞台,这里天高地远,没有法律与道德,只有人的原始欲望,与漠漠黄沙、茫茫长河相依相偎,浩荡天地之间,展示着人的所谓本能的碰撞。文人化的书斋想像,在荒凉的西部荒原中,奇怪地交融在一起。这里边有一种文人对自由的渴望,也有一种居高临下观看黄土地的俯瞰快感,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中国西部片日益失去了真实生活的支撑,而成为另类的文人电影的一种符号而已。西部片的单调、重复、远离现实的毛病日益凸现出来,终于被观众厌弃而日渐式微,从此从中国电影中绝迹。
何平在《天地英雄》之前的收山之作《日光峡谷》(1995年),比较典型地显示出西部片的颓势,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可以把这部影片作为西部片衰败的一个标本,从中捕捉西部片没落的残照的光谱。这部影片,描写了一个西部小镇上,寻仇客与一个寡妇的从抵触直到亲密接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细腻,你都会看到《红高粱》中从拒到迎的那种经典的俗套。不断地雷同地重复,彻底地中断了何平的导演生涯,他随着西部片的灭绝消失在中国影坛上。
当他重归导演职位之后,再度拾起西部片的衣钵,妄图重新在大漠上振作西部片的影片镜像,而且他所支撑的电影故事还是十多年前的陈旧的构思,这一切都使得他的电影在新鲜意味上注定无法给人一种满足。从何平退出导演一职的最后作品《日光峡谷》到重出江湖的《天地英雄》,一脉相承着他对西部片情结的执着迷恋,但时代毕竟在前进,西部片中的陈旧的元素即使进行翻天覆地的重新组装,也不可能让西部题材影片推陈出新,焕发青春。而事实正是如此,《天地英雄》中的西部背景,似曾相识,影片的故事情节,只是夺宝护宝的重演,整个题材依旧看不出什么新鲜的创意。
---- 月落波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