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onesmore(肖申克的救赎)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0-16 17:48:19), 站内信件
|
四、 救命舍利,宿命硬伤
影片最后在表现孤城转危为安的因素实在令人大跌眼镜,这就是那个神奇的释加牟尼的舍利子。相信这也是大多数观众在这里失望的原因。
本来一部貌似写真的历史影片,到了关键时刻,却无法自圆其说了,前面设置出的敌对势力太强大了,把导演与角色一起包围在小孤城里,所以,难以为影片中的人物设计出突围的办法,只好借助于那个神秘的宝物来解决问题了。在一部现代样式的影片中,却潜伏着一个中国古典俗小说的宿命结构,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影片中,那个已经被杀死的和尚,在舍利的神力作用下,杀死了所向披靡的安大人,令信奉唯物主义的观众实在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影片最后的字幕,说舍利的智慧的光,从皇宫射出,从此中国唐朝这个伟大的帝国开始了太平盛世。仿佛唐朝帝国的产生就是命悬于这个舍利子一线似的。几代人艰苦戍边的努力,就这样被宿命的命运代替了。如果你要拍一部《大话西游》式的神话片,也未尝不可,但你在前面就没有必要那么神乎其神地表现一路追踪的艰难啊,早知道如此,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宝物拿出来,就可以顺利到达长安,何必还要一路浴血大漠,喋血驼城呢?
五、 日本角色,加盟生硬。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把日本人表现成了协助朝庭缉拿要犯的捕快。令人感到狐疑的正是这个地方,据历史记载,遣唐使多通晓经史,长于文艺,到中国来主要是学习汉学,但在电影里,这个日本人却被朝庭委于重任,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唐朝朝庭难道真的朝中无人,必须逼迫一个到中国留学的学生担负起追捕中国要犯的使命?
不排除把日本人设计成一个古代警察的角色,是为了拓展电影在日本的市场。而对日本角色的衷爱,也可能反映了何平内心里独特的日本情结。回想《双旗镇刀客》在日本夕张国际惊险和幻想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从而使默默无闻的何平一鸣惊人,都可以看出日本市场在何平心中的重要程度以及潜在的感恩戴德的回声效应。在这一种复杂的心态的左右下,一个日本英雄横空出世了,他在中国辽阔的西域土地上,上演了一出与姜文扮演的校尉李对决的双雄绝唱。
然而正是这种猫与鼠游戏般的穿着古装的警匪戏中,牵强附会地把一个日本人安插进去,但纵观整个影片,他的日本人身份,并没有使他有发挥任何的作用。他所使用的是中国的功夫(因为他十三岁就来到中国),所以他定位的日本角色身份,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民族特点。这是电影塑造人物粗疏造成的?还是这个角色就是为电影的市场效应而凭空插进去的?也许只有导演知道了。
---- 月落波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