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hx988(土炮)
整理人: dhx988(2003-10-15 14:01:16), 站内信件
|
近几年,随着空调进入家庭,空调病的说法便不胫而走,使得许多人想装空调,却踌躇不前。家用空调机的制造商了解到顾客的这种心理后,便投其所好,及时推出了所谓“健康空调”的新款式。其具体措施是:多重过滤,除去空气中 的大小颗粒物和异味,并采用所谓的“光触媒技术”来吸附因室内装修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然后,再加设一个负离子发生器。
那么,这样的措施是否就足以保证人的健康,使之成为“健康空调”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空调病并不是空气过滤得不好或是室内有异味而产生,而是因室内空气不新鲜所致。为了节省能源,空调房间大都门窗紧闭,与室外的新鲜空气隔绝。因此,室内缺氧,多余的碳酸气排不出去。众所周知,足够的氧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第一要素,也是抑制空气中细菌繁殖的重要条件。那么,空调室内人员所需的新鲜空气从哪里来呢?大型建筑物的集中式空调靠空气处理机强制加进新风;以前的柜式空调机多用于公共场合,制冷量均在10 k W以上,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备有新风道接口;而窗式空调机则以诱导方式、按一定比例从窗外吸入新风。可是,当空调机进入家庭后,新风的重要性被许多制造商抛到了脑后。
在家用柜式空调机上,新风道接口被取消了,变成了完全内循环的空调方式;为了消除旧式窗机噪音的困扰,出现了分体机,其室内机已脱离窗户挂上了墙壁,将窗机诱导吸入新风的功能给“枪毙”了,同样也变成了完全内循环的空调方式。所以,不论你家用空调机如何改进,若不引进室外新鲜空气,怎能不得空调病?说句大实话,空调就是以牺牲一定的健康条件去换取身体的舒适,因为即便混入了新风,也达不到门窗敞开空气自然对流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其利,就必有其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对于空调而言,利就是舒适,弊则是空气的新鲜度差。世上哪来既舒适又有利于健康的“健康空调”?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就把“少用空调、增强通风”作为今后建筑物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空调的负面效应。如果家用空调机的生产厂家真正关心用户的健康,对于那些无新风功能的空调机,就应当坦诚地提醒用户:“本空调机无通入新风的功能,请用户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或另装通风机向室内鼓入新风。”我奉劝家用空调机的生产厂家切莫妄称“健康空调”!只有像最近一些厂家所做的那样,加一根新风管道,把外面的新鲜空气引进来,才是正道。不过,此种办法比之窗机的就地吸入方式,却显得笨拙了些。
至于所谓的“光触媒技术”,乍一听,还真觉得很玄妙。我们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某品牌的室内机之下有几股光柱照到一块板上,它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该技术是伴随空调运行过程而实施的。笔者有些纳闷,难道室内机中还备有发热的光源?通过实地考察和阅读说明,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光触媒技术”并不发生在运行过程中,而是说机内有一块特殊材料制成的格栅板零件,可吸附因室内装修而产生的有害气体。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吸附能力就会下降。此时,可取出该板,在阳光下晒一晒,便可恢复吸附能力。哦!原来不是在吸附有害气体时需要光来当触媒,而光照只不过是吸附板获得再生的一个条件罢了。按严谨的科技语言逻辑,吸附作用与触媒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触媒也者,应当是过程的参与者,因此,光触媒的说法很不确切,只能说吸附材料可以光再生。厂家在这里标榜所谓“光触媒技术”,那就有点故弄玄虚了。
再说,让用户把吸附板定时从机内取出来晒也是做不到的,难道你们厂家有能力为散布各地的众多用户服务到家吗?要知道,免维修是家用电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准则,故取出再生,绝非上策也。
再就是负离子发生器。这本是一种可以独立安置的产品,现在放到空调机中必然会受到诸多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况且,真有用的负离子是负氧离子,没有新风供应的空调室本来氧气就不足,负氧离子的数量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说,空调中增加负离子发生器实际效果不大,主要起一个安抚用户心理的作用。何况,买一台带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空气静化器,不过三、四百元,而买一台“健康空调”比买一台普通空调要贵上千元。买哪个更合算,不言自明。
希望空调机的制造厂家要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的产品,莫哗众取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