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杂谈纵论>>[转]武门初窥(四)

主题:[转]武门初窥(四)
发信人: xiny0188(掌心雷)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7:55), 站内信件
武门初窥(四)合道篇(网络版)

  “武”与“道”相结合而成「武道」。武与道相合是一种必然性的
结果。习武者先求心体合一,而得与自我相处的自在如意;其次求与人
性相合,而得与人相处的自在如意;最后求与自然相合,而得天人合一
的自在。

  心体合一是一种肢体配合的练习成果,当每一根肌肉都能随心所欲
的运动,身体动作即可由拙而巧,而渐入大巧若拙之境。武术是解决人
与人间冲突的一种工具(止戈也),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武
者应有的风范,故武者应与人性相合而直指人心。当一武者具备心体合
一的修行,并有与人性相合的气度时,其已具大威能而可为一方之霸主
。此时应更进一步与道相合,顺天应人,以达智慧圆融,无碍自在的境
界。

壹、论拙巧
  行走是个看似容易的动作,然而婴儿自爬至走,由走而跑,却要花
上数年的功夫才能稳定的达成这些动作。同理,练拳是个繁复的过程,
一个看来简单的单招,可能要初学者花上数月甚致数年的练习与改正才
能达到圆转如意、一气呵成而又正确无误的境地。身形、步法、手的位
置、脚的落点,从前式的转换变形到定式,每一个小动作、小细节皆有
其武学上的意义存在,唯有透过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才能渐渐熟中生巧
。这些细节动作能于练拳过程中清楚的交待,并能得知其用法,则巧处
自得。

  以平淡的太极拳预备式为例:全身由标准立正站姿,胸大肌向内缩
成涵胸拔背之姿,而因涵胸使两手掌由原贴裤缝放置而成掌心向后,掌
背向前。重心右移,收右胯而使身体右转45度,顺此势以左脚尖为轴,
左脚跟向外开45度,而使脚尖向正前方,脚跟向正后方。右脚微屈,
再顺屈膝之势,左脚向左移一肩宽。重心左移,收左胯使身体转正,同
时右脚亦以脚跟为轴关门转正,重心移至两脚中央,而成双重混沌无极
之势。

  不过一势「把脚打开准备练拳」,做来细节颇多,但却是一个大巧
若拙的动作!在应用上,设敌立于我左侧而以手推我肩,收右胯以蓄劲
,同时涵胸、转身以卸其劲而引带落空,左脚随收胯之势插入敌两脚之
间,我脚掌扣其左脚跟使其无法脱逃,右脚踩下发劲,重心左移而左肩
顶出(藏左肘撞、左手撩打下阴、左掤),视肩撞点与敌重心之关系而
决定让对方向上抛出、向后直飞、向后挫倒或受左掤之力右右翻倒。其
他尚可有:跪左足而断敌左膝或一开始即顺敌一推之势右侧身并起左脚
直接击打敌下阴等多样的变化。仅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即可有如此精采妙
用,更遑论其余!

  武术练习使一个习武者肢体动作由拙而巧,使心灵由粗放而细腻,
此即神秀云: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放下身上不必要的负担,揩去心中的灰尘。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广泛的学习而不断的思辨,追寻事物的原理,同
时一方面要抛弃「人家说、老师说」的限制,去除「想当然尔」的惯性
思想,体悟品尝自己的心得,以与武术的道理相融合,大巧若拙的境界
自会出现。


贰、论心性
  武术与兵法皆为精准应用时间与空间的一门技术,差别只在尺度的
不同。兵法讲究攻心为上,武术亦然。除了肢体的攻击外,心理战亦是
决胜的关键之一。能以一敌众,具劈砖破瓦之力,仅为匹夫之勇尔。盖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善战者能创造对己绝对有利之形势,
在绝对的胜算下出手,自然不需智计变化,不需勇破三军。且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上乘的武者是以雄厚的武力为后盾,但不轻启战
端,务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亦即:需要动手才能解决事情的话,代表该
武者尚需多加修炼!

  心性之用,可操控他人于股掌之间。为避免本文为人所滥用、妄用,
此处略做节删,请诸位见谅。唯前后文的对照,应可略见节略处之意涵
矣!



参、论合一
  身心能够合一,已具相当高之破坏能力矣(如李书文之流),能进
一步与人性相合,则其势可左右一国之兴衰(如蒋介石、毛泽东之流)。
但不管是具备哪种能力,因为“能”,所以才会有「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的感慨,因为能,才有要做或不做的选择权利。盖杀
之极矣应属修罗。修罗之能,帝释亦不堪其一击!修罗能打,修罗耐打,
更可怕的是:修罗不动心。修罗心中根本无残忍、慈悲、爱恨等观念,
祂只知:破坏!然而武自止戈而生,止戈未必一定须要破坏,武的目的
在解决纷争,能生能杀方是真正的武者。能杀而不杀才是真正的德性。
能杀而杀只是霸者之格局(如秦皇汉武),能杀而不杀则是仁者。孔明
七擒孟获而不杀,故能以德服人,是以仁者无敌!也因能杀,故能「放
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能杀的人,连屠刀都提不动,能力有限,仅能
求己身之保命,无力他顾矣。拿不起屠刀,如何放下?

  什么时候该拿起屠刀?什么时候该放下屠刀?拿起屠刀做什么?
放下屠刀做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须靠智慧。故修罗众在面对「波若
波罗蜜」时亦会败阵下来。智慧并不是一句空话!常有人做事好称「替
天行道」,笔者常会怀疑:人常常连自性都不己知,如何去阐释天心?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顺其自然之谓道。
无法了解自然演变的趋势进而掌握自然的运行,则道远矣。道本无言,
知道者自会行道,不知道者亦在道中自行,“自然”二字乃是「自己就
是这样」,不需多加阐释,故「替天行道」四字少说为妙,说出来反成
掩饰自心欲望与忿怒而自以为是的借口。

  能力唯有德者居之,成而不为己有,得而不为己用。能力愈大,愈
能为大善,亦愈能为大恶。如掌握炸药技术的人可用于开山造路,采矿
碎岩,但若落入无德者手中即为杀生害命的工具。故愈具大威能者愈须
具大德性,德性若无法与能力相匹配,将会成为祸害之源头。具大能力
者需放下一己之私,为众人谋利,即 国父所云:「有千百人之力者,
服千百人之务」。如佛因证入众生自性,而众生与我无异,故能放下小
我一己之得,四处随缘开示,共谋众生心灵心量的长进。能力来自不断
的自我修持,藉不断的自我观照以明自性,进而与他性相合,证入众生
自性。因知己知彼的正觉(无偏差、无私心的观察以明觉事物真相),
而以圆融的智慧,谋求双赢之道,化解世俗零和胜利的纷争。练气者云: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合道归一」。我们内在
以将心比心的如心之「恕」,取代心非己有、心为情欲奴隶的「怒」,
以追求身心的合一。进而于外在以大平等心,追求人我一也、物我一也
的天人合一,内外相合,无内无外,即为无上(因为平等故无上无下)
正等(真正的人我平等、物我平等)正觉矣!故可曰:

    入修罗道,得修罗力,能杀而不杀,见性自在;
    体无量心,发无量愿,常照而忘照,无内无外。



----
    


★★★★★★★★★★★★★★★★★★
★ 笑  天 下 風 雲 出 我 輩       ★
★   傲  一 入 江 湖 歲 月 催     ★
★     江  皇 圖 霸 業 談 笑 中   ★
★       湖  不 勝 人 生 一 場 醉 ★
★★★★★★★希望的城市快樂的市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