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reative-cn(Johnny)
整理人: zendewangwei(2003-10-17 17:48:09), 站内信件
|
82年7月,生于郑州。
生于80年代的我,虽算不上最早的一拨,却也是计划生育的第一代实验品。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时代的夹缝中,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说,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生力军。当时是无限的憧憬2000年的来临。没想到接力棒直接传到了下一代。我们被遗忘了。我们不知道我们昨天做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明天应该去做什么。不过虽然上下都不接纳我们,但我们是唯一了解他们两代的人。
小时侯我们玩跳猴皮筋,用一根橡皮筋叉在手上翻五角星。
我们乐此不疲的滚铁环、扇洋片、收集香烟纸、糖果纸;对我们来说最好吃的是可以用家里的凉鞋和破铝锅换的打靶糖、牛皮糖。我们也吃过一种来自上海的糖果,它的上面有白色的兔子,拥有一张这样的糖纸可以换很好的一颗或者几颗三花玻璃弹子。
稍大一点的时候,有的孩子家有了一种可以接在电视机上打的游戏机,男孩疯狂的迷恋魂斗罗、坦克,女孩子则比较在行马戏团和超级马利。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这一届人特别多,不是说独生子女了吗?但是我们仍然觉得什么都紧巴巴的。
我们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升学,就业形式,还有父母下岗的麻烦。
但是70年代的人仍说我们是享福的一代,老人也说我们是天之骄子。
80年代后期的看我们是古董,我们没有资格去小资,我们没有办法去摇头,我们怀旧被人说成无病呻吟,我们新潮被人说成不伦不类,我们喝茶也喝咖啡,我们活得象鸡肋,只是默默的存在。
80年代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没有一个特定的类,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准新新人类诞生,我所写的,只代表生于80年代初出生的我的生活状态。
首先,我们不得不说一下,改革开放的大潮在80年代初席卷而来,而这一代,正是在这个变幻莫测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孕育而生。
80年代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至少零花钱够用。
太小的事情我不记得,不知道是故意不记还是的确记不得,总之只是隐约记得,长辈对这一代人特殊的呵护与疼爱,因为我们是第一代所谓的小太阳。
3岁左右,父母上班忙,幼儿园的生活只记得被院子里的叔叔阿姨接送了许多次,幼儿园里的饭不好吃,午睡的床太小又太高。后来爸爸最小的妹妹,也是最疼我的小姑姑来我家担了临时保姆的角色,那年她16岁。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调皮在小姑姑做饭的时候非要逞能,结果拿刀差点把自己的右手无名指切下来,而小姑姑也被我吓了个半死,后来送到医院之后,只记得医院里的拖鞋很大,我的脚很小,床单很白,打了麻药之后醒来看到很多血。不记得疼……但手指上的疤看起来是要带一辈子了。
还有件印象极深的事,小时候有关节炎,每次阴天下雨,就疼的厉害,每次都把爸爸妈妈和姑姑心疼的要命,爸爸单位的医务室的奶奶也是次次都被我的哀号喊的落泪……可能就是从那时起,我特别的怕疼,特别的怕打针,特别的怕到医院……
4岁起,身体素质慢慢好起来,姑姑要继续上学,而我则被送到近郊姥姥家,姥姥和姥爷很疼很疼我,所有的好东西都是给我吃,直到现在也是,也可能是这个原因使得我的表姐对他们很不满意吧。我想如果不是有次掉到鱼塘里,姥姥知道之后心有余悸,立即把我父母召回,或许会在姥姥家上完一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吧。
5岁时,被父母送到学校,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在坐和台上面对黑板被罚站的一共几十个比我大1至2岁的学生和老师、父母的目光,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考试,很庆幸,我通过了,而且非常顺利地入学了。第一个星期,我做为试听生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年龄小,个子小,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替自己不值,因为不管到哪里都是跟在一群比我大的孩子后面,我想父母当时也会很难过,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占尽了优势,那大概是第一次感到无助吧。当然,这些无助在一个星期后完全消失了,我坐在了第一排,而且一坐就是9年(到初中毕业),直到后来再也不想坐为止。
大概我们是第一届念的九年义务制,所以什么都是头一遭,什么都是实验版。记得课程很难,每天有很多作业要做,可老师说了,我学习很好,不用留级。我想如果当时留一级,或许我将又是一个我。
小学六年,换了3位班主任,周围也会有一些朋友,可毕业后就没了联系,也许注定了我的这种性格,缺少持久、稳定的因素。当然,不能否认,也跟我考的学校与他们不同有关。
11岁零9个月,我上了当时金水区一所很著名的重点中学,但不是考上的,因为差了两分。可因为人事关系,我依旧上了重点班,遇到了让我值得记一辈子的班主任,她是教英语的,这或许是我之所以直到现在还对自己语言天分很有自信的原因,因为她,让我认为学外语其实是件极其简单的事,我想我当时好好学习,我想我的英语水平现在应该不可估量,因为她让我相信,我有这能力。
初中三年,喜欢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只因为他跟我的一个玩伴很像。而且班里有一位跟我名字只一字之差的学生,而这些,似乎完全在我意料之中。
三年中,交到一位好朋友,可我直到现在还认为她的性格在当时仍是我无法接受的,就是这样,还是成了朋友,而且我自始至终认为朋友可以有很多,但知己不可多得,现在也是。
初中毕业,曾经预想的炸学校的事并未成为现实,反倒日子越久,越想回去再重温当年的日子。
……………………………………
中间跳过很大一部分,因为琐碎,因为平淡,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以记忆。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遇到了2位死党,我们各自性格不同,可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我的知己不多,所以把她们看的很重,这或许也是为什么7年来我们一直关系都很好的原因。其中一个昨天飞去南非,继续上学去了,呵呵,不管她如何选择,带走的都是我的关心与不舍,祝愿一切平安。
……………………………………
终于,恋爱了,分手了,长大了。
如今20出头的我,可以客观的面对这个世界,有很多朋友,虽然多数是因为网络而结识。他们都很好,在这个世界的不同地方从事不同的事情,可重要的是,他们是我的朋友。他们说,我很要强,有时也很逞强,我很懂事,有时也太过理智,我很单纯,但有时又很难琢磨。他们还说,累了吧,好好找个男人来爱吧。
我笑了……
生于80年代的我,如果人生有100年可以活,我活了1/5,如果有80年可活,我活了1/4,不再往下算了,因为我是我相信自己可以长命。
80年代的我们,活着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我始终认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活着,是老天的眷顾,可怎样活着,便是自己做主。
-----------------------------------------------------------------------------
后续:
原本想按年龄把一年一年的经历都简短写一下,可已经又在电脑跟前坐了两个钟头,老妈早已提醒N次让我休息,所以没办法,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将记忆比较深刻的写了出来,其实值得纪念的还有许多,但我想如果全写出来就不止这么短短两千多字了。放在这里,可以让同样生于80的人们回味一下自己。我不是一个喜欢将自己的隐私公布于众的人,也许有些无聊的人会说我哗众取宠,谁不尊重就请你闭嘴或者OUT。
或许有时间,会将未完成的完成。
---- Johnny
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更多精彩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