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杂谈纵论>>[转]武门初窥(二)

主题:[转]武门初窥(二)
发信人: xiny0188(掌心雷)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7:55), 站内信件
        武门初窥(二)
         内 篇

  内与外的差别一般可能会从气、形等观点去考量,而认为内
家重气重柔,外家重形而刚猛。但,太极图上的双鱼是相互嵌合,
阴中藏阳,阳中含阴。内家拳与外家拳都有刚有柔,内家重气,
外家虽不太谈但在锻练上亦多有包蕴。本篇所谈的“内”系指由
粗糙而至细微,由直接思考而达间接思考的一个转换的过程。从
微观的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习武者从初习武时对外形的要求,会
随着功夫的着熟而慢慢的进入内心的思考,即动作上藉由不断的
练习由拙而巧,再进一步透过思辨的过程而达大巧若拙的境界。
自巨观的总体而言,武术从最早的求生存(猎捕野兽食物、部落
战争)的直接性攻击目的,进一步因哲学思想的演进,将武术融
于哲学思想中,而以间接性的手段达成使用者的目的(不一定是
攻击破坏)。

  不可否认的,除了哲学思想,气的冶炼亦是内家的一大特色。
本文先对内家的思想进行探讨,继而介绍练气的原理,并对气劲
之间的关系做分析。

壹、论思想
  若要说中国武术与其它民族所发展武术有什么差异,那最主
要的应该是在于武术发展的思想。道家思想起源甚早,但内家拳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某位先民在一次实战
中,因为承受不住对方的压力而让开一下,不料这一让开,竟使
对方重重的跌了一跤。就是这一跤让该位先民开始思考道家「反
者道之动」的精神,要打人未必要直接攻击敌人,舍弃硬格硬架
的顶抗反更能轻松的获致生存。也因此,道家的思想逐渐被融入
武术之中。

  太极图中央是一个迂回曲折的正弦(sin)图形,太极图的外
围为一圆形。这异于传统上的直线式思考模式。在传统上,武者
想打哪就直接打哪,进入哲学式的思辨时则不然,一切先研判对
方的思考模式,要先让对方无法达成目的,且使对方想不透我的
目的,这就是一种迂回。故敌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即侦知其
意图,从而移形换位,先其而动,将其引进而使其落空,并挫断
其根,让对方目的完全落空,且陷入不知会遭何待遇的恐慌中,
剩下的就看要不要打,要不要发出,要取其性命亦或断手折足?
故单纯的外家目的性极强,而内家则是无为、无目的。笔者常言:
太极拳是一种因果拳,对方要下第几层地狱完全是由对方自己决
定,吾人只是顺势变化而已。


贰、论原理
一、气的定义
  气是以什么形态存在?这个问题一直为人所争议。科学昌明
至今,对气似乎未见较完整的报告提出。但回头看看科学的发展
史: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富兰克林放风筝对电做实验,中间经
过了多少年?有形的物质相较于无形的能量是好研究多了。武术
上亦然,手脚招式的成就比打坐养气容易看到成效,谁练成了气
谁没练成,光凭肉眼实在难以判定,因此就常可看到假气之名而
做:两手吸玻璃瓶、打瓶口破瓶底、空手摸烧红铁链、把一群弟
子隔空吸发的秋风扫落叶、....等江湖把戏的表演,严重扭
曲了一般人的观念。不过,若能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气应该不
是这么的神秘,气功的锻练对身体亦仍有其极限存在。

  事实上,气即为神经电流。武术在“外”即为对运动系统(肌
肉与骨骼)的锻炼,在“内”即对神经系统的锻炼。内外皆能由
心控制,身心才能合一。人体内神经密布,而控制了身体诸多机
能。脑部可透过神经元对体内各组织下达许多指令,如微血管的
扩张、肌肉的动作、.....。故练气者云:“意到气到”,
练气时会如蚁行、会痒、会热等其实皆为神经电流通过时影响到
了各受器(如Ruffini小体、Krause终端球体等)而有各种「幻觉」
发生。

  电流通过空间时会产生磁场,亦即神经电流在身体内流动
时,会在体外产生感应磁场,此即为“外气发放”,当神经受到
外在磁场感应产生感应电流时,所产生的感觉即为气感。另外运
气时可使微血管扩张而发热,故对温差的变化感觉亦为气感的一
种。神经电流因频率的不同使人有舒服、憎恶、难受等感受,而
有清气、浊气之分,人体所能产生的电压强度、电流强度即为功
力高深与否之研判指标。

  当透过意志力的锻炼,而能控制周身各神经系统时,想想看
若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皆能受控制,那心跳速率都可自我调整
了(止脉停息....)

二、气的锻炼
  内气的锻炼不外乎透过呼吸的练习及意念的专注(守丹田)。
练气分有为法与无为法两种。此处对其运作方式做简单介绍,以
供读者明白其运行经过,但若无老师的指导,请勿自行修持!

  有为法的锻炼方式系以吸气、提肛、鼓腹、闭气等方式(进
武火)对下丹田加压再加压,强化丹田的纳气量,待加压至一定
程度时,以意念开始导引,自丹田向下到会阴,通过长强进督脉,
经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汇,而下眉心达人中。继而以舌
头(天桥)抵住上颚往下接任脉,自承浆通过食道(十二重楼)
到膻中、中皖等穴而回到丹田,完成小周天的运行。此过程于道
家称为河车倒运,在佛家称法轮常转。修持此法者,小腹会较为
凸出,身体的筋膜会腾起,身形会发福。

  无为法的方式则系先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
之方式,关闭对外通连的各感官,以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境
地,减少神气的耗散。其次透过静定的功夫,收摄地球的磁场(地
气)、宇宙各星体所发出的辐射线(天气,与前述地气合称天地
灵气),如母鸡孵蛋般在体内某些部位温养(上丹、中丹或下丹)。
当丹田内气充电饱满时,则会溢流而出,如水势就下,顺势而流。
须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自然之道在于平衡。电压
会从高电位处流向低电位处而达平衡,热能会从高温处流向低温
处而达平衡。练气者以丹田为发电场,慢慢的把电流发向全身。
气脉实无通不通之分,只有电阻高低之分。当身体紧绷、吃了太
多肉而体内毒素过多、生活作息不正常、...等都会影响神经
电流的传导,电阻值会升高,须加以高电压才能通过电流(打通
气脉)。故郑子太极拳会特别强调要松,盖因松才能降低神经传
导阻值,使气流周身而达养生之功。无为法藉由放松、无为,任
由气自行在经脉中行进而逐渐让气通达全身。此法修持至一定成
就者,身材会较为瘦削,双眼常会瞇成一线,但睁开时则会精芒
爆射。

  有为法的练功方式纯以意导引,进境甚快,但若注意力不集
中或受到惊吓,则易岔气而走火。当妄念欲念过重时,又易生诸
多幻象而入魔,是一种高难度的功法。无为法虽进境较缓,但安
全可靠,不易发生危险。事实上,有为法是以无为法做基础,中
医对各经脉的走向与功能亦系透过无为法的锻炼与观察而得来
的。

  在修持达一定进境时,身体能量会愈来愈强,能量密度会逐
渐变高。植物透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转换为葡萄醣的形式储存。
人体则是把这些能量转化为内丹储存。什么是内丹?其应该如同
电鳗放电的原理一样,电鳗的骨骼结构如同电池一般。同理,练
气者可“练精化气,敛气入髓”,把能量(气)转换为化学物质
(骨髓)储存在骨内,一方面改变骨骼强度与密度,另一方面可
随时依需要释放出能量,此即伐毛洗髓之功法。这些高密度的骨
髓在受高热时及会成为“舍利子”,不过温度若太高,则舍利子
结晶又会被破坏而无法形成。

三、练气的功效
  练气一方面透过对呼吸的训练,活动到所有的肺泡(参见外
篇论基础对涵胸的讨论),而增加了血中的携氧量,另一方面可
逐渐提升神经电流的电位强度与电流强度。其在武学应用上所造
成的功效为:
(一)扩张血管,使养份与氧气供应量增加,而让肌纤维能充份
   发挥其所有功率。
(二)提升神经元动作电位强度,增加肌肉收缩力量。
(三)使感觉更敏锐而更易于协调肌肉合力方向。


参、论气劲
  气劲一直是武侠小说中的热门话题,有人曾以抽甩湿毛巾为
例解释“劲”,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恰当的例子。盖抽甩湿毛巾是
利用惯性作用,而使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方向所产生的效果,重点
在于「力量集中于同一方向,而未有其它方向的分力」,其与“劲”
关系不大。
  一武者所发出的攻击通常包含力、劲、气三种成份,其作用
方式说明如下:

一、力与劲打击效果
  力与劲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勉强而言,其差别在于传递速
度的问题。我们以挥出一拳击打目标为例说明:

  当一拳挥出触及目标物时,其所携带能量为质量(拳、臂甚
或再加上上半身的质量,视此人对整劲的体会程度而有所差异)
乘以速度的平方之半。在触及目标物后,此能量改以压缩波的方
式传递,且因行经区域身体组织的吸收而逐渐变小而终致消失。
当速度值高时,冲击波的波长短,频率高,所作用的区域主要在
于体表,会造成皮破肉绽、筋断骨折的效应,我们可以概称此为
力的表现。但若中间经一物体适当的缓冲后,此冲击波的波长变
长,频率变低,可深入到较深处的脏腑,造成内伤。我们可以概
称其为“劲”。若此波长恰于该内脏形成驻波,则内脏就会被震
烂。如警察刑求犯人时会在犯人身上放置一本电话簿(缓冲物)
以铁锤击打(频率较高的冲击波)之,由于电话簿的缓冲,使该
冲击波波长变长,而造成内伤。

  在此认知下,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刚劲”与“柔劲”的差异。
所谓的柔劲是指在与目标物间的距离极近或无距离时,以身体自
下而上各关节的肌肉收缩力量总加后,所发出而传达至目标物的
冲击波。由于身体各关节本身就是天然的缓冲机制,故所产生之
冲击波波速慢、频率低,所作用的效果大部份为内伤。刚劲则是
指在与目标物有一段距离的情况下,充份的利用加速度所产生的
能量以击打目标物。在触及目标物后,各关节肌肉仍如同柔劲发
出方式持续收缩发力,而达多重打击效果,不但会造成外伤,亦
会造成严重内伤。

  不管刚劲亦或柔劲,其劲道可以有好几重(视使用关节数而
定),可以有多种组合打击方式:可以让目标物先向下挫再向后
飞或先向上提再向后倒....视使用者心情而定。

二、内气打击效果
  除了物理冲击波的打入体内,神经电流亦会随打击者之心念
干扰对方的神经系统。试想:打击者所发出的神经电流频率若为
收缩血管之用,则组织无法受到血液加温势必逐渐冷却,然后该
神经电流再延静脉方向作用而朝心脏方向前进,受打击者的感受
就是:寒气逐渐向上逼来。此时若该位受打击者亦能控制其神经
电流,向下发出扩张血管之信号,并将该负面的能量传导出体外,
则组织将朝反方向(动脉流动方向)再度升温,感觉上就是寒气
被逼出体外。再引伸下去还可以有相当多的讨论,不过其并不在
于武学的范畴,故就此打住。



----
    


★★★★★★★★★★★★★★★★★★
★ 笑  天 下 風 雲 出 我 輩       ★
★   傲  一 入 江 湖 歲 月 催     ★
★     江  皇 圖 霸 業 談 笑 中   ★
★       湖  不 勝 人 生 一 場 醉 ★
★★★★★★★希望的城市快樂的市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