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ny0188(掌心雷)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7:55), 站内信件
|
武门初窥(一)
外 篇
任何一门武术,皆是由外练入内,由粗糙而达细致。外是内的根基,没有外的基础
苦练,是绝对练不到也无法体会到内的精髓。以下即对武术的各项外在表现,从基础事
项,到练功禁忌,以至锻炼的原理做一介绍。
壹、论基础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外家功夫所着重的是实体的肌肉、体骼的锻练,而
外形锻练的基础则在于形体姿势的正确。中国武术相当强调姿势的正确,而为一切拳法
套路的基础,如下盘马步的扎实,上身的涵胸、拔背、沈肩、垂肘,这些姿势的成
因皆是在实战的考验下所累积产生,而在现代则可自人体工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
一、下盘基础
人体的动作系透过骨骼的支撑与肌肉的拉牵而达成。当欲保持某一姿势时,即由肌
肉之紧张而生收缩力以与由外所施加之力(如重力)取得平衡,这些平衡的基本条件在
于骨骼需固定于一定范围之内,故立姿时,数个可动关节重迭(踝关节、膝关节、
髋关节等)其相互之间的重心会排成垂直线,而关节回转轴若处于此垂在线时,其重心
最为稳定。
处于平常立姿时,因各关节轴均在重心在线,肌肉的收缩力只需具有足以防止重心
线前后方向的摇晃即可。而此种机制又靠内耳迷路(平衡感之感官)来不断回馈修正(
feed back )来维持立姿的平衡。这种状况下虽最为省力,但在受到外力推或拉时,容
易因反应时间的迟滞,造成重心的偏移来不及修正而倒下。是以,有人即提出:在立姿
时即利用肌肉来站立,肌肉不只是修正重心,而是直接用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如此则不
管何时有突发的外力影响,身体都能实时去承受。此外,一般立姿有重心过高而容易倾
倒的缺点,在换用较低的姿势、较开阔的“底盘”,可降低重心,并增加有效的反应时
间。
人体之肌力虽是肌肉收缩力量,但也是与关节角度相互合成的作用力。以手举哑铃
为例:当前臂与上臂之角度为30度与150度时,可能已动用了手臂最大的肌力,当它成90
度时,可能只动用手臂最大肌力的75%,因此吾人可说90度时是肌肉收缩力量与关节角度
最佳的配合。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知道为何各家武术都强调马步,且南拳尤其着重四
平大马(两大腿及两小臂与地面平行)。
下盘的练法有许多,如:四平大马、金鸡独立的吊脚椿、弓箭步、麒麟步、...
.等,由于本文旨在对练功原理做探讨,在练法上此处不做介绍。
二、涵胸
涵胸是胸部略为内涵之称,乃系由锁骨前之胸大肌往内收缩而完成之姿势。涵胸可
使两肩由原外张而使后背琵琶骨明显凸出之状态,变为一片平坦(两琵琶骨与脊椎骨成
一平面),在往后倒下或撞击物体时,可使压力平均分布,不会集中在凸出点而造成凸
出点附近组织受伤。
涵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内脏的运动。盖呼吸动作系由横膈膜上下移动改变肺腔肺泡
压力而达成。在一般的扩胸呼状态下,外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方拉起,胸部因此而扩
张,将空气由外吸入肺内,此种呼吸方式肺部中央与中上部的肺泡较常被用到,笔
者把这种呼吸称作「横向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仅运动到了肺脏。而当涵胸且做腹式
呼吸(丹田呼吸)时,涵胸限制了上半部的肺泡扩张,横膈膜被迫更为下降而压挤腹内
各脏器,使大小肠等较柔软而易移动的器官向外鼓出,这种呼吸方式使靠近横膈膜的肺
泡均匀的被运用到,笔者把这种呼吸称作「纵向式呼吸」。在纵向呼吸过程,体内脏器
之间会随呼吸而相互挤压按摩,而达「内脏按摩」之功。
腹式呼吸事实上仍是由肺呼吸,丹田并不会呼吸。有许多人错解了丹田呼吸的生理
现象,而用“胃”去呼吸(空气由食道进入胃中),造成了胃病、放屁(空气跑入肠中
)、打嗝等诸多不正常的症状。
三、拔背
拔背系指脊椎向上挺直的动作,其应与收下颚一齐做到。脊椎纵行于体干之背侧正
中线,是支持体干之主要骨骼,由32~35个重迭之短圆柱状的椎骨构成,椎骨由上方之颈
椎、胸椎、腰椎愈下方愈强大,而从已骨化的荐骨、尾骨再度变为弱小(荷重从上往下
增加而在第5腰椎骨上最大)。椎骨内接有脊柱管,管内有神经。人体脊椎是由椎骨一节
一节地接合而成,每节骨间均有一椎间盘,其功能在于减少脊椎骨间的摩擦,增加脊椎
的弹性。
脊柱略呈S形,若此生理弯曲不存在,则人体由高处往下跳时,其冲击力将直接施加
于脑部!但由于此S形的关系,当脊椎在承受力量时,其作用力会在弯曲处会造成应力集
中的现象,使脊椎异位。当异位点压迫到神经时即会造成腰背酸痛的情形。更严重的话
,会发生椎间盘脱出的现象,而形成骨刺。
当体干呈“涵胸拔背”的状态,使脊椎成一直线,让受力点节节下传,即不致造成
应力的集中点,而渐次由髋关节、腿传导达地,反之亦然。另外,由于胸椎是不可动关
节,而腰椎系属可动关节,上身的转动系透过腰椎而达成。腰椎是受力最大的地方,在
可动与不可动椎骨交界处最易发生异位的现象,保持脊椎骨成一直线的状况,可避免横
向剪力的产生而造成异位(此种运动方式即为腰转推磨式)。
四、沈肩与垂肘
沈肩与垂肘是「松」的结果。在武学应用上,沈肩与垂肘是为造成物理学上最佳合
力方向。当人体处在紧张状态下,常会不自觉的耸肩,耸肩造成肩颈肌肉的紧绷,持久
性的肌肉收缩将会造成脖子僵硬、脑部供氧不足、肩颈酸痛、血压升高等诸般症状,且
在发劲时会造成向前向外的力量因耸肩而分向,使力量作用在自己的肩上,反先将自己
拔了根,严重的降低了输出的力量。且脑部供氧不足会造成判断力、注意力及反应力迟
缓,做出可能致命的错误决策。故肩不沈所造成的弊病极为可怕。
垂肘是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因手臂的重量而自然垂下。「松」是指为完成一动作
所牵动最少肌肉且肌肉使用了最少力量,若未放松而造成抬肘,则会牵动到不必要的肌
肉,造成紧绷僵硬,迟滞了听劲的神经作用,不但使自己听劲不明,且还因抬肘,在由
下往上发劲时产生自体向上的分力,减小了输出力量,且对肘关节造成极大的负荷。肘
肩相连,肘一抬,肩也会跟着牵动,是以沈肩与垂肘应一并注重。
贰、论禁忌
武学的锻炼对身体而言,与一般运动并无太大的差异,所应注重的地方完全相同,
其不外乎暖身的活动及与饮食习惯的配合。
一、暖身
暖身运动是练任何功法前不可少的保护措施。任何运动皆应由缓而急,以避免受伤
。尤其在许多拳法套路中,常有许多开展式,所拉牵的肌肉相当多,活动幅度极大,若
暖身不足,极易造成肌肉的拉伤。
另外,许多的拳术都有刚发劲的动作,这些动作需要肌肉充份的爆发力来完成。暖
身不足,则血液循环不良,血管未能充份扩张,无法提供充足的氧气与养份,则肌肉无
法发挥最高的功效,所发劲力即十分有限。
暖身运动应自下而上,逐一活动各关节,使关节往各向度曲弯,确保活动到每根肌
肉。暖身活动结束,应先自较缓和的动作开始练习,然后再渐趋激烈,最后再以缓和的
动作活动而收功,切忌马上停止练习。
二、饮食习惯
过饥不练功,过饱不练功,这是习武者应注意的要项。过饱练功,胃中食物会因过
于激烈的惯性作用,造成胃下垂的病变。过饥练功,体内养份在无法获得充份供应下,
却又过度消耗大量的能量,身体势必得支用其它脏器的营养(如肝醣)以提供肌肉
使用,非常的伤身。
练功完,体内温度因肌肉活动输出能量而上升,此时忌喝冰水(与体温温差7度以上
的水),由于食道旁的气管、支气管被急速冷却降温,造成血管收缩,但却又有大量的
血液需要透过肺泡交换氧气,当交通严重堵塞时,其后果可想而知(内伤!!)。相较
之下,胃肠系统因急速降温所造成的暂时性功能失调只是附带损伤而已。
练功完亦忌马上洗冷水澡。当体内大量热能透过血管带往皮肤散热,冷水一淋,体
温调节系统来不及反应,会造成过度散热,使体内能量散逸过快(哇!练出的能量都被
带走了,白练了),此时抵抗力即会减弱,而造成感冒、肺炎等问题。故在饮食习惯上
,应避免贪图一时的凉快,一时的快意可能会造成身体一辈子的遗憾!
叁、论锻炼
人体是由骨骼、肌肉、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及生殖等九大系统
所构成,其中骨骼系统与肌肉系统合称为运动系统,乃是形成人体运动能力之主要条件
。肌肉附着于骨骼,由于肌肉的收缩与弛放,使骨能以关节为中心产生运动。值得注意
的是:只要是物体,就有其极限。在土木结构中会去计算钢筋水泥的承载力是多少psi(
每英寸压力),在机械会因工具设计目的选用适当强度的钢材。同样的道理,人亦有其
极限,但与其它物质不同的是,除了生理结构的极限,尚有心理的极限。人会恐惧,会
怕痛,会怕死,.....武术修持者的目的即在于尽力的去提升自己生理与心理的极
限。不过,一个人练的再强也强不过一台坦克。一个人练的再强也无法去抗拒山崩水患
。要先认识自己的极限,面对自己的极限与无能之处,才能提升自己的“能”。
人体的锻炼脱不了对皮肤、肌肉及骨骼的探讨,习武者一生脱离不了这三者的强化
。
一、皮肤
皮肤是接敌、查探敌情的第一线,对皮肤的锻炼方式向来分成两派。一派在钝化皮
肤的感觉,另一派则在强化皮肤的感觉,两者目的不同,锻炼方式遂有所差异。
支持钝化皮肤感觉的习武者认为:皮肤为攻击人时的第一线,皮肤应该要能承受巨
烈撞击时的能量,而不会皮破肉绽,且不应产生过多的痛觉,而影响了习武者的战斗力
。是以此一派别利用不断的打击训练,让拳脚角质层增厚(长茧),使皮肤能承受攻击
人时的重击,且由于茧的阻隔,使皮肤感觉钝化。但此种修练方式所达效果仍是相当有
限,有精于药理的师父,即会更进一步藉由练功药洗的调制,或调理练功时所产生的皮
下组织瘀伤(内出血),消炎清瘀,或助长组织生长,甚或毒杀神经组织,使神经失去
痛感。在这种门下习武,药洗的花费甚巨。
支持强化皮肤感觉的习武者则认为:皮肤的感觉是听劲最重要的因素,所谓「冬至
衣服夏至毛」,轻轻一贴敌身就要能藉由皮肤上敏锐的受器,探知敌人的动向,此派重
在以皮肤为搜集情报的重要工具,而非攻击之用。
二、肌肉
肌肉是由中间肥厚两端细小之腱(Tedon)附着于骨上,肌肉一方之腱从固着之骨开
始,另一方跨过一个或两个关节而附着于组成关节之另一骨上。肌肉因收缩而带动关节
,收缩之处为肌腹部份,腱并不收缩。越过两个以上的关节走向之肌肉,附有支持腱的
韧带,用以控制关节的运动方向与弯曲关节抑制肌腹作最小的收缩。
肌肉组织最基本单元是运动单元,其包含一神经元和一组与其终端钮相联接的肌纤
维,每一运动单元所含的肌纤维数目随运动类别而异。当一神经系统的动作电位传送到
肌肉,即会引发肌肉的作用。
由于肌肉是运动的根本,肌肉的肌纤维数目愈多或肌纤维愈粗,其肌力也愈大,亦
即肌力与截面积成正比,此种肌力称为绝对肌力。Fick(1910)首先测定发表其数值为
6~11 公斤每平方公分。Morris(1948)则以Iowa University的学生24人为对象测得男
性为9.2 公斤每平方公分,女性为7.1 公斤每平方公分。习武者会藉由举石锁等重量训
练、兵器耍弄、铁牛耕地等诸多方式,锻练肌肉强度,从而增加肌肉的爆发力与持久力
。
事实上一般人的肌肉能力都尚未妥善的运用。武术界中常能见到瘦削的大师轻易的
发人于丈旬。为何他们有这种能力?有人会说:这是练气发劲的结果,但实际上气劲并
不是多么神奇的物事。一个人气练的再强,亦会受到各种物理定律的限制!他的动作亦
须靠肌肉牵引骨骼来完成,并不会因气强就能直接以气牵动骨骼。吾人一拳挥出,动用
了相当多的肌肉。这些肌纤维的控制,有赖神经系统精密的的协调。可是多半的时候,
我们所挥出的这一拳在各肌纤维中会彼此干扰,各分力相互抵消而减少合力,此乃因自
体神经系统协调不良的原因。改善的方法,即透过不断的练习,使肌纤维的动作能彼此
协调而集中合力方向,不致造成相互抵消的情形。故招式套路须不断练习,而单式又应
拆开反复练习,使肌肉能习以为常而达协调之功效。其它尚可透过精神的统一(静坐)
或练气的过程以协调神经系统的控制,加强肌肉的输出功率,减少输出损耗。这些论述
将于内篇做介绍。
除了肌肉的输出力量强度,肌肉的延展性亦颇受习武者的重视。习武者透过拉筋的
练习,延展了肌肉长度,增加关节的旋转角度,以自出人意料之外的角度攻击敌人。更
有甚者,藉由高度的放松与放筋的功夫,让关节暂时脱开,而使挥拳攻击距离增长了数
寸(孙膑拳《或称神鞭拳》、通臂拳、劈挂都有异曲同功之妙)。这些奇招异术都是习
武者不断突破生理极限成果的展现。
再进一层来看,攻击时各家拳术中一些发刚劲的动作,事实上都是一种七伤拳,未
伤人前先会伤己。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发出了多少劲道出去就有多少回震力是一定的
。在空打时,力量未能发于物体上,所有功率都会全数作用在自身上,若身体肌肉强度
不够即会内伤。当接敌时,力量是作用在敌人身上,但反震的力道亦相对的强大。想想
看:古时一些大师一脚可震碎七块青砖,反震力会有多大!是以功夫愈高,肌肉强度的
锻练愈为重要。在防守上,外家会有硬气功护体,其藉由铁扫帚进行排打以锻练肌肉。
使用原理与防弹衣完全相同。防弹衣由数十层凯夫勒纤维缝制而成,内部再加一些衬片
(如陶磁板、钢板等)。当弹头击中防弹衣时,弹头能量即藉由凯夫勒纤维作横向波的
传导,使弹头能量延防弹衣周围扩散。外家硬气功即藉由肌纤维两侧的拉张,将敌拳的
能量在击打处延肌纤维而扩散,使敌拳能量无法透入体内。明白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
知道:金钟罩铁布衫是无法防弹的,肌纤维再锻练亦有其极限,难以与高能量的子弹相
抗衡......
三、骨骼
骨骼的锻练可分横向与纵向。横向的锻练在于骨骼的强度,纵向的锻练则在关节的强度。
可动关节在关节在关节面盖有一层薄而透明的软骨,关节的外面包有纤维性的关节囊,内衬有关节膜减少肌肉在运动时与骨骼发生摩擦、关节囊外有韧带,用以连接骨或维持肌腱与肌肉在一定,使关节更加坚固。在挥拳或掌做击打动作时,骨骼会受到纵向力,而作用在关节间,腕、肘、肩关节都会受力。若击打力量过大,在两骨相接的关节处,将会造成关节膜破裂,严重时软骨会受损。而在施力方向不当的情况下,则有可能造成异位或严重脱臼。在强化训练上主要在增加肌肉强度,而由肌肉吸收部份纵向力,并可使韧带强度更高,减少脱臼的可能。此外,藉由逐渐增加打击力量的练习,可慢慢增加关节膜强度,使两骨节相撞击时不致受伤发炎。
在横向力方面,最常锻练的部位是前臂(尺骨与桡骨)和小腿(胫骨)。洪拳素有铜桥铁马之称,所谓铜桥即前臂硬如铜铸。在习拳时,常有一指定中原的三运桥手,以贯气入臂。骨骼的锻练据笔者所知主要乃以杆面棍不断杆胫骨或以啤酒瓶敲击胫骨,使其骨膜破裂而再重生为更致密的组织,而能承受更大的外力,打击木桩或沙袋亦为相同道理。另有一种练法为:透过练气,敛气入骨,使骨髓充实于骨中,再配合前述之柔搓之法,辅以药洗锻炼,而能较他人承受重击。就算断折,其复原能力亦较一般人快数倍。
----
★★★★★★★★★★★★★★★★★★
★ 笑 天 下 風 雲 出 我 輩 ★
★ 傲 一 入 江 湖 歲 月 催 ★
★ 江 皇 圖 霸 業 談 笑 中 ★
★ 湖 不 勝 人 生 一 場 醉 ★
★★★★★★★希望的城市快樂的市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