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mazi(Keco)
整理人: icecream(2003-10-08 05:52:33), 站内信件
|
刷牙问题
静 亭
话说高加林回到村里以后,保持了刷牙的习惯,只不过他一个人呆在家里刷,别人不知道,倒也相安无事。但是,自从他同刘巧珍谈了恋爱,就不安分了,非要刘巧珍也刷上一刷。
本来嘛,他要刘巧珍刷牙,倒也不算过分;非但不过分,还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呢。没听说过“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吗,牙齿个头虽小,健康事关重大,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能干好革命工作,怎么能实现现代化,怎么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说,高加林要刘巧珍刷牙,心里想到的不仅仅是刘巧珍这一个人,而是放眼祖国,心系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样的人格,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情操,这样的品质,是令人肃然起敬,难以忘怀的。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当然——当然,以凡夫俗子的眼光去看,高加林要刘巧珍刷牙,就不是什么高尚行为了。其动机根本就毫无高尚可言;非但不高尚,而且简直就有那么一点点……自私!您想啊,都是二十岁的小伙子大姑娘,气血方刚,柔情万丈,大清早的在高梁地里头,少不了要探索一下嘴唇的味道。如果刘姑娘不刷牙,那是什么味?
不过,高加林要刘巧珍刷牙,其根本目的肯定不在于此。蚍蜉不可以言冬夏,狗尾草难以喻银杏,我等切不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否则,也许似乎可能是会贻笑大方的。
但是——据说,有人最怕这个但是!什么事但是一下,准没好事。
可不是吗。就在那天早晨,刘巧珍第一次在高家的门口,拔出一柄牙刷,擎起一罐井水,刷将起来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就几秒钟的工夫,全村的人都出来啦,把他们两个紧紧围在中心。那架势啊,后来据牛栓说,远远超过大革文化命时红卫兵小将表示要誓死捍卫伟大领袖时表现出来的的英勇气概。当时啊,把刘巧珍高兴得“哇——”地一声,一头冲到屋里出不来了。虽然他俩后来没成,伙伴还是一致认为,姓高的小子有福气,要不怎么的村里的大美人一号,自个就主动跑到他屋里去了呢?虽然认识十几年了,可才谈几天啦。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刘巧珍这一进去不打紧,高加林可就犯难了。嘀咕了一声“假洋鬼子”,也进屋去了。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叫他们两个是寝食不安,呕心沥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归不得其解。据说,因此他们放弃了恋爱事业,走上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什么问题呢,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一钱不值了,真的很简单,比吃饭容易多了。对了,就是刷牙的事——他高加林还要不要刷下去。就这么点事。可高加林确实为它犯上愁了。为什么呢?为什么,你想啊,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刷牙了,从此以后,他就别想再躲到屋里刷了。躲不躲都一样。他能刷下去吗?他能不刷牙了吗?
这件事情,足足让他想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秒钟,到底也没有想明白。
其一、什么也别管,自个刷下去。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留得健康在,不怕财不来。如果不刷牙,牙齿一定会得病,牙齿一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不成事,薅不了草,啥事也别想干,啥事也干不了!就这么个理儿,三岁的娃娃不整都能明白,这还用得着去想吗?刷呗——他高加林可不敢。众怒难犯啦……
其二、想办法让全村的人都加入到刷牙的队伍中来,只要大伙都刷上了,他高加林也就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开刷啦。这个法子听起来还挺不错,很好!很好!好极了!可是,可是……想当年,高加林先生高中毕业一回到村里,就动手修理了水井,砌了墙,清了淤泥,还撒了漂白粉。可是呢——村民不干了。他们一口咬定,姓高的小子往井里撒了毒药,不能喝了!要教训他呢。
感谢党支部书记,幸亏他老人家及时赶到,操起马勺舀了一瓢,咕咚咕咚一口喝光了,这才救了高加林一命。可是——就是他,也没能让他媳妇养成刷牙的习惯。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包括给她一个光背,迄无济于事,反倒把自个弄得一愣一楞的。
其三、让全村的人接受他刷牙的行为。他不要求别人刷,别人也不要过问他刷。长此以往,相安无事。倘若能够如此,也就皆大欢喜了。但是,村里的人能答应吗?
那么,高加林是不是就无路可走了呢?当然不是。天无绝人之路吗——
其四、想方设法回到城里去,回到他读高中的所在地。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刷牙,不刷牙的人被视为不讲卫生,是要遭人耻笑的!
如果他有机会,我们想,大约他会欣喜若狂,义无反顾,适彼乐土!据说,后来他得了一个机会,真的到城里去了工作。好比鱼儿回到大海,他的感觉实在是好得不能再好。此间乐,不思蜀,渐渐地,就把刘巧珍给忘了。那是后话,不说也罢。
不过,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又回到了村里。不知道他这二进宫之后,还刷不刷牙。
3-Oct-03 02:49 AM—3-Oct-03 2时49分
于中大附中717栋107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