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winson(Gorian)
整理人: 2sinxcosx(2003-10-23 20:35:07), 站内信件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8月出版的《基础物理通讯》期刊中,刊出了一篇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称之为“大胆”的论文,不只让世界上几位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将会改变我们对于时间本质的理解,以及时间与运动、古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甚至宇宙学之间的关系。
这篇论文是由一位27岁的纽西兰青年彼得·林兹完成的,他目前在威灵顿的一所广播学校担任助教。怪的是,作者似乎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因为他只上过六个月的大学课程,竟打算要解答著名的“芝诺悖论”。这是由希腊哲学家、数学家芝诺所提出,2500年来,有许多哲学家、物理学家与数学家用各种方法解释芝诺的四个悖论。林兹用来阐释芝诺悖论的立论基础,乃是对于时间本质的新概念,而且他还以此为基础,试图挑战物理学领域之中与时间有关的一些问题,包括量子力学,以及由著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所建立的宇宙论与“虚数时间”等概念。
创见还是胡扯?
听起来很不可置信。就连与林兹接触过的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他的东西看不出有什么重要性。林兹的论文被接受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位曾经跟他接触的物理学家,特地与《基础物理通讯》期刊联系,说他连大学文凭都没有,试图要说服期刊拒绝刊登这篇论文。然而,论文的一位审查委员、瑞典维克休大学的应用数学系教授安德烈·赫伦尼可夫说:“作者的工作与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很类似。我觉得这篇论文非常有趣,且对于厘清古典与量子物理理论的一些基础观点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这篇论文的作者,对于时间连续性在动态过程的标准物理学模型上所扮演的角色,做了非常重要的研究。”
曾与爱因斯坦一同做过研究的著名物理学家惠勒,也对这篇论文感到印象深刻,他说自己很欣赏林兹论文的“大胆”,也注意到“在过去”就常有像林兹这样年纪的人“推动物理学的新领域向前迈进”。
然而,稍早有一名审查委员对这篇颇受争议的论文抱持不同意见:“我只读了前两段就知道,作者根本就不懂或误解了基础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才会有这样的论点。很抱歉我不想浪费任何时间继续读下去,建议就到此为止,退稿吧。”
林兹到底说了什么,会让物理学家界产生如此天差地别的不同看法?
如何阐释芝诺悖论?
在了解他所提出的论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何谓“芝诺的四个悖论”。第一个悖论是阿基里斯与乌龟悖论,希腊战士阿基里斯跟乌龟赛跑,乌龟说,如果它比阿基里斯先跑10米,那么阿基里斯永远都追不上它,因为只要阿基里斯跑了10米,这时乌龟就又多跑了几米,若阿基里斯再跑到乌龟曾经停留的点,乌龟一定又跑到阿基里斯前面去了;看似有理,但要怎么说明为何如此呢?第二个是二分法悖论,是说你永远不可能抵达终点,因为你为了抵达终点,必得先跑完全程的一半,而要跑到全程的一半,你又得跑完一半的一半……如此一来,你永远跑不到终点;甚至可以说你根本无法起跑,因为若要起跑一小段距离,你就得移动那一小段距离的一半,似乎永远无法开步跑?
第三则是飞矢悖论,在任一时刻,飞矢会占据着与它同等长度的空间,就这个瞬间而言,飞矢可说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每一个“任一时刻”飞矢都静止不动,那么飞矢应该一直不动。怎么可能如此?飞矢应该不断往前飞啊!第四是竞技场悖论,假设时间有最小不可分割的单位(这是自古以来的基本假设),现在有3辆车子,在单位时间内,一号车向左移一个车身,二号车不动,三号车向右移一个车身,于是一号和三号便相差两个车身,那么一号和三号车在过程中相差一个车身时,需要花费基本单位元时间的一半,但这与基本的单位时间假设相冲突。
林兹要阐释这四个芝诺悖论,所持的基本论点是,对运动中的物体而言,并没有所谓的“任一时刻会位于某个确定位置”,因为物体的位置会随时间不停地改变。他解释道︰“这样想应该比较能够理解,无论时间间隔多么小,或者物体在某段时间间隔中运动得有多慢,它还是在运动状态中,位置还是不断在改变,因此,无论时间间隔有多短,运动物体没有所谓在任一时刻、某一瞬间拥有确定的相对位置这回事。”
从芝诺到牛顿乃至于今天的物理学家,在讨论运动的本质时,无不假设“运动中的物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位置”,而林兹则认为,便是因为假设时间可以冻结在任一时刻,此时运动中的物体位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因此芝诺悖论中那种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才会成立。
林兹也指出,无论如何,某段时间间隔一定可以用一个时间范围来表示,不能只说是“一瞬间”的单一时刻:“举例来说,如果有两个独立事件分别测得发生在1小时或10秒钟,这两个数值应是指两事件分别发生在1-1.99999……小时之间,以及10-10.0099999……秒之间。”因此,林兹可以很直接地解决类似“飞矢悖论”的问题。一位著名的牛津大学数学家评论道:“这真令人既惊讶又意外,不过他是对的。”
林兹继续将他所提出的概念推到物理学的其它方面,包括量子力学及霍金所建构的宇宙学,不过面对林兹所提出的挑战,霍金还没有响应。
关于这篇奇特的文章,台大物理系教授高涌泉说,由于文章里头没有任何数学式,乍看之下很像是一篇哲学论文,就一些问题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与论辩。然而,当年爱因斯坦提出开创性的相对论,不只阐释全新的概念,还包含有数学基础,因此后来能够推演出完备的理论。林兹论文的争议应该函括了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他能提出数学架构来诠释他的论点,才能说服更多物理学家,否则争议难免。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林世昀博士则指出,一般哲学论文用字遣词的定义总是十分清楚,但林兹这篇论文看似“哲学”,却在使用某些名词时定义不清,造成意义上的混淆,而使前后说法、甚至与现有实验结果出现矛盾。林世昀认为,如果能写得更严格、更清楚一点,消除所有看来可能自相矛盾的说法,其它人才有讨论的空间与价值。
“心灵捕手”物理篇
一个27岁青年,没有学院的物理学训练,更别提大学文凭,而今居然有人认为他能够与爱因斯坦比美,物理学界也有许多人正在打听他的底细。不过除了要有怪杰,还要有像是电影《心灵捕手》中的数学教授一样的伯乐,能够识出千里马才行。林兹最初是与住在威灵顿的物理数学家葛里格生讨论,如今葛里格生教授已经退休,他说:“我必须承认,这个概念很难理解。他所钻研的问题,是一个多数人认为已经有确定答案的领域。”虽然刚开始葛里格生浇了林兹一盆冷水,不过他跟其它人不一样,还是不断鼓励林兹,而且尽可能找时间跟他讨论物理问题,兴致盎然地参与他的思辩过程。林兹最早也曾与现已退休的澳洲知名科学哲学家杰克·史玛特联系,林兹说,史玛特会写很长的信鼓励他、跟他讨论问题。林兹说:“学术界应该多几个像葛里格生和史玛特这样的人。”
林兹的论文仍有争议,他到底是一代奇葩,抑或转眼殒落的流星,有赖“时间”证明。(来源:科学人) |
|